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十三陵的卜选人为王贤,廖均卿、曾从政等,只是参与覆堪

十三陵的卜选人为王贤,廖均卿、曾从政等,只是参与覆堪

发布于:2021-12-27 23:02:2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自古以来,皇陵的卜选,都是文人出身的官员或者钦天监卜选,历代皇陵卜选都是如此。明朝的十三陵首陵之长陵卜选,主要为时任钧州佐官,山东宁阳人王贤卜选。


  笔者自研究生毕业依以来,长期在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长期从事地理研究工作,接触过大量明清从事皇陵修建、卜选的家族后人,这些家族的后人,很多都希望笔者作为专业地理研究人员,仔细研究,详细撰文,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展示其先祖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大量民间先生,号称祖上是国师,实际上这些人,在正史上根本就查不到记载,只是广告话语而已。而真正参与修建和卜选皇陵的国师,被淹没在历史中。所以笔者还原这些真实的历史,也是给这些真正参与皇陵工作的后人一个交代。


00.jpg

一代地理名家,明代国师,大明顺天府尹王公讳贤像,十三陵之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001.jpg

鸟瞰明长陵。明代五位高级官员、史学家,都撰书说:长陵是王贤初选。参与覆堪的风水师,有好几拨人。其中一拨就是江西征调的风水师王侃、吴永、曾从政和廖均卿等四人。廖均卿的家谱,所记载《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来看,廖均卿等江西四风水师,仅仅是其中一拨的覆堪而已。

01.jpg

 十三陵的长陵为王贤卜选。宁阳人王贤,年轻时候,得到青囊地理典籍,潜心研究,终得大成。永乐六年,时任钧州佐官(钧州的基层官员),24岁的王贤,奉召卜选皇陵,于昌平东北十八里,选得吉壤,王贤,后来得到明廷重用,官至顺天府尹,从二品。

   明朝十三陵,天寿山皇陵陵区,为时任钧州佐官王贤卜选,所有后来风水师,均是覆堪而已,也就是再次审核而已。

  江西风水师曾从政、廖均卿、王侃、吴永等人,只是覆堪而已。廖家的《行程实录》记载:永乐六年,第二次去北京相度。在室内休息近一个月,六月初一,礼部才开始安排马匹,出门相度,一开始相度,就直接拉着四人去昌平黄土山(后来的天寿山陵区)。况且这次北京行程,只是直奔黄土山,相度完黄土山,就回南京覆命。

  后来还有其他参与覆堪的,还有太子少师姚广孝、给事中马文素、阴阳人刘玉渊、安徽婺源的游朝宗、杭州僧人中山夅、衢州宝陀庵住僧非幻和尚等。

9副本.jpg

正面看神道和天寿山(原名黄土山),民国时期的照片。

  《江南通志》记载游朝宗参与黄土山的覆堪。原文是:朝宗,安徽婺源人,地理独精。永乐卜建天寿山,朝宗尤见褒赏。

  明天启版本的《衢州府志》卷《翼教志》还记载了非幻和尚,参与天寿山皇陵的覆堪。原文记载:非幻和尚系宝陀庵住持僧,谙儒书,精地理,尝应召相地天寿山,赐以金紫。

  其中安徽婺源的游朝宗、杭州僧人中山夅二人,也是单独去覆堪过一次黄土山。


  1、王贤简介


  王贤(1385~1467),男,字惟善,明朝大臣。山东宁阳人,明永乐九年(1411)举人出身。

  王贤,精通地理青囊之术,永乐六年(1408年)年,时任钧州佐官(钧州的基层官员),24岁的王贤,应召参与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卜选,将皇陵定址在的天寿山,也就是十三陵的长陵。

  明成祖选皇陵吉地,王贤集众家之长,用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合一说绘成吉地图,很合永乐皇帝的心意。皇帝命王贤监造皇陵,用时三年,皇陵建成,成祖皇帝十分满意。

