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建筑

发布于:2022-08-09 14:16:0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我们祖先最早的住所是天然的岩洞,这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之后我们的祖先逐渐学会建造住所,从穴和巢开始,逐步掌握营造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构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活动要求。




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





原始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有两种:


一种是位于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建筑遗址,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用榫卯技术搭建的木构架房屋,距今约六七千年。


图片


另一种则是位于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的屋舍,这主要是黄河流域土质含有石灰质,具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建洞穴。


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成为黄河流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居住方式。


另外,在山西、宁夏、甘肃等地还出现了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的窑洞式住宅,如在山西襄汾发现的“地坑式”窑洞遗址。


随着祖先建造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建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居住方式从穴居到竖穴,然后逐步发展为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图片


仰韶文化期以氏族社会为主,过着农业定居生活,村落形态已有初步规划和布局。到仰韶文化后期,人们的居住形态已从半穴居发展到了地面。


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排列整齐的柱子,木构架和建筑外层的建造也开始分工明确。


此时,出现了在建筑室内的地面和墙上涂抹细泥用火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潮湿的手法,还有在地上铺设木材和芦苇作为防水层。并且,木构架建筑的建造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龙山文化期,住房遗址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痕迹,诸如有双开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呈“吕”字形。


在建筑技术上,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被广泛的运用到室内地面,起到防潮、清洁、明亮的作用。


在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有在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居室装饰形态。


图片


另外,祭坛和神庙这两种祭祀建筑,也是原始社会中的重要建筑。位于浙江余杭县姚山和汇观山的两座祭坛遗址,都是用土筑的长方坛。


位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的神庙,是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值得关注的是,这座古老的神庙室内已经开始使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了。


总之,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人类的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下,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改善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为我国古代建筑这一独特的体系奠定了发展基础。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技术(组图)


内容来源: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第2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知识点:原始社会的建筑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保护中的建筑环境研究与分析

【摘要】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的“养心殿建筑环境研究与整治”专项为实际案例,围绕该区域建筑环境的研究与分析,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三方面来进行阐述,并介绍了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该项研究,力求在故宫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古建筑环境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从而完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体系。 【关键词】故宫;养心殿;建筑环境;环境监测;检测分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