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一批可借鉴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效做法和好经验

一批可借鉴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效做法和好经验

发布于:2022-06-17 11:22:17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近年来,黄委、淮委、太湖局等流域管理机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等地结合管理实际,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在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实施、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绩效考评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借鉴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效做法和好经验,推动保障工程安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黄委、太湖局苏州管理局、江苏、浙江、广东是如何做的。



黄河水利委员会

做好顶层设计,紧抓关键环节,

推动黄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

黄委认真贯彻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部署,按照“全面规划、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提出“三册一表一台账”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数字赋能、管理升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效果取得初步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

2020年5月印发《黄委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提出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即2020年选择9个水管单位先行先试,2021年50%的水管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2022年直属水管单位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组织开展标准化管理评价;“十四五”末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具有黄河特色的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


选好典型试点,探索形成“三册一表一台账”模式

2020年选择9个试点单位,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工程管理标准化模式和方法。2021年,黄委多次组织省、市、县局集中研讨,总结试点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水管单位工作实际,讨论提出堤防(河道整治)、水闸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文本,形成了黄委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三册一表一台账”模式。即管理手册、制度手册、操作手册、“部门—岗位—人员—管理事项”对照表和管理台账。以管理手册明确管理组织、职责和管理事项,以制度手册明确管理办法、标准和考核要求,以操作手册明确工作内容、流程和作业方法,以对照表将各管理事项细化落实到人,以管理台账记录管理过程。


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改进提升

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紧紧抓住水利工程检查观测这个关键环节,2020年9月印发《黄河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检查观测工作指南》和《黄河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工作指南》。结合黄河特点和实际,增加堤防、水闸工程检查和巡查频次,明确当水位达到河道警戒水位后,按照各省防指巡堤查险办法执行;对运行管理和防汛工作记录表格进行优化整合、统一规范。2021年提出堤防、水闸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手册示范文本,2022年编制了《黄委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指南》《黄委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


创新驱动,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

以信息化管理为突破点,黄河下游56个水管单位全部应用工程巡查APP,推进“无纸化”办公,实现巡查记录的自动生成,有效减轻基层巡查人员负担。不断丰富工程巡查手段,充分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单兵设备等现代化手段,完成了人员巡查、视频巡查、无人机巡查的有机结合,并将三种巡查整合到水管单位信息化平台中,提高了巡查效率。通过信息化平台,打通了各级管理单位之间的监管壁垒,上级主管单位每天可对巡查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实时监督,实现了对一线巡查人员的在线监管,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组织汛前工程安全普查,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维护工程完整和安全运行。加强水库、堤防、水闸工程值守巡查和维护,做好水雨毁工程修复,消除工程隐患,及时发现工程险情,做到“抢早、抢小、抢住”。推进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加强堤防险工险段整治,争取76处险工险段列入“十四五”规划。完成直管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31个水管单位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验收。战胜了2021年以来最严峻的黄河秋汛洪水考验,实现了“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的目标。


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

推行工程标准化管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太浦闸

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以下简称苏州局)于2018年正式启动工程管理标准化工作,探索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提升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各项任务目标,为流域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

苏州局在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的基础上,全面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等要求,通过广泛调研,于2018年印发《太湖局直管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工作依据、优化提升方向、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同时,成立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确保标准化管理各项任务按计划落实落地。


健全标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

苏州局从工程实际出发,将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与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 一是 梳理管理事项,明确运行、组织、安全、经济等管理事项32个、工作单元104个。 二是 识别技术要求,对每一个管理事项及其工作单元所依据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梳理、评估,研究提出制度体系建设与修订计划,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或制订新的制度。 三是 明确管理流程,建立管理事项的工作流程图,清晰展示各管理事项之中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管理人员理解掌握。 四是 健全标准体系,完成制度修订101项,其中组织管理制度20项、安全管理制度37项,运行管理制度42项,经济管理制度2项,有力地弥补了制度短板。


加强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率

苏州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工程管理标准化平台,把各管理事项细化为管理人员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实现管理事项的全覆盖和工程管理的精细化、痕迹化和溯源化。 一是 工程管理信息化,开发工程检查、工程观测、工程运行标准化模块及直管工程动态二维码,完成工程管理移动平台APP升级。 二是 工程运行智能化,按照“智慧太湖”总体要求,实施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数字工程、智慧管控”技术方案,并上线太浦闸智能运行管控系统V1.0。 三是 工程考核数字化,将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平台、OA办公、太浦闸工程BIM等与工程管理标准化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了办公、档案和业务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管理能力

苏州局充分利用“水工程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加强工程管理技术交流,激发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热情,一线管理人员先后发表多篇技术论文,取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江苏