皇家卜选为了慎重期间,后来又派了几波风水师覆堪。

  其中廖均卿、曾从政、王侃、吴永等四人,这一拨,仅仅是覆堪而已。

  安徽婺源的游朝宗、杭州僧人中山夅二人,也去覆堪过一次黄土山。

  宝陀庵住持僧非幻和尚,也去天寿山覆堪过。

  王贤举人出身,曾任钧州佐官、鄢陵教谕,后擢升户部给事中,正七品。再授光禄寺少卿(从四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宗景泰八年(1457年),王贤致仕,也就是退休,回到家乡山东宁阳戴村。后英宗皇帝下诏,将王贤封为中奉大夫,从二品。

  成化三年(1467),王贤卒于山东宁阳戴村,享年83岁。


  3、明朝五位史家和高官,都撰书记述:十三陵之长陵,为王贤卜选


  明朝早期的两位朝廷大员:从二品的吏部左侍郎叶盛和正一品的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王鏊都撰书说:明朝天寿山陵区,也就是十三陵的首陵,为王贤卜选。


  其他还有三位明朝史官,明朝南京刑部主事蒋一葵,明代方志史学家、礼部郎中何乔远,明朝浙东四大史家张岱等人,也撰书说:十三陵之长陵,为王贤卜选。


  3、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记述:十三陵之长陵,为王贤卜选


  (1)、叶盛简介

  叶盛,字与中,号蜕庵,自号白泉,又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明代江苏昆山人。王贤与叶盛,为同一时代的人。

  正统十年(1445)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军在土木堡俘明英宗后,迫近北京城,盛协助于谦调集重兵,在城外击退瓦剌军,升都给事中。后擢山西右参政,督宣府镇(今山西大同)钱饷。

  天顺二年(1458年)四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巡抚。

  天顺七年(1463)被召回京,转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镇。

  成化三年(1467年),迁礼部右侍郎。

  成化八年(1472年),迁吏部左侍郎。

  成化十年(1474年)病卒,谥“文庄”。


  (2)、叶盛编撰的《水东日记》明确记载:十三陵之长陵,为王贤卜选


  《水东日记》原文:

  宁阳人王贤,少遇异人,相之,当官三品,乃授以青囊书,遂精其术。永乐七年,成祖卜寿陵,有司以贤应命,于昌平东北十八里,选得吉壤,旧名东榨子山。陵成,封曰:天寿。贤后累官至顺天府尹。


  4、明朝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著名历史学家、王鏊(ào),撰书记述:十三陵之首陵长陵,为王贤卜陵


  (1)、王鏊简介

  王鏊,于明景帝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七日,在洞庭东山震泽乡胥母界陆巷口王氏三槐堂王琬旧第出生,其父王琬曾任光化知县。

  王鏊,为著名历史学家,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主编《明孝宗实录》。为明代著名史学家,他的记载,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十六岁时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

  成化十年(1474年),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

  成化十一年(1475年),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被授为翰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

  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阶文林郎。八月,上疏乞假还乡。抵家三月后,母叶孺人逝世,王鏊便守制居家。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鏊仍守制在家,闭门读书,远避权贵。

  成化十八年(1482年),王鏊还朝,复职翰林编修。

  弘治二年(1489年),王鏊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同年,升为侍讲学士。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宪宗实录》修成,升任右春坊、右谕德、侍讲经筵官。

  当时孝宗宠信宦官李广,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终使孝宗感动。日讲完后,孝宗对李广说:“讲官指的是你们。”在选择太子僚属时,孝宗命他以原职兼任太子谕德,不久转少詹事,因吏部尚书韩文荐,擢为吏部右侍郎。

  弘治七年(1494年),进阶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

  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改侍读学士,充日讲官。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孝宗敕令修《大明会典》,由大学士徐溥任总裁,王鏊任副总裁。

  弘治十三年(1500年),进吏部右侍郎,仍兼日讲官。

  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鏊父王琬去世,王鏊返乡奔丧。

  弘治十七年(1504年),撰《震泽集》成,同年八月,重修《姑苏志》成。

  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王鏊被起用为吏部左侍郎,参与编修《明孝宗实录》,任副总裁。

