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土建工程造价 \ 月薪3W的造价人是什么样的?看完让人彻底清醒了…

月薪3W的造价人是什么样的?看完让人彻底清醒了…

发布于:2022-05-30 10:31:30 来自:工程造价/土建工程造价 [复制转发]

在招聘网站上刷到这样一条招聘信息:“ 岗位薪资月薪3W ,学历不限,工作经验5年以上,要求有进取心、能吃苦、能熟练掌握广联达、CAD、Excel等办公软件…… ”。 

 

看看这个招聘条件有多诱人?
1. 让人觉得要求并不高,都是常规要求。自己可以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是自己的一次好机遇。
2. 在当前这个环境下,能够开出这样薪资条件的,该公司要么业务很好,要么实力雄厚;就算虚开薪资吸引“眼球”,至少也可以谈一谈,说不定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3. 具体工作内容不清晰,但想想再复杂的工作又能难到哪里去;也许也正因为内容不清,才有可能体现自己的用武之地。

 

当然也有一些隐患:
1. 如果干完了工作不能兑现,被利用了岂不是亏大了!
2. 如果真是虚开薪资,吸引人去应聘,实际给不了那么多,过程中画个饼,结果无限拖延,那就浪费了青春。
3. 薪资开得高,肯定要求高和责任大,只是招聘信息没写出来。
4. 竞争的人肯定多,人多了,条件要求自然也会越高。

 

综上,也许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诱惑时,内心多少会产生“波澜”。这种“波澜”对于目前正处于“骑驴找马”状态的同行尤为突出,但是,如果放弃现在的工作,去了却发现没有说得这么好,后悔了怎么办?

这是非常常见的心态,不管工作再久,工作能力再强,都会多少有点纠结。原因就在于未知,面对陌生的新环境,缺乏掌控力。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就在于作出抉择的心态:义无反顾、患得患失、权衡利弊、墨守常规等等,而这些心态恰恰决定了你面对的未来命运。


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招聘信息时,或许,我们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薪资是真,凭什么别人会给我这个待遇?我能否让别人觉得我有价值,甚至有高于这个薪资的价值?如果薪资是虚,我又该怎么办?”


在优厚的报酬的吸引下,竞争一定是激烈的,特别是在“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要能够非你莫属,那你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这过人之处的优势必定是“ 别人有的你一定有,你有的别人不一定有 ”。

那么这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技术

如果你认为自己技术很强,那么你能不能肯定的说:“你说你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相信没几个人有这么“豪横”吧。所以单从技术角度来看,它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也不是无可取代的条件。


技术业务能力强的人,在面对这样的招聘信息时也会有考量:
1.不怕工作要求高,就怕他给不够薪资;
2.去应聘之前尽量多地了解对方信息,在面试时将对方透露出来的信息及时揣摩、抓住关键信息,然后查证和论证可靠性,将“被坑”的概率降低;
3.如果面试通过,去了应聘岗位就职,发现不对的迹象也可以马上撤退,反正不怕找不到工作(只是称心如意的好工作有点难)。

如果在技术上,自信心不强,那么也建议去试试,因为可以通过这个机会了解别人到底需要的技术水平是什么,也让自己了解当下的定位,深刻认识到不足从而进行发奋弥补。


如何发奋呢? 先认清自己,确立目标,找准价值,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会有端正的态度和动力;过程中要有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加上自己勤奋努力和不怕苦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很快就会从“不会”到“会”的。


同时,也需要你做事不挑肥拣瘦、投机取巧、心无杂念。坚持下来,慢慢你会发现你已经超过了很多人,因为在现实中,人性就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倒在了学习态度和方法上。


说到这里,单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能力是每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所谓的“顶峰层”是存在的,是有很多人可以“攀登”到达的。

所以从价值角度而言,并非是不可取代的;从社会性角度看,技术层面是基础,支撑人与人的沟通和协作;从政治性来说,技术只是执行层面,是战略的实现工具;从发展性来说,技术是不断更新提高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因此,技术是人的精神力量和学习能力的体现,以及从“认知”到“执行”的表现和结果。


综上, 技术是基础,是优势,但并非无可取代,却是必须要先实现的第一步。


组织管理能力

这种能力我个人理解更应是意识层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是当下很多企业缺乏的。“管理”更多是技术层面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其目的是有利于高效生产,用最优投入,达到最大收益。

我们的很多管理者往往重视理论,看“结果”,轻“过程”,所以让实际执行者常常感觉很难实现,从而觉得大多在做无用功。而过程生产是极度系统化的,不能仅从上层结构的合理性就能实现战略和目标;若不考虑落地性,上层结构再完美也是无用的。所以管理层不能脱离生产(或须主动了解和掌握生产及时情况)。

但若管理者又太过于偏重过程,忽视宏观上全局的把控,会使得企业不断做着低层的重复,而长期使企业处在“我要活下去”的状态。


综上,管理手段和理念方法多种多样,这就更取决于用人单位或选拔者的理念和认识,这就很容易出现理念的差异以及执行过程的分歧。因此,有成功的管理成果和管理背景在面试时有一定优势。
 

自带资源

这无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最有诱惑的,但也可能被轻易判断为是可取代的。因为若你带的资源不够优质或维护成本高,你将马上失去利用价值;若你在此情况下又无技术和管理能力,极大情况下,直接被淘汰;就算现有资源好,也存在资源被挖掘枯竭或资源发生流失和变更的可能。


毕竟商界里的人情世故,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脉和资本在开始阶段一定是有极大优势的,但长远来看,如何拥有稳定的资源增量才是关键。

结语


讨论到现在发现,对于一个顶尖人才来说, 单一优势的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进阶成为多重优势加身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关键 如果你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已经足够强,那么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能力,能让你的团队干出成绩,有了成绩,用人单位或建设单位会更容易认可你并信赖你(认人不认公司),由此资源形成,于是行业里就出现了很多自立门户的情况或提升到更高平台的发展。

彼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出了问题,客观大环境的低迷使得整个环节处于生死边缘( 若感兴趣于现状的分析,可以查看我以往的文章? 造价行业的裁员潮,来了? )。也正因为此,在内忧外患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高层都在不断探索和实验所谓的优势。


也许造价从全局来看缺乏核心价值,也许未来也就真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因为相对于国家和社会大战略发展的角度,建筑行业即将完成它的使命,而造价行业当下的“门槛”还是太低,未来,或许造价的价值会存在于与其他行业专业的融合中去,出现新的业务形式,不然国家为什么会提出大服务的概念呢?!

说到这,细心的读者应该发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望”和焦虑是在我们传统的造价大范围内分析和探索的,也许跳出这个圈,不单独用建筑业中的造价思维去看待,也能看到不一样的优势,特别是个人的优势。这时候,谁先发现和掌握这个优势,可能这月薪3W 的薪资就是谁的了。

大家对于造价人的优势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土建工程造价

返回版块

21.85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纯干货!商务经理如何遏制分包人抬高报价?

分包招标时,长期合作的分包队伍往往都清楚中标名单。有些分包人知道自己可能不会中标就故意抬高报价价格,为其他分包人报价提供支持,打算以后再合作,为分包方之后的合作打下基础。这种情况会对成本管理人员分析决策带来极大影响。 如何遏制分包人抬高报价   为了防止分包人联手抬高报价,从收到投标信息到第二轮投标和议标时,可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