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本文转载自医管、正元智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肺结核在世界上大量传播,大批医院、疗养院因此而建。2004年海啸、2008年地震,没有哪里比家和医院更具避难意义,建筑师以设计之手还原了物理意义上最快的“家”。我们所知道的建筑师是日常纪念碑式、地标式建筑的设计者,但当灾难来临,建筑设计迅速演变为与救灾项目共存的强大力量。10天建一所火神山医院,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世界上那些经典的设计又是什么样? 未来我们如何给生命最体面的尊严和救赎?
NO.1 芬兰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肺结核在芬兰大量传播,全国医院疗养院因此大批建设。1929-1933年出自于阿尔托(Aalto Alvar)之手设计的帕米欧疗养院就是其中之一。
设计师Aalto Alvar
在发明疫苗和抗生素之前,结核病的治疗方法中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重点,清洁的空气和光疗很是重要。 帕米欧疗养院是体现阿尔托建筑人情化的典型作品。在这个建筑中一切的要点就是围绕病人的感受做设计,每一个细部的处理都是从病人的生活出发。建筑依地势铺开,两个长条形主楼并不平行而形成一定角度以不遮挡阳光,主体白色加有颜色跳跃的色块,既简洁又不沉闷。
整个建筑结构为混凝土框架,A区块结构自成体系。六层平台采用不对称框架结构,并由建筑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立面上装有玻璃幕墙的电梯竖井和室内外大量的金属细节表征了建筑功能主义的方面,这是对当代技术的象征性强调。阿尔托将当代技术与使用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其建筑中特定的人性化的一面。这在寒地建筑创作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
1956年阿尔瓦·阿尔托在意大利的一次演讲中对帕米欧疗养院的阐述如下:“这座建筑的主要目标,就是作为一套医疗设备来使用”,“治疗和康复中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提供完全安宁的环境,病房的设计依照身体虚弱的病人斜倚于床上的休息方式为原则:顶棚选择了宁静的颜色,光源布置于病人的视线之外,暖气布置也朝向病人的双脚,同时水龙头也是无声的,能保证不会对左邻右舍的其他病人造成干扰。”
每个病房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窗户角度开得恰到好处避免眩光。室内采用淡雅的色彩平和病人心境,盥洗室产生的噪音也被小心地避免,阿尔托甚至为其设计了一款完全符合人类身体曲线的帕米欧椅,对病人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
在帕米欧疗养院中,阿尔托充分地考虑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听取并吸收了医生的意见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此前住院时的亲身经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推敲。针对自己作为居住者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如自然光、周边景观的借用、空气等)的周全考虑和更重要的从疗养院的使用人群的特点出发的对建筑空间、材料、色彩、声音、温湿度等方面的细致处理。无论是总体环境的构思、单体建筑的设计,还是装修和家具,都考虑到了人们在功能上和审美上的需求。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还与妻子艾诺·阿尔托(Aino Aalto)一起设计了疗养院的灯具和家具。大部分家具是由Otto Korhonen的家具和建筑工厂制造的。
公共空间里,疗养院的颜色主题趋于二三十年代的新造型艺术:蓝、黄、灰和白。营造了一种新鲜、愉悦而又安静的氛围。与公共空间不同的是,病房楼的色调更加传统和亲切,采用略带蓝或微绿的灰色系。阿尔托对于病房屋顶有他自己的构想,例如“房间屋顶应采用天空的颜色”,减少病人长期卧床造成的压抑感。照明设备上面正对的天花板漆成浅色调,以利于形成漫反射柔化室内光线。
开创性项目Kálida中心是为癌症患者及其周围人提供的物质,情感和社交的空间。作为对传统医疗的补充,这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家,在这里不仅用户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同时是一个可以休憩可以停留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温暖空间。场地位于一个新建医院与原有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群之间。
项目包括一个400平方米的小型建筑物和室外花园。该项目的最初想法来自于在原医院的花园中栽种一些彩色的花,因此Kálida中心被设计成一个带有花园凉棚的场所,内外空间的界限被模糊。同时建筑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隐私,充足的光线和温馨惬意的环境。