  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仍任户部尚书。

  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他三次上疏请辞,才被批准。

  正德五年(1510年),《明孝宗实录》修成,王鏊因曾参与编修,获赐白金五十两。

  正德八年(1513年),王鏊撰成《震泽纪闻》。

  正德十年(1515年),王鏊撰成《震泽长语》。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鏊撰成《震泽文集》。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十一日(4月14日),王鏊于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五岁。世宗闻讯后,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恪。

0.jpg

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仍任户部尚书王鏊编撰的《震泽纪闻》明确记载:长陵,为钧州佐官王贤卜选

90.jpeg

明朝永乐皇陵卜选时候,众多风水师,一致推荐门头沟潭柘寺。而只有钧州佐官王贤,推荐的是昌平天寿山。永乐皇帝,独具慧眼,力排众议,亲自选中天寿山为皇陵。并且为了保险起见,全国征调了几波风水师前往天寿山覆堪,现在可以查到记载的有三拨。王侃、吴永、廖均卿和曾从政一拨。中山绛、游朝宗等一拨。非幻和尚等一拨人。

91.jpeg

在房山的潭柘寺,众多风水师,都推荐此地。而永乐皇帝直接问王贤,王贤回答说:此地仅仅是公侯之地,没有皇家气象。

92.jpeg

潭柘寺庙后,鸟瞰明堂和穴场,虽然符合古书说的藏风聚气,但是局势狭窄,气脉僵硬


  (2)、王鏊编撰的《震泽纪闻》明确记载:十三陵之长陵,为王贤卜选


  王鏊编撰的《震泽纪闻》,入选《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其中原文记载:


  王府尹,忘其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尝梦人授之书曰:读吾书,可衣绯。不读吾书,止衣绿。

  觉而异之。他日,於路得一书,乃青乌家言也。潜玩读久之,以善地理闻。

  为钧州佐时,汉王有异志,购求之,不往。曰:欲得予,非诏旨不可。王以名闻。

  时太宗有事寿陵,乃召见於房山(就是门头沟的潭柘寺)。上指示其处,对曰:此公侯地耳。

  扈从至窦家庄,盖窦十郎故址,曰:势如万马自天而下,真龙穴也。乃定,即今长陵。

  前有小阜,劝上去之,曰:恐有妨于皇嗣。

  上问:无后乎?

  曰:非也,但自偏出耳。

  上曰:偏出亦可也。

  遂不复去,后累世皆验。其人官至顺天尹。


  (3)、王鏊编撰的《王文恪公笔记》也记载了长陵,为王贤所定


  《王文恪公笔记》也叫《守溪笔记》,书中记载了大量明朝历史人物,其中有王贤的记载。原文如下:

  王府尹

  尝梦人授之书曰:读吾书可衣绯,不读吾书止衣緑。

  觉而异之,数日而路得一书,视之,青乌之说也。汉王有异志,遣人购之,不往,曰:欲得予,非诏旨不可。汉以名闻。

  时太宗有事于寿陵,乃遂取以往,今长陵乃其所定也。对面有小阜,劝上去之,曰:恐有妨于皇嗣。

  上问:无后乎?

  曰:非也,但自偏室出耳。

  上曰:偏室亦可也。

  遂不去,后累世皆验。其人官至顺天尹。


  5、明朝南京刑部主事,蒋一葵,撰书记述:十三陵之首陵长陵,为王贤卜陵


  (1)、蒋一葵简介

  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年家贫无书,四处借阅,并刻苦抄录。

  蒋一葵,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历官灵川知县、京师西城指挥使,四处访问古迹,并一一记录,官至南京刑部主事。

  作品有《尧山堂外纪》《尧山堂偶隽》《长安客话》,是当时负有重名的骚人墨士。


  (2)、蒋一葵撰写的《长安客话》记载:十三陵之首陵长陵,为王贤卜陵


  《长安客话》原文记载:

