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时事 \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

发布于:2022-04-12 10:44:12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时事 [复制转发]
本期给大家推荐的是郭沫若的演讲辞《科学的春天》,由文资办兰培为大家朗诵,请欣赏。           


科 学 的 春 天




作者:郭沫若

诵读: 兰培 |文资办

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忆起这些情景,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都涌上心头,好像就在眼前一样。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的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为我国科学事业 建立新功 ,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赶超,关键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 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天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鉴赏】

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凡优秀的演讲作品无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篇《科学的春天》就是融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佳作。它发表于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不久的1978年,是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在百废待兴之际,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预示着崇尚科学的新时代又将来临,这一切怎不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所以,作者在文章起始就热烈欢呼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随即,作者用了两组对比来表达喜悦之情。一组是新旧社会的对比: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新社会人民得到解放,科学得到解放。另一组是粉碎“四人帮”前后的对比:“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四人帮”垮台后,科学和科学家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接着,作者又表示,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需要人们的探索与创造。为此,他勉励老中青三代科学工作者发奋图强,谱写一部科学事业的伟大历史巨著。

这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抒情演讲,又似一篇催人奋进的檄文,读罢回味无穷。

一是结构严谨,紧扣主题。

作者既以“科学的春天”为题,整个演讲就紧紧围绕这一命题展开。演讲起首,作者点题:“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继而,作者在做了新旧对比后,再次由衷地感叹道:“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最后,又是在对春天的一系列讴歌之中结束的。首尾呼应,构思精巧。

二是技法多样,表现丰富。

作者充分运用了比拟、排比、对偶的写作技法,使整个演讲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正逢初春时节,而“四人帮”的垮台,则表明禁锢科学的严冬已经过去,这里以春天为喻就非常妥帖。在谈到旧中国时,一连用了三个摧残,说明科学和科学家的艰难处境,令人扼腕痛惜。在对老中青三代人寄语时,分别使用了三个“祝愿”:“祝愿”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祝愿”全国的青少年。语气逐渐加强,希冀逐渐增大,恰似长江波浪,层层推进,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

三是文字优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郭老不愧是一代宗师,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诗人的浪漫与学者的博识集于一身。

“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这些都是绝妙佳句,演讲中比比皆是。尤其结尾,浪漫主义气息尤为浓厚,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热情呼唤春天:“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文章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此演讲真切地反映了十年动乱之后人们扬眉吐气、大展鸿图的心声。所以一经面市,便好评如潮,广为传诵。


- 关 于 作 者 -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

3508 条内容 · 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史上超全·竹类植物识别图鉴

      来源丨疯狂植物人(ID:Crazy_Planters) 竹类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的一大族群,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下图依次为浙江安吉竹海(卧虎藏龙)、江苏宜兴竹海、四川宜宾蜀南竹海,都是毛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