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汇总之二级处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汇总之二级处理

发布于:2022-05-12 15:03:12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①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曝气阶段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所致。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道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当污水中有机物处于悬浮状态和胶态时,吸附阶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稳定阶段较长。


②SBR法:

SBR法: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连续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它的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一样。

经典的SBR反应器缺点:

1)对于单一SBR反应器的应用需要较大的调节池;

2)对于多个SBR反应器进水和排水的阀门自动切换频繁;

3)无法解决大型污水处理项目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处理要求;

4)设备的闲置率较高;

5)污水提升水头损失较大。

③CASS

工艺:

CASS工艺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工艺流程:

? 曝气阶段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充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NH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

? 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 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

CASS工艺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运转费用低

②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③沉淀效果好

④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

⑤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⑥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

⑦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

CASS工艺缺点:

①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待研究

②生物脱氮效率难以提高

③除磷效率难以提高

④控制方式较为单一

④AO工艺:

A/O工艺 :使污水经过厌氧、好氧两个生物处理过程(简称A/O)),达到同时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A/O工艺优点:

①效率高

②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

③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④容积负荷高

⑤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

A/O工艺缺点:

①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②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

⑤AAO工艺:

A2/O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及好氧三个生物处理过程(简称A2/O)),达到同时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A2/O工艺优点:

①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②污泥沉降性能好。

③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④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夹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⑤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⑥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⑦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

A2/O工艺缺点:

①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

②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

③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④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⑤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⑥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沟”,又称39;环形曝气池”。

氧化沟HRT、SRT较长,有机物可得到较彻底的去除,排出的污泥已经高度稳定,整体功率密度较低,节约能源。但易产生污泥膨胀、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泡沫、污泥上浮等问题。

⑦AB工艺:

污水由排水系统经格栅和沉砂池直接进入A 段,该段为吸附段,负荷较高,泥龄短, 水力停留时间很短, 约为30min, 有利于增殖速度较快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废水经过A段处理后,BOD去除40%~70%,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有利于B段的工作;A段污泥产率较高,吸附能力强,重金属、难降解物质以及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等,都可能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得以去除。

污水从A段流出后进入B段,B段为生物氧化段,属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在较低负荷下运行,停留时间约为2~6h,泥龄较长,为15~20d。B段发生硝化和部分的反硝化,活性污泥沉淀效能好,出水SS和BOD一般小于10mg/L。

AB法主要有下列特征:未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的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A、B两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各自由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有利于功能的稳定。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59 万条内容 · 8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汇总之一级处理

2污水的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 调节池、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 ①调节池 调节池的作用: ? 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 ? 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 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平衡水温。 ②格栅 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截留效果取决于缝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