  国初,有宁阳人王贤,少遇异人,相之,当官三品,乃授以青囊书,遂精其术。

  永乐七年,成祖卜寿陵,遍访名术。有司以贤应。贤奉命,于昌平州东北十八里得兹吉壤,旧名东榨子。

  山陵成,封曰天寿。贤后累官至顺天府尹。

  皇陵形胜起,自昆仑然而太行、华岳,连亘数千里,于西山海以达医无闾,逶迤千里,于东与此天寿山本同一脉,乃奠居至北正中之处,此固第一大形胜,为天下之主山也。我朝列圣遗弓并妥于此,斯不独天限中外,有自然之屏障,而王气所钟,真永保国祚于亿万年,镇压沙漠于千百世矣。


  6、明代方志史学家、礼部郎中何乔远,撰书记述:十三陵之首陵长陵,为王贤卜选


  (1)、何乔远简介

  何乔远(1558年~1632年),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代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

  何乔远,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四月,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后升任擢礼部精膳司员外、仪制司郎中。

  何乔远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遗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2)、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记述:长陵,为王贤卜选

  《名山藏》,全书三十七记﹐分类叙述明代各类人物,其中的卷一百二方技记(推步相地卜筮星命遁甲人相医)。原文记载:

  相地,王府尹

  王府尹

  王府尹,忘其名,亦不知何许人也。梦人授之书曰:读吾书可衣绯,不止衣绿。

  他日拾得一书于道,视之青乌 家言也。玩读久之,乃以地理闻。尝为禹州同知,汉庶人购求之,不应。曰:须诏旨,乃以。府尹名闻。

  会成祖方有事寿陵,曰:吾政求此人。遂召入,为定陵。地陵前有小阜,劝上去之。上曰:何者?曰:恐妨皇嗣。上问:无后乎?曰:恐偏出耳。上曰:偏出何害,遂不复去,后累世皆验。其人官至顺天尹。


42副本.jpg

长陵前方有小山一个,王贤建议永乐皇帝朱棣去除,说此地影响皇嗣。因为地理古籍记载:龙虎之内抱有一个小墩阜,主抱养,或者影响长子。所以王贤说以后皇位继承多是偏出,不是嫡出。后来历史证明,王贤的断语确实应验


  7、明代史学家张岱,撰写的《夜航船》记载:十三陵之首陵长陵,为王贤卜选


  (1)、浙东四大史家 张岱简介


  张岱(1597年10月-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1-2],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


  《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缀辑的一部百科全书类的著作。其内容非常丰富,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二十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部比较有规模的古代百科全书。


  张岱为什么把他的著作取名《夜航船》呢?

  夜航船是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人们外出都要坐船,在时日缓慢的航行途中,坐着无聊,便以闲谈消遣。其中乘客有文人学士,也有富商大贾。有赴任的官员,也有投亲的百姓。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谈话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夜航船》,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个条目,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部比较有规模的古代百科全书。


  (2)、《夜航船》记载:十三陵为王贤卜选

  《夜航船》之九流部,中有葬篇,记载:

  真天子地

  明王贤尝梦人授以书:读此可以绯,不读此止衣绿。数日于路得一书,视之,《青乌说》也。潜玩久之,乃以善地理闻。

  时为钧州佐,上取以往命相地,得窦五郎故址,曰: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真天子地也。


  8、现存的长陵卜选的奏折,为联名奏折,礼部尚书赵羾所起草,廖均卿、曾从政、王侃、吴吴永等为明廷征调的江西风水师,对黄土山的覆堪奏折而已


  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其他风水奏折,多数都是联名奏折。风水官一般不会单独上奏折。


  明朝长陵卜选的奏折为联名奏折。但是后来民间风水师廖均卿和曾从政,回家写家谱时候,将其他所有的人名字全部去掉,只写自己的名字,搞得曾从政的家谱和廖均卿的家谱,所记载的奏折基本一模一样,有人怀疑是曾从政抄写廖均卿的,这是不对的。


