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
长江经济带大发展迎来新机遇!日前,住建部印发《“十四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城乡建设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初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率先建成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转型发展地区。
具体目标包括:城市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都市圈和大城市基本建成可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绿色出行品质显著提升,绿色社区和绿色建筑广泛推广;流域区域协调建设治理水平更加高效,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城乡建设环境品质明显提升,沿江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获得有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风貌更加彰显,城乡风貌改善显著,长江大河文明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城乡建设领域低碳减排成效显著,城乡建设引导的绿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什么是长江经济带?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重要湖泊有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三峡风光
按上、中、下游划分,长江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中游地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
南京长江大桥
长江经济带,在地图上宛若一条“巨龙”,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
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其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21%,但集聚了40%以上人口,创造了近一半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引擎作用。
长江经济带分区图
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重大战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4月26日和2020年11月14日,在中游的武汉和下游的南京,又主持召开两次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他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
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的创新示范带
培育新动能引领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如何规划与发展
空间布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一轴”: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
——“三极”: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
重点内容: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超特大城市引领: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
——大城市带动: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
——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
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
——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21年3月正式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一章,专门提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
长江经济带生态景观案例
近年来,风景园林行业聚焦新形势下的长江流域景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开拓研究路径,催化设计创新,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做了不少创新探索。除了流域生态修复与景观营建外,国家部署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上、中、下游地区,也都有各种景观项目通过精心的设计,为提升长江生态景观、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重庆雍江上境
设计单位:物候设计 WEHO DESIGN
项目位于重庆万州老城核心区,位于40m高的石崖壁之上, 远眺宽阔江景,俯揽城市锦绣繁华。景观设计最大化保留石崖壁与原生植物组团,顺岩壁而上,穿林而过,形成“泊崖、探林、拥江”多重节奏,让场地与崖壁共生,消隐在自然中,以渗透入自然的生活美学,在崖璧之上打造惬意而优雅的滨江生活。
万州因三峡工程而形成的独特“高峡平湖”,使其拥有比重庆主城更加宽阔浩瀚的江面。为了留下这些最感动的画面,打造了几处极好的观景窗口,人们驻足而立便能将江景收入眼底,呈现出如观江镜头般的感官体验,定格每个人心中对江不同的遐想。
武青堤综合整治工程(青山段)
设计单位: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为前提,以“安全为基,生态为底,功能立心,文化铸魂”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首创湖北省首个海绵江滩、江城首座立体缓坡式堤防、武汉首座“无障碍”江滩、全国首个“江滩+”文旅综合体,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尽可能保留场地生态资源,发掘江滩历史人文风情,利用场地历史遗存,结合青山滨江商务区的建设规划,将青山文脉延续到江滩景观建设中,把人们避之不及的重工业污染区改变成为了长江边上的绿色风景线、市民休闲观光的场所。工程也成为了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滨江绿带,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南京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
设计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践行“长江大保护”发展理念。用城市绿带将自然生态恢复、长江水体保护、市民文化休闲、城市历史记忆、现代商业服务及当代艺术展示等功能完美串联,形成由生态绿带、生活秀带、艺术长廊三带与扬子江公园·宏波码头、时代光影、月台话别、浦口码头、长江T台·港二码头、轮渡桥滩六个站点共同组成的城市景观,尽情演绎一段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华彩乐章,在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历史与未来的时代命题中做出完美的答卷,谱写一曲新时代下关于“水与绿、江与城、人与自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长江之歌。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二期概念及深化设计
设计单位:欧博迈亚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长江门户,聚沙成岛,是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生态名片。项目占地约 263 亩,规划建设生命长江馆、科研楼、职工值班配套及室外各类养护池及生态湿地等设施。在基地的规划设计中,以“长江”及两岸的文化作为撷取设计灵感的源泉,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作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和谐、传承为设计理念,以建筑美学及建筑技术作为作为设计手段,绘制了一份美丽、和谐、生态、睿智的设计蓝图。
——END——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6 万条内容 · 2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基于“公园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成都天府新区时作出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的重要指示。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城市与自然的发展规律,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中的体现,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焦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