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运管能力

 

江苏省横山水库

近年来,江苏省水利厅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形成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促进了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档升级。


破题:自我革新创新管理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排涝、供水等传统效益的同时,延伸为既要服务防汛抗旱又要服务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模式,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江苏省水利厅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在要求上坚持更高标准,在落实上注重全过程,在成效上强化执行力,探索“行为—过程—环节—结果”的全链条标准化运行管理模式,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由粗放到规范、由规范向精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管理转变,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


实践:探索运行管理提升之路

思进求变。 2015年,“以安全运行为目标、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在厅属水利工程管理处和国家级管理单位中开展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基础上,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与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激励措施,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明晰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 一是 个性化管理,各单位在落实规定标准、行业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自主提升工作标准,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是 全链条管理,从管理者到操作者,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从管理行为到管理方式,从制度建设到操作流程,全方位体现工程管理单位精益求精、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并以此形成了 “精准细严”四字理念:即精确的工作目标、准确的工作流程、细致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要求。


建立精细化制度标准。 江苏省水利厅出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评价办法及标准,编制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办法,印发精细化管理指导手册,梳理关键环节和工作内容,明确推进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细化工作要求,力求精细化管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为全省各地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规范作业流程。 通过强化工作过程控制,实现全流程闭环可追溯。对典型性、规律性较强的工作,固化工作行为和过程控制。对个性化的工作,结合实际量身定制每个工程、每项工作、每个岗位、每道工序进行,充分发挥管理单位创新精神,体现每个管理单位个性化特点。


行智能化信息化。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推进工程监测、安全鉴定、工程维修、工程实时运行状况等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运管工作系统化、全过程、可追溯,从而改变工程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让管理工作落实更到位、调度控制更精准、过程管控更规范、信息掌握更及时、成效评价更便捷。


成效:实现运行管理高质量发展

推行精细化管理妥善解决了水利工程长时间运行、疲劳运行和非设计工况运行出现的问题,全省工程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工程状况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江苏连续遭遇重大干旱、超历史洪水和超强台风,水利工程在水旱灾害防御过程中实现工程无一“停摆”、无一失事,仅省级控制性水闸、泵站工程泄洪排涝达3800多亿立方米、调水引水2500多亿立方米,实现减灾兴利效益2000多亿元。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总数稳居全国省市区第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4家,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利枢纽精细化”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同时,联合省人社厅定期组织水闸、泵站运行维修工技能竞赛,鼓励干部职工发扬传承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运行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显著提升,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在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各类知识竞赛中捷报频传,囊括2021年全国泵站技能竞赛冠亚军,取得广泛赞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浙江

全面推行“三化”改革,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

 

杭州市闲林水库

2015年底, 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 ,按照水利部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和省委省政府“标准强省”战略要求,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2020年,在全面完成首轮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任务的基础上,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行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三化”改革,积极探索高标准集约管理、专业管理和智慧管理,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


率先启动,高位推动

2015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纳入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考核和省水利厅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以小型水库为重点实施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和数字化管理改革,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整体智治。


标准先行,示范引领

按照“省定标准、分级实施”的原则,省级制定水库、水闸、堤防等11类工程的12项管理规程,同时制(修)订维修养护定额、定员定岗标准等10余项配套标准。同时,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典型引路的原则,2016年,创建了20个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和350个标准化管理样板工程。2021年,又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和数字水库、数字海塘“揭榜挂帅”等试点,创建水库系统治理和“三化”改革样板县。


数字赋能,迭代升级

以“一贯到底”为目标,形成标准统一、功能融合、畅通高效的水利工程智管联动体系,实现行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行业外部相关数据协同共享,建立纵贯四级的应用体系;以“一网通办”为目标,从共性需求出发,为各类水利工程管理提供通用性模块;以“一览无余”为目标,建立水利工程名录,全面归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涉及的工程特性、实时监测、运行管理等数据库并动态更新;以“一键智达”为目标,全面集结四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业务工作体系;以“一屏掌控”为目标,提供水利工程风险研判场景,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支撑,建成了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应用系统。以水库为突破口,运用整体智治、量化闭环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重点打造“智慧水库”应用场景,提升水库精准管理水平。


强化保障,精准服务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修订《浙江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水利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财政资金支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维修养护;修订《浙江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经费编制细则》,明确水库等11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维修养护项目构成、定额取费标准等;制定《浙江省水利工程物业管理指导意见》,并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列入《浙江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省水利厅组织开展“千人万项”“三百一争”“三服务”等活动,处室分类督导,专家分县服务,定点对接,每月到工程现场指导服务,实行月度例会制和工作通报制,并委托第三方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服务和“回头看”,纵深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三化”改革。