  不存在谁抄写谁的问题,当时的奏折,为相度大臣和风水官联名奏折而已,被曾从政和廖均卿拿回来,按照自己为中心,删除其他人,抬高自己,写进家谱,其中的错误百出。


  自古以来,家谱的的胡乱编造,抬高自己,贬低他人风气太重,非常可惜,这是民间风水师的恶习。

  我们看廖均卿和曾从政的家谱分别记载,可以看到奏折的原文。


  (1)、曾氏族谱记载的天寿山覆堪奏折


  乾隆二十年(年),重镌《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


  曾从政在永乐五年闰四月,关于长陵卜选的表章。其文如下:

  钦天监博士臣曾从政奏为茔陵万世永昌帝业事。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具表奏闻:臣尘埃微质、草野贱流,依栖免舜之风,歌咏唐虞之德。窃闻仰观俯察,神圣不遗;卜吉允藏,古今同道。钦惟我皇上经天纬地、偃武修文,仁孝格于皇天,千百国来贡、来朝,创垂定于此,系亿万年不骞不崩、天命永半、地灵以应。兹皇太后未卜陵园,臣敬奉礼部尚书赵羾等奉旨该行,荷蒙圣眷,召卜陵园。臣学愧青囊,术晰玄妙。随与武毅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

  详察等处之山,皆不堪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坡十八道岭,峰峦美丽,真堪陵室根基。其脉天皇出势、天市降形。贪狼木火以为宗,龙跃鸾翔而起。天柱、天乙双柱屹立于斗牛之间,太乙耸拔于奎娄之位。三台、华盖拱帝座以弥高,四辅、紫微面坎宫而作极。三吉完成,天门环恍,若拱辰之象。地户水聚,正合鬼仞之乡。凤阁、龙楼,正省地位。捍门、华表,恰在星河。如驷马而当冲,似金车之拥护。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出类朝贡之山,永受夷献。四维趋伏,八极驱迎,青龙排班,白虎列卫。太微天马尊于银汉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关河之北。惟星作极,伴世其昌。卦例合途,主大臣股肱协力;火木得地,育玉叶、金枝长荣。悉协仙经,伍堪陵室。臣敬绘图奏献。伏乞御驾亲临,高张圣鉴,广迈皇风。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行地无缰,普天有庆。臣谨以表闻。

  永乐五年闰四月表奏。


  注解:曾从政的家谱,明显的拔高自己,把所有其他同行三个相度地理的师傅,全部抹去,说奏折是他一个人弄的。

  另外曾从政的钦天监博士,明史有记载,是永乐十一年,五月受封的。他在永乐五年的奏折,就署名钦天监博士臣,这是为造假。

8.jpg

正面看神道和天寿山,民国时期的照片,王鏊编撰的《震泽纪闻》明确记载:众多风水官和相度大臣,至昌平的窦家庄,盖窦十郎故址,王贤对永乐皇帝说:此地势如万马自天而下,为真龙穴。乃定,即今长陵。

所以廖均卿后来回家默写的奏折,才会加上王贤的话语: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民间先生贪功和贬低他人的恶习,非常令人惋惜。王贤的后人,有人与笔者同事过,他每每提及此事,都是非常生气。

6.jpeg

明代史学家张岱,撰写的《夜航船》记载:王贤,时为钧州佐官,上取以往,命相地,得窦五郎故址,曰:势如万马,自天而下,真天子地也。明朝大量史料,不断提出,长陵是钧州佐官王贤(州内的低级管理),所卜选的天子地,此地是窦五郎的故地

  (2)、廖氏族谱记载的覆堪天寿山奏折内容


  光绪二十七年重刊的《兴邑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

  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他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年),明江西赣州府兴国县衣锦六十三都人,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店山村,不是大家以为的三僚村。笔者去过店山村,没有开发旅游,村里老人说啥风水书也没有了,也没有听说谁会看风水。


  廖家族谱中,有廖均卿第五子廖信厚所撰《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记载了长陵的卜选奏折:

