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制冷技术 \ 技术:适合小管径空调器的分配器的分流性能

技术:适合小管径空调器的分配器的分流性能

发布于:2022-07-18 13:09:18 来自:暖通空调/制冷技术 [复制转发]

        
            目前分配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关注外部因素,如进口质量流量、干度、倾斜角度、两相流流型等,本文针对分配器类型和结构等内部因素对小管径空调分配器的影响,对小管径空调分配器进行了流量分配性能评价和结构优化,目的在于得到性能最优的分配器类型和分配器的结构优化方法。    

   

 
1、研究技术路线      
       
为了提供可快速批量生产的适用于小管径空调的分配器,本文选择现有的常用分配器进行研究。采用仿真计算和实验方法,对小管径空调常用分配器进行流量分配性能评价; 然后选择其 中最优的分配器型式,利用优化设计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结果; 最后采用整机实验,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图 1 所示为研究技术路线图。
 


2、常用分配器流量分配性能评价      
       
2. 1 研究对象 

国内外比较常见的空调分配器有 Y 型、T型、插孔式、圆锥式、反射式、节流短管组等类型。其中,插孔式、圆锥式、反射式分配器成本适中,也能一分多 路,适合小管径空调器的大批量应用。本文以这三种常见分配器为对象进行研究。插孔式分配器包括进口管和膨大的混合腔,两者之间由渐扩管连接,具体结构和实物图如图2所示。
 

两相制冷工质进入后,速度降低,气相直接进入空腔内,而部分液相沿着管壁上流,最终两者在出口处混合均匀,流出出口管。
 
圆锥式分配器出口管对称布置有较大倾角,混合腔和出口管部分重合,呈圆锥体型,具体结构和实物图如图 3 所示。由于混合腔截面积较小,两相制冷工质进入后速度加快,部分流体经过出口管汇合点时被打散,容易形成雾状流,从而实现均匀分配。
 

 
反射式分配器进口管正对着反射沉孔,出口管以 反射沉孔为中心对称布置,具体结构和实物图如图 4 所示。两相制冷剂从进口管喷射而出并射到反射沉 孔上,反射沉孔将制冷剂发射并与喷口喷射出的制冷剂碰撞后向四周扩散,在反射空腔内进行气液的充分混合后从分流反射体的分流孔流出,实现均匀分流。

 
2. 2 流量分配性能评价标准

各分路分配的制冷剂进入下游换热器,其质量流量为气相和液相的质量流量之和。相对于液相而言, 换热器中各路气相制冷剂质量流量很小,对换热器换热能力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研究分配器的流量分配性能,本质上是研究各分路液相的质量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即各分路液 相质量流量与液相总质量流量平均值的偏差。各分路越接近等量的液相流量分配,分配不均匀度越小,分配性能越好。公式如下:
 

 
2. 3 常用分配器性能评价的仿真研究

1) 模拟对象
为了定量评价分配器的流量分配性能,本文建立了物理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两相流体在分流后 各流路液相的质量流量,从而根据公式( 1) 计算出分 配不均匀度。本文中研究最常见的 4 分路的流量分配。对 4 分路分配器的模拟选取的计算区域为分配器流体流 经的内部流道区域,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如图 5 所示。
 

 
2) 模型选择和边界条件
选择 Fluent 软件进行 CFD 计算,对于存在相分离的二相   制冷剂下的分配器,不能忽略其相间曳力、表面升力和虚拟质量力等的影响,因此欧拉模型更适用于实际情况的两相流模拟。气液两相流的欧拉模型选用速度入口的边界条件作为输入,需要得到分配器入口气液相流速。通过空泡系数进行气液相流速的折算,如式( 2) 和式( 3) 所示。
 
R410A 为工质,计算各分配器竖直安装时在 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制热工况下的分配性能,表 2 所示为两种工况的标准测试条件。由于空调分配器在实际安装时最常见的是下进 上出的竖直形式,因此物理模型也选用竖直位置进行研究。
 

 
通过式( 2) ~ 式( 6) 计算出空泡系数和气液相折算速度,并将这些分相流动模型的主要参数作为边界条件输入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各分路分配的液相质量流量,然后根据公式( 1) 计算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其中,由于流量分配后的流路数为4 路,mave = m /4。
 
