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 是在一定的地史时期中
和一定的地质环境下
形成的层状岩石。
各地层之间可
以可见的层面为界,
也可以岩性、化石及
地质年代等划定的界面为界。
(图源@SCOTT K. JOHNSON)
地层可由沉积岩、岩浆岩
或是由它们变质而来的
变质岩构成,
并具有时间和空间概念。
(图源@Wilson44691)
(图源@SALAJEAN/ISTOCK/GETTY IMAGES PLUS)
(图源@Mike Beauregard)
地层记录了地球发展
最详细、最精确的信息,
是地球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对某地区的地层剖面,
依据其生成顺序、 岩性特征、
古生物化石特征等 内在规律,
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适当单位,
并建立该地区地层系统的过程
被称为 地层的划分 。
(图源@geolo gyin.com)
研究和确定不同地区
地层剖面的地层特征
及其相互的时间关系的
过程即 地层对比过程 。
(图源@geologyin.com)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主要包括地层层序律法、
生物地层学法和
岩石地层学法等。
(图源@google.com)
地层层序律 是
地质学基本规律,
指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
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
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图源@geologydegree)
根据岩层空间几何位置的
上下叠置关系,
可以判定岩层
形成时间的早晚。
由丹麦地质学家
Nicolas Steno最早提出。
Nicolas Steno(图源@slideplayer.com)
生物地层学法是
利用古生物化石划分、
对比地层的方法。
如利用标准化石来划分
对比地层的方法被称为
标准化石法 。
(图源@Rosenkrantz)
标准化石 是指
那些地史分布较短,
演化迅速, 地理分布广,
数量多, 特征明显,
仅出自一定层位的
古生物种属化石。
(图源@USGS)
若将出现在同层或
同地层系统之中的
不同类型化石
( 即化石组合) 进行综合分析
来划分 对比地层,
这种方法被称为
生物群组合法 。
(图源@Britannica)
而根据地层中所含
孢子或花粉的组合特征来
划分、对比地层被称为
孢粉分析法 ,
可应用于一些不含
大型化石的地层划分和对比。
孢子化石(图源@文献[3])
生物的进化发展具有
阶段性、进步性和不可逆性。
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
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层位上不同。
同期生物界总体面貌
具有一致性,
因此可应用生物地层学方法
准确划分、对比地层。
三叶虫化石(图源@Shutterstock)
在不同时间和
不同沉积环境下,
形成的岩石多具有不同特征。
因此可根据岩石的岩性特征
来划分和对比地层,
即 岩石地层学法 。
(图源@google.com)
岩石地层学法中
利用岩层的不同岩性特征
如:颜色、 粒度、
成份、 硬度等来划分
对比地层的方法被称为 岩性法 ,
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较小范围内。
岩层 (图源@Geologic Age Dating Explained/kidsdiscover.com)
在地层剖面中,
那些厚度不大、
岩性稳定、特征突出,
易于识别的岩层称为标志层。
利用标志层来划分
对比地层的方法
被称为 标志层法 。
冰岛岩层(图源@Dentren/wikipedia.org)
利用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和
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来划分、
对比地层的方法被称为
地层接触关系法 。
不整合(图源@eoas.ubc.ca)
平行不整合和
角度不整合面的存在,
表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中
曾有一个明显的沉积间断。
角度不整合 (图源@Daniele Penna/imaggeo.egu.eu)
除了上述方法外,
还有沉积旋回法、
地球物理学方法、
同位素年龄法等方法。
(图源@google.com)
由于地层划分的依据不同,
也就有多种类型的地层单位。
如以地层的岩性、
岩相特征作为主要依据
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 岩石地层单位 ,
包括群、 组、 段、 层等 。
(图源@google.com)
年代地层单位 主要是
以地层的形成
地质年代为依据,
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级别由大到小依次分为
宇(Eonthem)、界(Erathem)、
系(Sytem)、统(Series)、
阶(Stage)、
时带(Chronozone)。
(图源@google.com)
不同等级的年代地层单位
所对应的 地质年代
称为 地质年代单位 。
而地质年代单位按级别
从大到小分为宙(Eon)、代(Era)、
纪(Period)、世(Epoch)、
期(Age)、时(Chron)。
综合世界的地层划分、
对比和生物发展阶段的研究,
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
科学家们编制出了
国际年代地层表 。
而年代地层表与
地质年代表
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国际年代地层表
年代地层表中
最早的地层为 前寒武系 ,
对应地质年代表中的
前寒武纪时期。
整体来看,前寒武纪占了
地球历史中大约
八分之七的时间。
国际年代地层表
前寒武纪 (Precambrian)
开始于约45亿年前的
地球形成时期,
可拆分成冥古宙、
太古宙与元古宙三个时代。
前寒武纪中主要包含有
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
固结纪、盖层纪、延展纪、
狭带纪、拉伸纪、成冰纪
与埃迪卡拉纪。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
埃迪卡拉纪 (Ediacaran),
与国内所称 震旦纪 相对应。
属于元古宙,
是前寒武纪的最后一段时期,
一般指约6.35-5.41亿年前。
照片显示了埃迪卡拉纪的全球边界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金钉子”(图像下方圆盘) (图源@Peter Neaum/wikipedia.org)
“ 震旦”是古印度
对中国的称呼。
我国在震旦纪时期形成的
震旦系地层主要分布于
华南地区及西北的部分地区。