  奉天承运,臣受杨师秘术,谬参造化玄机。兹奉我皇圣旨,卜取御陵,臣与礼部尚书赵羾,相视营陵,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

  详察各处山川,堪建陵基者惟昌平州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堪陵室根基。其脉天皇出势,天市降形,贪狼木火以为宗,势若鸾翔而起。主太乙双降,屹立于斗牛之间;天乙呈祥,奋迅于奎娄之位。三台、华盖,拱帝座以弥高。四辅紫微,面坎宫而作极。东黄土景堂堂乎三阳开泰,十八岭峰巍巍乎四势呈祥。形肖铜锣,穴居中央。

  礼部尚书赵翊,相六秀皆足、八景堪评。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因谢。凤阁龙楼,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来朝贡。四维趋伏,八极森罗。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太微天马,尊于银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维皇作极,俾世其昌。发龙气旺,帝业最胜。山河巩固,地势宽平。

  艮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五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木火得局玉叶庆,衍藩昌悉合仙经。宜任陵室。


  廖均卿的儿子廖信厚,撰写的家谱,也记录了这份奏折,与曾从政的内容基本一模一样,但是二人文化功底太弱,记忆力不好,所以还原的奏折原文,有一些误差。

  但是廖信厚,把其三个风水官的名字,全部删除。并且廖信厚,编造其父亲廖均卿点穴时候,金井泉水涌出,廖均卿呼龙喝山止水,基本是江湖编造故事的手法,不可信。况且奉天承运,也不是臣子写奏折,可以作为开头的。



  9、笔者还原原始,礼部尚书赵羾撰写的关于黄土山覆堪的奏折原文


  笔者见过大量的明清皇陵卜选的奏折原文,看曾从政的奏折,更加符合皇陵奏折的模式,廖均卿删除过多。但是可惜曾从政添油加醋,也是把自己抬高太厉害,删除其他相度风水官的名字,非常可惜。


  自古以来的风水官,等级太低,廖均卿、曾从政,一介草民,没有权力单独给皇帝呈递奏折。明清皇陵卜选,一般都是相度大臣,领衔提交奏折,后面将部分风水官署名而已。


  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皇陵史料的经验,还原长陵的卜选奏折。这份奏折,只是朱棣皇陵卜选的众多风水奏折之中的一份奏折而已。起草该奏折的人是相度大臣礼部尚书赵羾和武义侯王通,为天寿山的覆堪奏折,初勘为钧州佐官王贤等人。


  《奏为茔陵万世永昌帝业事》


  窃闻仰观俯察,神圣不遗;卜吉允藏,古今同道。钦惟我皇上经天纬地、偃武修文,仁孝格于皇天,千百国来贡、来朝,创垂定于此,系亿万年不骞不崩、天命永半、地灵以应。

  兹皇太后未卜陵园,臣赵羾等奉旨该行,荷蒙圣眷,卜取陵园。随与武义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

  详察各处之山,皆不堪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坡,十八道岭,峰峦美丽,真堪陵室根基。其脉天皇出势、天市降形。贪狼木火以为宗,龙跃鸾翔而起。

  天柱天乙,屹立于斗牛之间,双柱太乙耸拔于奎娄之位。三台华盖,拱帝座以弥高。四辅紫微,面坎宫而作极。三吉完成,天门环恍,若拱辰之象。地户水聚,正合鬼仞之乡。凤阁、龙楼,正省地位。捍门、华表,恰在星河。如驷马而当冲,似金车之拥护。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出类朝贡之山,永受夷献。四维趋伏,八极驱迎,青龙排班,白虎列卫。

  太微天马,尊于银汉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

  惟星作极,伴世其昌。卦例合途,主大臣股肱协力;火木得地,育玉叶金枝长荣。

  悉协仙经,宜堪陵室。

  臣敬绘图奏献。伏乞御驾亲临,高张圣鉴,广迈皇风。

  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

  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

  行地无缰,普天有庆。臣等谨以表闻。

  永乐七年

  礼部尚书  臣 赵 羾

  武义侯   臣 王 通

  丰城知县  臣 王 侃

 五官灵台郎 臣 吴 永

  阴阳训术  臣 曾从政

        臣 廖均卿

  