3) 仿真结果及分析
如图 6 所示为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工况下仿真计算后各型分配器流量分配的不均匀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工况下插 孔式分配器的分配效果最佳,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分别为 5. 4% 和 5. 8% ,圆锥式次之,反射式分配器的分配效果最差。
 
2. 4 常用分配器性能评价的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为检验上述用于计算流量分配不均匀 度的仿真模型是否正确。通过该结果和仿真模型结 果的比较,验证前面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并为不同分配器型式下的分流性能评价提供依据。实验同样以上述三种常用的四分路分配器为对象,测量各流路液相分配的质量流量,进而根据公式( 1) 计算出分配不均匀度。

2) 实验原理
由于实际过程中流经分配器的为气液两相流,本实验也需要采用两相流体,测量流过分配器后在各分路的液相质量流量分配情况,将所计算出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与仿真计算结果比较,检验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可选择的两相流体有三种: 两相制冷剂、空气水、氮气-水。两相制冷剂工质气液相状态难以控制,变化范围较窄,运行范围难以达到特定的工况,因而 易造成较大的波动误差。相反,氮气-水和空气-水两 相流体的性质稳定,容易达到特定工况,与氮气-水,空气-水的气液相密度相比,更接近两相制冷剂工质,其模拟制冷剂下的流量分配准确性更高。实验保持空气体积流量与制冷剂气相体积流量 相同,水体积流量与制冷剂液相体积流量相同,并保持气相空泡系数不变,达到模拟制冷剂气液相流量分配的效果。

3)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图如图 7 所示,包括水泵、空气泵、气体 体积流量计、液体体积流量计、混合腔、分配器测试件、气液分离器、分析天平等部件。空气和水由泵送入,通过阀门和流量计进行流量控制,然后在混合腔混合均匀进入竖直安装的分配器,再分配给各个支 路。出口位置经过气液分离留下液相的水,分析天平测量得到各分路液相的质量流量,通过公式( 1) 计算 分配不均匀度。
 

 
4) 实验精度分析
该实验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仪表( 流量计和 分析天平) 引起,流量计和分析天平的不确定度分别 为 ± 4% 和 ± 1% 。由 Moffat R J   [Moffat R J. Describ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experimental results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1988,1( 1) : 3-17.]   的误差传递方法 可知:
 
流量计测得的分配器进口质量   流量的不确定度 即为各分路液相质量流量之和的平均值误差,即δmave /mave = 4% ,分析天平测量的不确定度即为各分路出口液相质量流量误差,即 δmi /mi= 1%。因此,本实验测得的分配不均匀度S的精度为 95% 。
 
5) 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多次重复性实验,得到插孔式、圆锥式、反射式分配器在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工况下的不均匀度,如图 8 所示。
 

 
对比三种分配器,插孔式分配器的分配效果最佳,其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在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时分别为4. 9%和5. 9% ,圆锥式和反射式分配器的分配效果次之。由实测可知,相同工况下,插孔式分配器进出口压降小于其他分配器,由此带来了分配均匀 性的提升。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得出的分配器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结果吻合,各型分配器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的 偏差都在 15% 以内,流量分配的仿真模型预测精度 满足要求。
 
由仿真和实验结果可知,三种常用分配器结构型式中,插孔式分配器的流量分配最均匀,分配效果最好。

 
3、分配器结构优化      
       

3. 1 优化方法    

基于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插孔式分配器具有最优的分配性能,应当在插孔式分配器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优化。经过分析,影响分配器分配均匀性的结构因素有两种:
 
1) 分配器的流道,包括工质流经的从进口管到 出口管的全部区域。
一方面,流道越平滑,流体受到的流阻越小,分配性能越好; 另一方面,进口管和出口 管的位置也会影响分配性能。    对插孔式分配器的原型而言,其流道全部贯通,过渡较为平滑,进出口管竖直放置,且均未插入混合腔。  

2) 分配器的混合腔。  
混合腔截面积大小要适中,若截面积过大,流体的流速会变慢,流型达不到理想的雾状流; 若截面积过小,流体受到的压降变大,也会影响分配效果。这里研究插孔式分配器混合腔的截面积对分配 性能的影响。选取截面直径 D = 15 mm、20 mm、23mm、25 mm、30 mm 五组对照组,进行仿真研究,其中插孔式分配器原型的混合腔截面直径为 23 mm。各 对照组经仿真计算后流量分配的不均匀度如图 9 所示。
 

