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意识到,被利益集团控制的水泥标准已经开始严重危害基础建设的寿命,误国、误民。
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梅塔(P.K.Mehta)在其《混凝土微观结构、性能和材料》中提出了整体论耐久性模型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混凝土早强,其实就带来很快丧失变形性,就容易开裂,就失去结构能耐久的根基!虽然上世纪40年代已经有人提出水泥粉磨细度加大,可能是美国西北部大量桥梁出现快速劣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种认识难以被多数人接受,因为强度越高,意味着抗力越大,就应该越耐久的理念,也因为强度越高,那些耐久性试验的数据也越好的事实摆在那里,可是工程现实才是最终的证据!最有力的证据,而因为早高强,混凝土的变形性很快丧失是结构迅速出现开裂的现象,在中国几十年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混凝土的干缩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充分湿养护的必要性,而其实长时间湿养护,尤其是国内普遍的洒水湿养护,恰恰会导致开裂更加严重的后果,尤其在干燥气候的西北地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外大部分早就改换成先覆盖纤维织物,再喷雾的养护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保湿,还可以起到雾气蒸发时,带走部分热量,以减小混凝土体内外温差的作用。
但是国内当前水泥熟料粉磨超细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多加混合材)的现实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多掺掺合料已经成为首选的必要措施,然而几乎所有规范都还停留在限制掺合料掺量,而不限制水泥用量的奇葩规定!这样混凝土的开裂怎么可能有改观呢?
蒸汽养护在早期是针对预制构件生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以免占用大面积地面等待混凝土缓慢硬化,当然现今构件厂也还是这样,但其实现今混凝土本身的硬化过程就好迅速,只是规范还在按“同条件养护”或标养试件作为强度发展判断的依据,忽略了水化温升对构件混凝土强度发展加快的真实影响,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仍然以多用水泥、少用掺合料为佳的错误规定。实际上,多加掺合料的混凝土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纯水泥的高得多,所以我们一直在推广温度匹配养护来评价构件实际强度和弹模增长,既能够提早张拉,也有利于多掺掺合料,节约水泥,还降低开裂风险。
现代混凝土问题非常多,但多数情况下把一切质量问题归责于施工单位及施工工人,责备都是施工方法不良、工艺不到位所导致。这是对混凝土多组分原材料化学反应微观认识不足的无知论断,这是对水泥行业发展状况没有认识的无知论断,这是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关系模糊的无知论断。
中国水泥界 必须给这么多年垃圾混凝土赔偿、买单,向全国人民道歉,真有必要怀疑这些水泥厂到底是何种目的?代表何方利益? 何故误我基础建设?
我们还一直傻乎乎在【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
混凝土界也有必要给所有从事混凝土施工的工人、实验人员、技术人员道歉!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铁建、中建、中交中标大工程!国道G228线福清江镜农场至江镜前华段(蓝园段)公路工程 项目的规模:项目起点位于江镜华侨农场芦华区,与现状核应急道路相交,沿线经芦华盐场、南门村、南郑村、江镜盐场,与园区规划江华东延伸段、海洋大道、滨海大道线位一致,终点止于江镜镇前华村,位于蓝色大道以东260米,与国道G228线福清江镜前华至江阴莆头段工程相接。起点桩号为K203+740,终点桩号K212+820,道路全长9.08km,宽度43-55m。①其中K203+740-K206+790为D1合同段,长度3.05km,宽度43-55m。D1合同段桥梁共104米/2座。②其中K206+790-K212+820为D2合同段,长度6.03km,宽度54-55m。D2合同段桥梁共340米/5座。本项目总投资约12.13亿元,其中建安费9.5亿元。D1合同段工程造价约4.1亿元。D2合同段工程造价约5.4亿元。具体范围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为准,招标图纸为依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