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修设计 \ 公装设计 \ 防止大拆大建:“城中村”更新改造,精细化设计探索

防止大拆大建:“城中村”更新改造,精细化设计探索

发布于:2022-07-11 15:00:11 来自:装修设计/公装设计 [复制转发]

当城市的摊大饼式扩张达到极限,不再有更多可以新建的空白用地,房地产市场便会步入存量价值时代。在存量时代来临的当下,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国内城市化进程新的增长点。 



在我国,城镇化率高达63.89%,城市数量687个,快速的扩张和庞大的城市基数让相当一部分城市面临众多问题, 其中一些夹杂在高楼大厦之中的 “城中村” 成为改造重点。


尤其在珠三角,广州、深圳的城中村在数量和活跃度上更是独树一帜。


实景图 DOFFICE


城中村是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区域, 很多人对于城中村的印象,大都是拥挤的握手楼、阴暗潮湿的巷子,还有杂乱的电缆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衣物......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样一种复杂的存在,在每个高密度的村屋背后,都牵扯着巨大的城市神经。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谨慎地发力推动改造。



01

夹杂在高楼大厦之中的“城中村”


落后与现代、高楼与民房、老化的道路与来往不息的车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中村不仅阻碍了城市建设,还破坏了市容市貌。


它存在着诸如环境较差、交通不便、消防隐患、公共设施不足或陈旧、建筑立面不和谐、城市线路不合理、文化遗存缺乏保护致使损坏等等问题。


但是当置身于城中村时,又会有另一种感受: 这里是充满人情味、烟火味的地方,是有趣而又常念的地方。

实景图 深圳自组空间


城中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多样性,近年来更新热潮的遍地开花,这些地方正在逐渐消失。

如深圳大冲村、白石洲、上下沙、蔡屋围等老牌城中村,还有一些知名度低、普普通通的城中村,都走上了拆迁的道路。

一个城中村的旧改,就意味着一批土豪的诞生     。如蔡屋围旧改,最贵钉子户得到1700万补偿款;华润置地和大冲村村民正式签约,诞生10个亿元户、400户千万富翁家庭。    

但是将所有城中村拆除,直至再无城中村,就是最好的局面吗?

每个城中村都住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在附近CBD上班的白领、头发稀疏的程序员,也有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摆摊养活自己的小贩、初到城市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以及在餐馆、商店工作的打工仔。

 

当赖以生存的城中村轰然倒塌,对村里居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一昧的拆迁,将底层人民迁走,并不可取。



02

高度重视城中村保留:勿大拆大建


随着新政策的到来, 城中村的故事翻开了新篇。


 



去年8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城市更新,切实防止大拆大建问题,这 无疑是及时纠偏之举。


纠偏是为了更好地往前走。


所以现在城中村的更新主要为“留改拆”、综合整治、有机更新,尽全力地尊重场地现状,对空间布局、环境、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补充。


改造重建后的城中村一改往日的破旧混乱,比以前更舒适。


位于   深圳经济特区的 南头古城  ,距今有近1700年的历史,见证了深圳中心区域的更新与发展。


实景图


南头古城作为历史古城和当代城中村的“共生体”,存在人口和空间结构复杂、基础设施陈旧、文物保护困难、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为该片区更新与改造带来了巨大挑战。


示意图


面对南头复杂的人口结构和空间体系,设计团队本次针对南头主街的改造,决定采取 划分区域、分类解决 的改造思路,对街区进行分段控制和分级改造。


实景图


主街公共区域的设计根据街巷等级,选用风格统一的铺装以实现空间划分。对于具有特色的保护建筑,设计团队结合建筑特点搭配植物软装,并预留弹性的活动空间。



实景图


另外还有 基础设施提升 的关键问题。因为主街是一个南北朝向的斜坡,所以布满了高低不一的井盖和混乱的电线和管道。为了平衡主街与建筑入口的高差,设计利用台阶组合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空间,并将原有的管线藏入其中。