 
从图 9 可知,D = 23 mm 时,分流不均匀度最小。所以混合腔的截面直径为 23 mm,即保持原型截面积 不变为最理想的结构参数。综上所述,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流量分配性能的优化方法为: 保持混合腔截面积不变,将进出口管插入 混合腔一定深度,出口管向外倾斜一定角度。
3. 2 优化设计实例 
本文基于以上优化方向,对插孔式分配器原型进 行具体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因素有以下三项: ( a) 出口管插入深度 A,(b) 进口管插入深度 B,( c) 出口 管相对竖直方向外倾斜角度 γ。各项因素对应内部 结构变化如图 10 所示。首先分别单独针对三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选定出口管插入深度 A = 3、5、8 mm 为方案 1、2、3,选定 进口管插入深度 B = 3、5、8 mm 为方案 4、5、6,选定出 口管相对竖直方向外倾斜角度 γ = 20°、30°、40°为方 案 7、8、9。各方案在仿真计算后的流量分配不均匀 度对比如图 11 所示。结果表明:
 

1) 对出口管插入深度 A,方案 2: A = 5 mm 具有 最好的分配效果。
2) 对进口管插入深度 B,方案 5: B = 5 mm 具有 最好的分配效果。
3) 对出口管相对竖直方向外倾斜角度γ,方案 8: γ = 30°具有最好的分配效果。 

下面基于单独对三种参数进行研究后选择出来的最佳参数,再针对三种参数的两两组合形式和全部组合形式进行研究。其中方案10为“进出口管均 插入混合腔 5 mm”,方案 11 为“出口管插入混合腔 5 mm 且相对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30°”,方案 12 为“进口 管插入混合腔 5 mm且出口管相对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30°”,方案 13 为“进出口管均插入混合腔 5 mm 且出口管相对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30°”。

 
图 12 列出了 方案 1 到方案 13 在仿真计算后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结果。结果表明,三种参数两两组合和全部组合的方案 的分配不均匀度进一步减小。其中,方案 13 的分配 不均匀性最小,分配效果最好。
 
3. 3 优化实例的应用效果

将插孔式分配器原型和计算得出的分配性能最优的方案 13 加工成样件,在焓差室进行空调整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这两种样件对空调系统能效的影响,展示上面优化设计实例的效果,从而证明该结构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将样件安装在空调整机实验系统的室内机上游 作为测试段,实验原理图和测试段示意图如图13 所示。采用空气焓值法进行实验,在测试段部分设置了 660m3 / h 和 1050

m3 / h 两种风量( 由风洞静压控制,在标准制冷工况下,-4. 9 Pa 对应风量660m3/ h,-9. 4 Pa 对应风量 1050m3/ h) ,通过检测测试段蒸发器送风口和回风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求得空  气的相对湿度,进而得到其热力状态和送、回风空气 焓差。 测得流经蒸发器的风量后,可得 到室内机的换 热量。  实验过程中为了保持系统一致性,只更换分配器,冷媒量、毛细管保持不变。

测试的样件有如下两种: 

1) 样件一: 原插孔式分配器,如图 14( a) 所示。

2) 样件二: 在原型基础上进出口管插入 5 mm 并相对竖直方向向外倾斜 30°,如图 14( b) 所示。


实验对竖直安装条件下分配器样件在大风量和 小风量两种工况下分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由图15 可知,无论在小风量还是在大风量下,样件二( 改进型) 的换热量均最大。其中,小风量下样件二相比样件一( 原型) 的换热量提高了 2. 2% ,大风 量下样件二相比样件一的换热量提高了 2. 7% 。在整机系统功耗相同的情况下,COP 分别提高了 2. 2% 和 2.7% 。整机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型,在空调 系统上使用本文优化方法设计的分配器可以有效提 高能效。
 

 
 
4、结论      
       
本文首先对几种常见类型小管径空调分配器的分流性能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分配性 能好的分配器型式提出了结构优化改进方案,并对优化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
1) 在常见的分配器类型中,插孔式分配器下的流量分配效果最好。
2) 保持混合腔截面积不变,调整进出口管插入混合腔深度和出口管向外倾斜角度,可以作为进一步改进流量分配性能的优化方法,根据此优化方法设计的分配器可以使流量分配更均匀,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效。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

14.63 万条内容 · 8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