除险保安,提能增效

全省已有1万余处水利工程通过标准化管理创建验收,规模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率、产权登记率和物业管理覆盖率分别达到95%、39%和79%,水利工程安全度、功能效益和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防御历次洪涝台旱灾害特别是2017年钱塘江流域大洪水、2020年太湖流域大洪水和“利奇马”“烟花”等强台风中,全省水库无一垮坝,主要江河堤防、标准海塘及水闸、泵站无一溃决,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广东

早部署早行动,高质量完成5226座小型水库 标准化运行管理

 

广州市增城区石马龙水库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水库安全管理工作部署,2019年8月,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广东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完成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以下简称达标创建)。截至2021年年底,已高质量完成5226座达标创建,占全省小型水库总数70%以上,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通过达标创建,小型水库在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发挥抗旱保供水作用和美化库区环境提升整体颜值等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个落实”夯实运行基础

一是落实健全明晰的管理责任制。 按要求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和防汛三个责任人,并在有关媒体进行公示;大力推广“平安小水库”小程序或“粤坝卫士”APP移动巡查系统开展水库汛前检查,小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在水库现场履职,并上传15张指定照片。


二是落实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近三年来,广东省分别落实水库运行管理经费4.06、10.37和11.91亿元,创建10个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惠州市惠东县近两年管护资金投入分别达到1800万元、2200万元,比标准化管理实施之前翻了9倍;财政较困难的梅州市蕉岭县,2021年投入934万元,今后还将稳步增长。目前,广东省水利厅正在抓紧组织编制《广东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及巡查人员补贴标准》,计划于2022年底前完成相关工作。


三是落实稳定专业的管护人员。 2021年,按照岗位—事项—人员的对应关系,1519个小型水库管护机构共落实管护人员9670人;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了相关培训。


四是落实界定清晰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落实和明确了5226座小型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设立了界桩,加大了管护范围内非法养殖和违建等问题的监管力度。如江门市蓬江区共清退养殖水库10座,清拆违章建筑约3900平方米,改造水库保护范围内的山生态林773亩,防止了大面积水土流失。


“三个规范”保障标准运作

一是规范制定管理制度。 近三年,广东省修编了1万余本小型水库管理制度汇编手册、操作运行手册和巡查记录手册,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流程,强化了日常工作的精细化、流程化、痕迹化和溯源化。


二是规范配套管理设施。 近三年,广东省新增管护用房1250余间、通信设备2500余套、防汛道路约50公里。此外,还补充配置防汛编织袋等防汛物资。


三是规范设置标识标牌。 每座水库设置公告、警示、指引、制度等四类18种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内容准确、清晰、简洁。


“两个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现代化管理手段。 组织开发小型水库动态监控平台,接入雨水情“三要素”和“四要素”监测终端;利用“粤坝卫士”、“平安小水库”APP开展小型水库标准化巡查,建立巡查排名;建设广东省水利工程运行监管平台,实现小型水库标准化创建的各环节、全过程管理;利用遥感、无人机船、探地雷达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水利工程日常管护活动的辅助和监管。


二是创新物业化管养模式。 大力推广“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和“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如2019年,深圳市将辖区内小型水库管理权限全部收归区级人民政府,水库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深圳为榜样,广东省推动4200余座小型水库实现了提级管理。同时,引导各地积极探索物业化管护模式,进一步提升水库管理水平。


“一个美化”提升整体颜值

“一个美化”是指围绕“提升水库整体颜值”这一目标,各地区因地制宜,从“安全”“生态”“共享”等不同的角度出发,美化水库环境。梅州蕉岭借助达标创建机遇,聚焦水库安全,由县政府牵头,水利、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协同配合,三年来投入1600多万推行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花小钱办大事,改善提升了水库颜值。惠州市惠东县围绕“坝固、水清、景美”的生态目标,清理违章违法建筑和畜禽养殖,加强库区保洁和绿化,使水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州市增城区对全区92座水库开展设施升级改造,推动水库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共享,打造碧波安澜、景色优美的水库新格局。深圳市龙华区坚持“人产城共治”理念,打造集生态型、城市型、文化型、智慧型于一体的水库景观,做到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水利部运行管理司、中国水利

  • 古道热肠
    古道热肠 沙发

    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2023-11-03 19:05: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6 万条内容 · 3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工图绘制的技巧与识读

一、读图方法与步骤 阅读水工图的顺序一般是由枢纽布置图一建筑结构图一细部构造图,然后再由细部回到总体,这样经过几次反复,直到全部看懂。读水工图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