实景图


南头古城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改造设计使用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报德祠等古建筑剩余材料。古城靠近中山公园的入口设计将这些旧材料加以回收,加入透光混凝土等新材料,形成了新的肌理自然、富有历史感的入口景墙。


除了主街改造和历史古迹保护,还通过调研当地居民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发现城内的公共空间有限,无法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


实景图


所以设计改造了南门广场、东城门、关爷庙、报德祠等关键场地,并增加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舒适惬意的绿地。


实景图


其中,南门广场将原有冗余的灌木清除,改建成了开阔的绿地空间,保留了原有的大榕树、散置石,使之成为具有场所记忆的空间。公共空间的改造不仅重现了听戏喝茶、舞龙舞狮、居民市集等古城传统的生活场景,还提供了展览、演艺、创意集市等多样化平台。


实景图


至此,改造后公共空间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活动需求,还充满古城原有的生活气息。


灶下村 位于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综合治理面积约为76170㎡,共有278栋建筑。


实景图 ?深圳自组空间


经过城市发展变迁,灶下村由原来的典型的岭南村落演变成现在被高密度城市包围的典型深圳城中村。村内的街道也逐渐老化和公共空间缺失,使社区缺乏活力和参与,建筑立面老旧和底层商铺招牌凌乱,城中村整体环境比较杂乱和破旧。


灶下现状图 深圳自组空间


城中村的多元人口和丰富的业态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在灶下村,这里有开了20几年的老餐厅、缝衣店、洗衣店、杂货店和五金店等,拥有最接地气、最多元、最混杂的人间烟火气的城市生活场景。


实景图 深圳自组空间


对于灶下村的景观提升改造,是一个不改变现状人口结构,尊重现状并积极回应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诉求的环境提升。设计通过边界重塑,组织整体环路,闲置空间释放,尊重在地文化重新构建灶下村的日常风景。


榕树广场现状 深圳自组空间


灶下村南入口旁边有三棵 超过200年的 大榕树,他们见证了城市发展和灶下的变迁,周边被围墙和违章建筑包裹,人们只能通过高高露出的树冠感知到树的存在。

改造后实景图 深圳自组空间


设计方案中把现状违章建筑拆除,边界打开并进行进退处理,使榕树下可坐可游可玩的空间最大化,在村内均质且密布的建筑群中,这里成为了最珍贵的交流空间和口袋公园。


还有,灶下村和所有城中村一样,都是社区服务型商业业态为主,依托自建房底层形成菜市场街和社区商业街的十字街,两条街区的业态各异,设计保留街区商业的原真性,与商家共建协同,对各类店面进行微改造,最大程度保留街区的烟火气。


同时建立道路的交通边界,适当平衡人车混行的交通使用,令街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到改善。


广东东莞涌头美丽幸福村 是由东莞市住建局发起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行动,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满足现代人多元需求的社区生活空间。


项目鸟瞰  ?曾天培


该项目面积约3平方公里,社区旧村、新村、厂房和村民自建房野蛮生长,密度高却品质低,停车混乱缺乏组织,社区公共空间及设施匮乏,社区活力低沉。


改造前平面布局  东大设计


涌头美丽村居连片建设以农林片区、工厂片区、旧村片区为核心,分区域进行旧村片区核心区提升、山水田园片区整治提升、工厂区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工厂、民房、农田等多要素“聚合升级”,实现了城中村“蜕变”,旧貌换新颜。


 
     

改造后平面布局  曾天培


 
设计在总体上尊重已有空间格局,保留现有周边建筑,重点改造农贸市场和办事中心,并取消路面停车,原路面停车区域变为纯步行空间,形成中心广场。  

 
     

实景图 曾天培


 
办事中心前的场地和中心广场存在高差,利用高差设置地下车库,同时车库屋顶形成良好的观景和休闲平台。中心广场和平台之间的2.5米高差以形式优美的大台阶消化,满足步行交通联系的同时提供静坐交流休憩的场所。  

 
   

实景图  曾天培

         

