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11 13:07:11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洞门构造形式,山岭隧道、城市隧道与水底隧道等有很大区别。从岩(土)体稳定上看,山岭隧道洞门附近通常都比较破碎松软易于失稳而形成崩塌。为了保护岩(土)体的稳定和使车辆不受崩塌、落石等威胁,确保行车安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洞门形式修筑洞门,并对边仰坡进行适宜的护坡。
洞门是各类隧道的咽喉,也是外露部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还应适当进行洞门的美化和环境的美化。山岭隧道惯用的洞门形式主要有端墙式、翼墙式、环框式、削竹式和遮光棚式;水底隧道的洞门通常与附属建筑物,如通风站,供、蓄、发电间,管理所等结合在一起修建,也可以是造型设计。城市隧道既可能是山岭隧道,也可能是水底隧道,不过一般情况下交通量都比较大,对建筑工艺上的要求也较高,除应注意结构的稳定以外还要特别讲究建筑艺术设计公路隧道在照明上有相当高的要求,为了处理好驾驶人在通过隧道时的一系列视觉上的适应问题,有时要求在入口一侧设置遮光棚等减光构造物,有时要求对洞外环境作某些减光处理。这样的洞门位置,就不需要再做洞门建筑艺术设计,而是用明洞和减光建筑将衬砌接长,直至减光建筑物的端部,构成新的入口。出口洞门的朝向如果有眩光问题,在洞门外侧可以设置遮光板,此时洞门也无需做建筑艺术设计洞门还可以拦截、汇集、排除地表水,使水沿排水渠道排离洞门,防止地表水沿洞门漫流。所以洞门上方女儿墙应有一定的高度,并有排水沟渠。当岩(土)体有滚落可能时,一般应接长明洞,减少对仰、边坡的扰动,使洞门墙离开仰坡底部一段距离,确保落石不会滚落在车行道上。
这是一种传统的洞门形式,适用于岩质稳定的Ⅲ级以上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是最常使用的洞门形式,如图2-15所示。由这种形式派生出来的还有各种形式的柱式洞门,可以有单柱或双柱。
适用于地质较差的Ⅳ级以下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较深路堑的地方。翼墙式洞门由端墙及翼墙组成。翼墙是为了增加端墙的稳定性而设置的,同时对路堑边坡也起支撑作用。翼墙顶面通常与仰坡坡面致,习惯上把排水槽设置在坡面下,将端墙背后排水沟汇集的地表水顺排水槽排至路堑边沟内,如图2-16所示
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且不易风化,洞门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采用。环框与洞口段衬砌用混凝土整体灌筑。可以紧贴岩面,也可以离开岩面,如图2-17所示。
当洞口为松软的堆积层时,通常应避免大刷仰,一般宜采用接长明洞,恢复原地形地貌的办法。此时,可采用削竹式洞口,如图2-18所示。
但洞门坡面较平缓,一般应与自然地形坡度相一致。洞门两侧边墙与翼墙一样能起到保护路堑边坡的作用,洞门四周恢复自然植被原状,或重新栽植根系发达的树木等,以使仰、边坡稳定。如果具备条件在引道两旁边沟外侧可以栽植乔木,形成林荫道,这样的总体绿化,对洞外减光十分有益。不过洞门上方及两侧仍应设置排水沟(渠)以排除地表水,防止漫流。倾斜的洞门还有利于向洞内散射自然光,增加入口段的亮度。削竹式洞门适合于洞口宽敞的场合。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个问题,平缓的洞门边墙,容易被人或动物攀爬。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还有一些变化形式如端墙式用于傍山隧道时,端墙可为台阶式根据需要还可能用各种柱式等。又如翼墙式的翼墙开度可随地形变化,也可因地制宜设置单侧翼墙等。道路隧道一般应少设或不设斜洞门,不得已必须设置时,对视线性诱导标志应有较高的要求,以便保证行车安全结合建筑物修建洞门,形式则更加多样化,一般应根据地形条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地设计洞门形式。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