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遇到极端天气就不得不停工,既耽误工期 ,而且还可能给工程埋下隐患。如何提前预防呢 ? 下文以生动案例、惨痛教训,与您工程论剑。
2021年9月26日,深夜一场大暴雨袭击了四川天全县,一在建工地驻地受到重创,一片狼藉。
凌晨,地方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医疗、公安、民兵预备役,6支队伍140余名救援人员,急赴灾区救援。
雷达生命探测仪、搜救犬、大型机械装备悉数上场,沿扇形塌方区施展搜救,清理堆积物。
同时,400余名救援力量沿河拉网式搜巡,7人失联,7人死亡,震动天下。
雅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处欧亚板块与古扬子板块争锋最前线,地势由四川盆地500米海拔,直上青藏高原近六千米海拔。
山之高成壁,令西行至此东方暖湿气流难以翻越,只能徒劳无功降雨成溪,故留下雨城之美名。
又因板块争雄处地质极为破碎,丰富的降雨将岩层内的裂隙穿切沟通,终致溜方、坍塌、山崩,滑坡、泥石流,横扫一切。
因此,当凶险的地形、恶劣的地质、极端的暴雨三者相会时,会酝酿一场凶险至极的灾难。
如60年代修成昆铁路时,盐井沟营地选址在山洪途经之地,一场深夜的暴雨,山洪从山谷中汹涌而出,一次就带走了一百多名铁道兵。
又如2009年康定的某个雨夜,泥石流在夜幕的掩护下,随暴雨倾巢而出,瞬间形成3公里长、50米宽、库容达300万方的堰塞湖。改天换地之下,沿途两处施工驻地受到重创,4人死亡、50人失踪。
再如某靠山而居的营地,在一场暴雨的夜袭下,纵横暴虐的雨水,沿着岩壁裂隙,疯狂的切割,不舍昼夜。
于是,坚若磐石的靠山,化作强大的势能从天而降。山下营地顷刻间化为覆巢下的垒卵仍由宰割。
发现没有,极端的暴雨与恶劣的地质,总喜欢在凌晨的雨夜相会,令人猝不及防。
这或许是白天的云气,在相对高的气温下,从山林大地升起;又或是四方风云赶来际会于云端,只待深夜气温骤降,化为暴雨从天而降,给大地山川以暴击。
正因此,《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中明确要求:“地质灾害频发、场地条件困难的山区隧道,临时工程选址和建设方案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并在临建施工中规定“严禁将营地等设置在受洪水、泥石流、落石、滑坡雪崩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
而隧道工点图“安全注意事项”中,同样不会忘记提醒一句:“施工前应逐一排除崩坍,落石等安全隐患。”
正因此,地质情况复杂的山区,尤其是滑坡、泥石流、崩坍落石等不良地质作用广为发育的西部地区,参建单位会在雨季,高度关注极端天气预报,并适时开展安全大检查。
首先,驻地扎营如行军打仗,不能置于危境之中。因此,须先查看地形,看是否处在三面沟谷汇流处,是否傍溪而居,是否身处危境。
其次,还需了解是否引发过山洪,最高洪水位曾淹及何处。山谷深处是否潜伏着引发泥石流的泥沙、石块等堆积物、及能引发滑坡的陡峭地形。靠山而居的临建,高处是否隐伏有危岩落石。
因此,在复杂风险的山区,施工单位在建设驻地、办公等生活场所时,需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落实评估意见 。
因此,待极端天气来袭时,需检查、加固、完善临时驻地排水系统;检查和制定防洪预案,备齐备足防洪物资。
检查是否与地方气象预报部门取得联系和支持,是否与地方医院取得联系和支持;
检查是否成立应急管理组织,事先谋划好逃生路径,划定安全位置,并进行应急演练;
若是受到泥石流、崩坍落石、滑坡威胁,且发现无法整治和回避,则要坚决搬迁或弃用,做到当停则停,当撤必撤。
实际上,除非受地形限制避无可避,大多情况下,驻地临建往往建于安全地带。
但是,若逢极端暴雨天气,在上百公里的山岭地区修铁路,数百处路、桥、隧工点,总是难免有工点处在风险之中。
是故,每逢夜有暴雨,工程人总是难以安眠,处在疑神疑鬼、胆颤心惊之中。
或会冒雨上山,查看高边坡是否稳定,地表裂缝是否有发展,山上的抗滑桩是否还在施工,其底部或是滑动层,是否有涌泥涌沙迹象。
又或沿着便道路基,去查看涵管是否被堵塞,山洪会不会因排泄不畅而冲垮便道路基,又或是殃及坡下稻田引来民事纠纷。
又或是去栈桥河流,看有无横七竖八的树木垃圾,从上游冲下来将钢管便桥堵塞,令栈桥岌岌可危,威胁在建桥墩。看便桥两端是否拉上警戒线,禁止周边乡民通过。
值得庆幸的是,路、桥因是露天施工,极端暴雨下,往往处于停工避雨状态,所以往往少见伤亡事故。
但隧道则不是,隧道一遇上极端天气就可能造成坍塌,一旦坍塌不仅造成功亏一篑,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提前检查、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