实景图  曾天培


中心广场约1500㎡,整个空间用留白的手法刻意做空,仅进行简洁的硬铺,整体感觉大气干净,并能满足居民在此进行的各种功能需要,激活社区活力,成为片区的聚焦点,建成后每天有很多居民到广场度过一段闲暇时光。

       

农贸市场现状  东大设计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日景  曾天培


中心广场边的农贸市场,原先低矮破旧、功能单一、卫生不佳、利用率及效益低下。设计在保留主体结构的基础上,于入口处增设挑高大屋顶,衔接室内外空间。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夜景  曾天培


大屋顶下的大尺度灰空间,不但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还能消解建筑的压迫感。敞开式入口呈现出开放友好的姿态,再通过灰空间将室外空间渗透入建筑。

       

办事中心改造前  东大设计

       

办事中心改造后  曾天培


原先的办事中心建于80年代,是典型的传统而略带威严的衙门形象。在完全保留原先建筑的基础上,设计采用简单的钢构架形成通透的网格”缝补“立面,不强调原来的对称形式,使建筑不再有形体上的凹凸,从而呈现出一种低调而开放的姿态。


历经三年的细化设计和施工建设,涌头核心区已蜕变成一个理想的精彩之处,大大地提升了社区的环境品质,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位于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的 望岗村 ,是当下城市发展的一个城中村缩影。


改造前实景图


该项目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人口增长与场地公共空间被压缩的矛盾,交通系统混乱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空间功能划分失衡导致休憩空间的不足,不同年龄层活动空间的缺失,本土村落传统文化的缺失及服务设施破败等问题。


所以本次对村中的 望岗公园进行了改造升级, 挖掘当地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主要强调“历史感、生态性、生活化”,以打造出符合当地居民使用的生活空间,为他们的生活体验提升带来一份微量的价值。


改造后实景图


纵观场地,望南公园蕴含京兆黎姓祠堂悠久的历史,传承这一氏族文化成为设计师思考的重要因素,景观改造遵循新山水设计方法论 “此时·此地·此人” 的设计策略,提出“同堂”主题, 在同一个场所不同的人同堂 ,在此繁衍生息。


实景图


为此,设计组提出五大“拯救”策略: 重塑空间、交通引导 、文化传承 、生活剧场、商业激活


实景图


改造后的望南公园,传递着古典私家文人园林营造的意趣,赋予休憩与交往的人性空间的舒适度与空间尊严感,让人们得以延续露天观影、树下对弈、池边纳凉等望岗居民百态的市井生活。


实景图


乃至举行创意集市等商业活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设计保留了生活的印记,重新焕发场地活力,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不止这些,还有广州恩宁路的  “永庆坊”  ,通过各种装置或设计激发城中村新的活力,从一片破败的居民小区摇身一变成为文、商、旅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既保留了原有街巷肌理,又导入了产业,人气涨了,年轻人回来了,老街也活了。


改造后的深圳水围村亦是如此,花园小区般的环境,周围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兼具城中村的包容和便捷,变身“深圳最美城中村”。



结语:

城中村的 更新,虽然会给居住在这里的人带来很多不便, 可能 暂时不得不从这里搬离出去 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工作规 划, 通勤的时间增长......

但最终也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加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安心的家。


更何况城中村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承着城市中每一代移民的创业精神和移民文化,这样的场所不应该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装设计

返回版块

8.02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简约现代: 中小学设计

Browns Point 社区是现代塔科马的诞生地,在这里,人们从生效湾的对岸见证了塔科马的诞生。在这里,家庭的根深蒂固;许多居民回到他们成长的小镇环境中抚养孩子。在悬崖的底部, Browns Point  灯塔是滨水社区的一个非官方象征。丰富的文化和教育机会受到高度推崇,体育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The Browns Point neighborhood is a place where the birth of modern-day Tacoma was witnessed from across the waters of Commencement Bay. Here, familial roots run deep; many residents return to raise children in the same small-town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were reared. At the base of the bluff, the Browns Point lighthouse serves as an unofficial symbol of the waterfront community. Rich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re held in high esteem, and athletics play a strong role in community life.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