标志GSSP的“金钉”(图源@Bahudhara / wikipedia.o rg )
世界各地许多5.42亿年前
到6亿年前之间的
软体无壳动物化石
被认为就生活在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时期,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
埃迪卡拉生物群
(Ediacaran biota)。
埃迪卡拉生物群 (图源@Ryan Somma)
显生宙 (Phanerozoic)
开始于前寒武纪结束后,
意为这个时期地球上
有显著的生物出现。
显生宙细分后,
从早期至晚期分别为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图源@MooMooMath and Science)
而在地球生物史中
赫赫有名的 寒武纪
(Cambrian),
便是古生代里的第一纪。
距今约5.41亿年前
到4.854亿年前,
也是显生宙的开端。
寒武纪时期 动物
空前的繁荣昌盛,
可谓动物演化史上的大爆炸。
生物群以
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
特别是三叶虫、
奇虾、腕足动物等。
寒武纪 (图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我国寒武系地层
广泛分布于北方、南方
及西北的祁连山、天山等地区,
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
其中以西南地区的
下寒武统发育最全。
世界各地寒武纪动物化石 (图源@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古生代第二纪为 奥陶纪 ,
约始于4.85亿年前,
终于4.43亿年前。
该时期形成的奥陶系
在我国分布广泛,
下、中、上三统俱全,
分布范围与寒武系相当。
但特别的是,
奥陶系地层出现了
明显的相分异现象,
动物群因岩相而异,
如笔石页岩相和
壳灰岩相的分异。
中国南方奥陶系 笔石页岩 (图源@文献[4])
石炭纪-二叠纪界线的世界地图( 显示了四个植物区系 ) (图源@wikipedia.org)
中生代 (Mesozoic)
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
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
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
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
三叠纪 (Triassic)是
2.51亿至2.01亿年前的
一个地质时代,
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
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
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
三叠纪早期的海洋动物(图源@文献[5])
三叠纪时,
我国处于“ 南海北陆”状态,
即以昆仑山、祁连山、
秦岭一线为界,
线南的华南区以海洋为主;
线北的我国北部地区,
几 乎全为内陆盆地类型沉积,
三叠 系海相地层 (图源@Wilson44691/wikipedia.org)
侏罗纪 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
约在2.13亿年前
到1.45亿年前,
开始于三叠纪—
侏罗纪灭绝事件,
开启了恐龙时代。
下图为侏罗系地层(图源@Carpenter, Kenneth/)
我国侏罗系以陆相为主,
主要分布于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
海相侏罗系主要分布于
西藏、 青南及滇西等地。
白垩纪 是地质年代
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约1.45亿年前至6550万年前。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
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白垩纪的岩石 (图源@Wilson44691/wikipedia.org)
白垩纪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大陆环境,
海侵区仅限于新疆西南部、
西藏及我国台湾省等地,
因白垩系地层沉积以陆相为主。
新生代 (Cenozoic)
是地球历史上
目前最新的地质年代,
从6600万年前开始
一直持续到今天。
随着白垩纪—
古近纪灭绝事件的发生,
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图源@Glenlarson /en.wikipedia)
目前新生代主要包括
古近纪、 新近纪 和
第四纪三个时期。
过去,古近纪和新近纪
常合并为第三纪。
第三纪 时期形成的
第三系地层在我国分布广泛,
以陆相沉积为主,
海相分布局部。
第三纪 生物(图源@Earthly Universe)
而 第四纪 形成的
第四系陆相沉积
在我国分布同样广泛,
兼有海相。
第四系一般未胶结,
呈松散状态。
如第四纪形成的
黄土与黄土状岩石
广泛分布于西北的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等。
黄土高原 (图源@Britannica)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钱红波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与数据共享模式探讨:以美国为例交通大数据是所有服务于交通管理的数据的统称,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多源异构的特点,已经成为基础性资源,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已经迅速步入大数据决策的时代,各地政府纷纷提出要利用大数据对城市进行更科学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但是大数据的前提是要开放、兼容、共享,由于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竞争,信息缺乏共享、系统缺乏整合、数据缺乏加工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大量重复劳动而浪费社会资源,数据可信度与准确性下降,也影响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及问题原因,并分享美国的经验与做法,对完善我国事故信息管理提出对策与建议,供参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