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汇总之一级处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汇总之一级处理

发布于:2022-05-12 14:59:12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2污水的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

调节池、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

①调节池

调节池的作用:

? 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

? 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 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平衡水温。

②格栅

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截留效果取决于缝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按规格分为:

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

③沉砂池

? 作用

从污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

? 沉砂池类型: ①曝气式沉砂池 ②平流式沉砂池

曝气式沉沙池:

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人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人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污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废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达到分离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

平流式沉淀池与曝气式沉淀池优缺点:

普通沉砂池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其截留的沉砂中夹杂有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使沉砂易于腐败发臭,夏季气温较高时尤甚,这样对沉砂的处理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普通沉砂池的另一缺点是对有机物包裹的砂粒截留效果较差。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水力旋转作用使砂粒与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从曝气沉砂池排出的沉砂中,有机物只占5%左右,长期搁置也不会腐败发臭。曝气沉砂过程的同时,还能起到气浮油并吹脱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和预曝气充氧并氧化部分有机物的作用。

④沉淀池

? 沉淀池工作原理:

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下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 沉淀池结构:

进水区和出水区: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

沉淀区: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

缓冲区: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 沉淀池与沉砂池之间的区别:

沉砂池一般是设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构筑物之前的泥水分离的设施。分离的沉淀物质多为颗粒较大的砂子,沉淀物质比重较大,无机成分高,含水量低。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称为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

? 沉淀池类型:

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斜流式沉淀池

a.平流式沉淀池:

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排泥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均有采用。

b.竖流式沉淀池:

占地面积小,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因此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c.幅流式沉淀池:

最适宜于大型水处理厂采用,有定型的排泥机械,运行效果较好,但要求较高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d.斜流式沉淀池:

主要适用于初沉池,在给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缺点是容易滋生藻类等,排泥困难、易堵塞,维护不便。

⑤气浮池

气浮法:在污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小气泡作为载体,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物等污染物黏附在气泡上。利用气泡的浮升作用上浮到水面,通过收集水面上的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污水的目的。

⑥水解酸化池

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65 万条内容 · 8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杨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工程学科发展探讨

文章信息: 杨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工程学科发展探讨[J]. 环境工程学报, 2022, 16(4): 1055-1062. doi: 10.12030/j.cjee.202204008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