整个项目的灵感来自圣十字圣保罗医院的新艺术风格,包括材料的多样性,纹理,颜色,几何形状,图画和绿色植物等。建筑师希望延续原医院设计师Domènech i Montaner留下的建筑语言,因此在新的花园,立面和屋顶设计中添加这些元素与之呼应。
建筑分为两层,每层面积约200平方米。首层位置低于周边建筑的地平,包括一系列灵活的空间,都朝向室外的凉棚和花园开放,可以容纳各种活动。二层则包括厨房、大厅、餐厅、小型图书馆和多功能室等。
每个房间都被绿植环绕,庭院内树木和凉棚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隐藏周围的医院设施,并尊重Kálida中心用户的隐私。这里,首层是为进入建筑物的主要通道,通过该层与旁边医院的肿瘤科相连。在紧急情况下也允许消防人员的出入。
新建部分在原有建筑体量之间、外侧蔓延生长,这栋布局紧凑的医疗养老院成为了这片街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将城市与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侧的大花园绿意葱葱,为严肃规整的医院建筑体量带来了一丝活力与轻松。
建筑事务所a+ samueldelmas以简洁、内敛而坚决的设计手法介入建筑。三个抽象的白色体量作为生活空间,被安置在建筑的四个侧翼之间。透明与磨砂玻璃相互穿插而成的双层立面面对着城市,内部的生活场景也随之忽隐忽现。开阔的入口大厅串联起建筑的各个部分,居住者可通过中部通透的开放式楼梯到达大厅中的日间接待与管理中心。一个个居住空间环绕着俯瞰着花园美景的活动空间而建,通往上下层以及室外庭院的便利交通为居住者之间的交往和活动提供了方便。
金属框架支撑起建筑新建的三个玻璃结构体,一体化的梁柱楼板结构轻盈精巧,与厚重的砖石结构建筑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反差。纤细的钢柱如同丛林中的枝干,看似无规则的散布在空间之中,而其中暗藏的主柱则以2.8米的间距贯通上下,稳定整体的建筑结构。玻璃幕墙外挂在楼板的顶端,南向立面的双层玻璃幕墙结构隔热保温性能极佳,保证了室内公共空间温度的恒定。每一层的起居和用餐空间都拥有双面采光,空间明亮而舒适。新建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形式都和原有建筑结构十分相衬,整体空间看起来均衡而和谐。
约200平方米。首层位置低于周边建筑的地平,包括一系列灵活的空间,都朝向室外的凉棚和花园开放,可以容纳各种活动。二层则包括厨房、大厅、餐厅、小型图书馆和多功能室等。
该项目由中国与尼日尔两国政府合作建设,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第四设计院设计,设计旨在为尼日尔提供一个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以提升当地薄弱的医疗设施条件。
医院选址位于尼亚美市区心以北约7公里处一片空旷平整的沙质土地。这里是正在发展的居民聚居区,基础设施薄弱,人们期待医院的建设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建筑大多采用开敞的外廊式平面,廊道的两端则留有洞口,使得建筑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改善人的身体感受。
N O.5 澳大利亚 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
墨尔本建筑公司Conrad Gargett Lyons公司共同完成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新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设计,该医院是一座集儿科医学教学为一身,面对昆士兰地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医院。面积共九万五千平方米,12层高,位于布里斯班南岸。
建筑师研究了现代医院的类型学,希望打造出一个考虑医患双方,成为城市标示,激活社区的建筑,医院外观融入自然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最优环境。医院就如同一颗具有生命力的树木般,核心筒系统是承载所有交通的树干,各个功能区就是树枝,想外探出的阳台和平台引入阳光,联系城市风光,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近处的公园和远处的群山和布里斯班河景。
N O.6 日本老龄化社区家庭式医院
这间外表别致的白色建筑是日本东京某老龄化住宅区内的诊所。业主希望建立与传统医院不同的开放诊所,让居民可以在此会面自己的专属家庭医生。
为了获得最大的面积,建筑几乎占满整个L型场地,其两个入口面采用了人们熟悉的坡屋顶小屋造型,此外建筑可以看做这些大小不一的坡屋顶建筑侧墙面在一起的组合。这些组合件的错缝,也就是建筑师在建筑体量上开出的动感凹槽,为建筑带来了自然光,也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设计能紧密联系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让病人感到放松。建筑共有两层,为了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所有的临床检查室位于一层,医务办公室则位于二层.
