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为小水电寻找新出路
决策城卢伟 湖北尹刚
引言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水电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小水电行业发展从“重建轻管”向“建设与管理并重“、“单一向融合”转变。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着4万多座小型水电站,很大的一部分存在技术落后、经济效益降低、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根据2019年3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四部联合发文的《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水电〔2018〕312号),贵州、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各地都相继下发对小水电进行清理关停的通知。小型水电站要么通过技术改造及数字化转型,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要么将面临被清退的命运。
小型水电站是否还有第三条道路?
小型水电站大都地处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所以自身通常都具备旅游开发的潜力,但对小型水电站在旅游范畴下的开发案例却鲜少有人关注。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水电站的开发改造与文旅融合,不仅能为存留下来的小水电脱胎换骨升级转型,更能挖掘废弃水电站的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开发区域特色文化IP、提升全民的文化体验、融合区域特色业态,与文旅融合创造性改造,将是小水电在文化旅游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众多小型水电站面对危机应该主动转型,通过在水电站改造过程中融入文旅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发展新场景、新经济、新价值,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小水电站文旅改造的鲜活案例
(1)小水电+文艺打卡场景——福建永泰 月洲电站旧站换新颜
福建永泰第一座乡村发电站月洲乡村水电站于1967年启用,后逐渐荒芜、破败。2018年,由废弃水电站改建而成的月溪花渡图书馆向村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该图书馆是福州首家民间工艺美术主题图书馆。月洲村是曾出过状元、尚书、进士的“学霸村”。废弃的水电站改建成图书馆重新焕发生机。原水电站依傍桃花溪而建,沿溪而行,拥有千年历史印记的石刻在古色古香的村庄中显得更加古朴典雅,文化的传承延续至今。在地域分布上,图书馆、村内的祠堂、名人故居以及一些自然景观的观赏点也与村内民居交相辉映。图书馆与书屋签约并与多个项目合作,定期邀请青年画家等文化爱好者举办讲座,将优质、可靠的文化送入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月洲村。
这个举措也引来了不少人民群众的旅游打卡,网红打卡,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为这个小乡村的旅游发展注入新力量,也使得小水电的精神及文化得以延续,更给当地旅游提供一个新的契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小水电+红色旅游场景——浙江金华双龙电站
双龙水电站于1958年5月动工兴建,当时金华地委、县委在金华山动工兴建的8座梯级水电站之冠,被誉为我国中小水电站的里程碑。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曾亲临双龙水电站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举促进了我国小水电进入发展高峰期。双龙水电站以此为契机,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将危房拆除改造为红色纪念馆。与此同时,对水电站所在的双龙溪峡谷廊道景观工程进行同步修缮。双龙水电站作为廊道中途的休憩点,让游客在小憩的同时还能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廊道中众多风景串联成线,双龙水电站与当地其他特色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全域发展。
(3)小水电+生态旅游场景——安徽绩溪付岭电站
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境内,绩溪电站所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果园、生态竹林,游客可体验自助式、体验式、互动式主题的自摘果园。游客在体验劳动收获喜悦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当地特色菜肴制作与品尝。水上游樂区以及徽戏文化园提高了娱乐与文化学习的丰富性。在住宿方面,一厨一卫木屋公寓也是一大特色,足以满足游客体验田野生活的需求。
依靠电站周边的天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得以实施,再结合农耕文化、水上游乐、徽戏文化、木屋公寓等各上下游特色产业,各行各业交叉渗透,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全域发展,提升了旅游品质。
(4)小水电+网红景点场景——杭州建德镇头水库
杭州建德三都镇镇头村凭借20世纪60年代建造镇头水库的独有历史打造文化IP,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基地。围绕过去修水库的艰苦岁月,入村道路被改造成为了一条讲述历史的长廊,村内文化礼堂则通过增加图书馆、展览室等措施增强历史厚重感。与此同时,镇头村还建设了“镇头大队”食堂以满足来参观游客的饮食,游客在离开时可购买特色土特产带回家,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带动了镇头村的经济发展。
从文旅的视角看小水电发展机遇的启示
小型水电站在面临退出、整改的艰难历史阶段,不少小水电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改造绿色化,并依托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小水电站依托水域生态环境或水利工程,吸引游客观光娱乐、休闲度假。这类开发和改造为那些依然能够运转的小水电站提供一线生机,更为一些发展不错的小水电站锦上添花;但对于报废或清退的小水电站而言,技术改造也无回天之力。上文中的案例为小水电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小水电与文旅融合的新思路。
(1)以"文化+区域IP"为突破
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俗、历史事件、红色元素、文学人物、网络红人、社区故事等文化要素,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区域文化IP。找出区域文化的共性,连点成线,以线筑面,全方位深化文化内涵。在上述案例中,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倚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再结合自然因素将小水电站加以改造,成功变“废”为宝。
(2)以"文化+全民体验”为理念
全域旅游旨在让游客、相关从业者、当地居民全社会各部力量都参与其中,小水电站周边居民作为改造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与游客共享成果。不同于大型水电站的景观特殊性,小水电站必须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被改造成民宿、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还是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后的小水电站都融入了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小水电站在改造时应充分了解全民需求,尤其是文化需求,将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考虑,因地制宜进行完善。
(3)以“文化+全业态”为支撑
中国的“文化+”时代已经到来,“文化+”的理念正在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崛起。在对小水电站改造时,要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如湖北不少地区有特色的农产品、竹制品、茶饮品;也要多方融合,譬如结合教育、餐饮、娱乐、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链,推动经济文化双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文化+全业态”更是扩大了文化产业的格局,为小水电面临的改造问题提供全方位支撑。
结语
在文旅行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小水电站可以通过创造性开发改造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并注入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创意,通过开发“区域文化IP”、打造“全民文化精神”体验、立足“地域特色产业”并结合全产业链来丰富自身经济、文化、社会价值,从而促进小水电旅游的发展并帮助水电文化的传播。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661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攀枝花仁和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3#机组正式投产发电1、攀枝花仁和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 6月28日至29日,由长江设计公司承担勘测设计的攀枝花市仁和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在攀召开,会议基本同意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攀枝花市“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