hkl studio工作室在建造中采用了RC构造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做了大量的模型进行研究。他们真诚的希望在未来,建筑与附近的居民建立起密切关系,成为社区中的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家”。
N O.7 中国威海国医院
威海国医院座落于威海市东部新城一片临海的黑松林内,总建筑面积约8000㎡,作为一处医疗康养综合设施,主要包含东部新城的规划展示中心、以及威海国医院的康养颐乐、医疗精舍等三个组团。
用地原址为一片年久失修的平房,设计选择原地重建,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周围的黑松林景观。在中式元素作为一种建筑或装饰的商品风格大行其道之时,面对业主方强烈而明确的传统中式风格要求,建筑师通过引导和沟通,最终与业主达成了一致——“师古而不泥古”,并得以在本项目中一探中国北方传统院落的某种当代性表达。
N O.8孟加拉 Satkhira 友谊医院
友谊医院位于一个典型的孟加拉乡村,几年前,这里因为一场强风暴而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片被野蛮破坏的自然土地上,稀疏散乱地分布着低矮的建筑物和茅草屋。当地一位慈善家捐赠了土地,建造一座80床位的医院。这所医院是一个水流贯穿的院落型医院。
院区总体设计概念自孟加拉河沿河景观,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布局高效、合理。设置了多个庭院组织自然通风。手术室等需要设置空调的区域,则放在建筑下风向区域。通过对阳光入射及反射方向的细致研究,院区内所有病房和诊疗室都能够享受到充裕的日照。
在设计初始最初阶段,为了将住院部和门诊部进行划分,长条形的基地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但是后期运营介入后发现,切分基地的方式将会增加出入口的数量,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减少出入口成为了一个核心的设计原则,于是,最后诞生了一个外部管理统一,内部院落分隔又相互联系的院区。
问题的解决策略是,设置一个空间上无法跨越,但视觉上保持连续的隔离带。因此,设计引入了一条水渠贯穿整个场地。在控制入口人流的同时收集了基地内部的雨水,塑造了独特的景观,赋予整个项目积极的活力。水渠两端设置了两个大型储水池,用来储存水渠中的雨水——在这样一个地下咸水通常无法被直接使用的区域,这些雨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N O.9 厄瓜多尔地震后的“流体医院”
曼塔医院
位于厄瓜多尔海岸的新曼塔医院,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PMMT建筑公司在厄瓜多尔建造的第三个医疗中心。曼塔医院作为曼塔市的旗舰医院,其面积超过两万四千平方米,为曼塔市二十万的居民提供服务。医院出众的设计被总结成有三大特点:它绝对包容的通用性与可使用性;其参数化设计系统所实现的超灵活性;及其抗震立面与结构。这些优点使曼塔医院成为国际上最具创新性的医院之一。
2016年,马纳比省(Manabí)发生毁灭性地震,并前曼塔医院被彻底摧毁。在此大背景下,急需设施的曼塔市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健康中心,一个由PMMT建筑事务所架构创建并开发的参数化方法理念,“流体医院”应运而生。
此前,PMMT已经在厄瓜多尔的马查拉(Machala, 2016)和普约(Puyo, 2013)设计并建造了另外两家医院。这两座建筑不仅预算紧张,而且为了满足紧急需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从开工到竣工不到一年。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这种工作流由正确参数定义并组成——既保证了医疗大楼的良好运行,也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廊道的组织与位置根据空间的用途(公共、私人、维护、用品……)定义,街区与布局的尺度、立面的调整、未来扩建的策略、车辆通道、展示空间安装的位置以及工程初期至关重要的其他规定。
N O.10 挪威Haraldplass医院扩建
由建筑事务所C.F. M?ller Architects设计的Haraldplass医院扩建项目几年前在卑尔根正式对外营业。原来的医院于1940年对外开放,原房间数可为100名患者、Deaconess基金会的成员和护理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住处。从那时起,医院的特色便是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欣赏到城市和海湾的美景。
“我们把Haraldsplass称为Ulriken山脚下的一只美丽的天鹅。许多医院的建筑和环境都给人一种冷漠的疏远感。但Per Grieg设计的医院建筑结构精细而紧凑,同时造型优美,给人一种亲切感。
Per Grieg也是卑尔根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建筑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有深远的影响。他在国外历练,获得建筑灵感,设计出伟大的建筑,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过去。就像Deaconess基金会来自于国外,现在扎根于卑尔根一样,” Christian Dahl说道。同时,她还详细阐述了这种思想精神对Haraldsplass扩建项目的意义。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壳层镂空’光之塔与能量之墙光之塔是一座支撑和包裹着曼彻斯特市中心全新低碳能源中心烟囱的40米塔楼。这一“仿生”架构建立在事务所长达十年的创新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其“壳层镂空结构”(Shell Lace Structure)则由建筑师与Arup工程师合作开发。光之塔从自然界中的几何学中汲取元素,其形态既是其力量。此外,光之塔使用了超轻、超薄的单面结构构成,以此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多的效果。6毫米及8毫米厚的扁平钢板经过定制、激光切割、焊接,最终组合、形成了光之塔如波纹般起伏的硬朗表面。该建筑的设计及建造使用了前沿的数字建模、分析和制造技术,并与“剪裁”的原理结合,最终使得极具创新性的“壳层镂空结构”成为可能。同时,光之塔也是迄今为止落地的最大“壳层镂空结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2004年海啸、2008年地震,没有哪里比家和医院更具避难意义,建筑师以设计之手还原了物理意义上最快的“家”。我们所知道的建筑师是日常纪念碑式、地标式建筑的设计者,但当灾难来临,建筑设计迅速演变为与救灾项目共存的强大力量。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