  10、廖均卿等,参与的工作,仅仅是黄土山覆堪和点穴


  (1)、王侃、吴永、曾从政、廖均卿等四个江西风水师,只是覆堪黄土山


  廖均卿第五子,廖信厚所撰《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记载:

  永乐六年,三月二十一日,礼部官陪席,饭后即赴鸿胪寺报名:廖均卿、曾从政、王侃、巫涯(吴永)。

  五月初一日,到北京,就上右护卫馆歇,遍览京师。

  永乐六年,六月初一日,各阁安排马匹出城,看黄土山。初九日,到昌平州宿。

  初十日,又登黄土山高峰顶上,礼部遂问:“黄土山果吉?”均卿就画图,十一日图画完。

  十二日,众人登后龙山,看来脉何结。

  十三日回卫。

  至七月十二日,各阁安排马匹回南京。


  说明当时这一拨相度的人员,全是江西征调上来覆堪的。

  第二,朝廷早就已经相度到黄土山。而第二次到北京后,礼部直接安排王侃、吴永、曾从政、廖均卿等江西征调上来的四人,一直住在北京的上右护卫馆休息。众人在北京游玩,没有安排马匹。

  而六月初一才开始安排马匹出门相度,一开始相度,就直接拉着四人去昌平黄土山。礼部官员,还直接问:黄土山地理风水,是真的好吗?

  然后礼部官员,让他们四人一起画图,然后反复查看黄土山。这次次来北京相度,四人只是相度完黄土山,就安排直接回南京。

  其实廖均卿等人知道这是覆堪,只是他们的家谱都不记载而已。
  廖信厚所记载的行程来看,江西过来的四个风水师,只是过来覆堪的。


  (2)、从点穴来看,应该是廖均卿先点穴,而出水,最后由王侃、马文素、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重新点穴,最后这几人受到重赏


  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来看:

  永乐七年 五月初八

  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仁孝皇后未葬,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黄土山,车驾临视,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是日遣武安侯郑亨祭告工,是也。命武义伯王通董役事,均卿等咸受官赏。

  从永乐七年五月初八,当天的实录来看,永乐皇帝当时,还是比较信任廖均卿。而廖均卿第五子,廖信厚所撰《行程实录》说永乐七年五月初八,永乐皇帝用的廖均卿的穴法,让他点穴,这个也是真实的。


  廖均卿第五子廖信厚所撰《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记载:

  但是永乐八年,正月十三,天寿山皇陵开始出事。众官奏曰:廖均卿戏弄朝庭,掘伤地脉,涌泉不止。正月十八明成祖朱棣亲自去天寿山皇陵工地,见到泉水很大,泉涌滚如锅煮炊,廖均卿的家谱编造说,他亲自呼龙喝山,将泉水止住了。

  实际上明皇陵,地宫穴位出水,皇帝一定是勃然大怒,点穴时候遇到泉水,一定是换穴位。如果修好了,则花费数年时间,甚至数十年时间修补,道光的皇陵修好后,地宫渗水,直接废弃了已经修好的皇陵。哪有江湖把戏,喝山呼龙可以止水的。


  从后来的赏赐来看,第二次点穴就非常慎重了,王侃、马文素、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共同商量,重新点穴。


  廖信厚的记载,明显带有神化其父,贬低他人。说王侃、巫涯(吴永的谐音),都是在沙河行宫,因所上穴法不对,遭到成祖面斥后,被发落锦衣卫斩首。


  廖家的家谱记载:

  永乐八年,正月十八,圣主坐沙河行宫,直宣王侃、巫涯二人,面叱戏朕。即吩咐刑部:发落锦衣卫斩首。二人自愧其无道术,含悲不奏。此王侃、巫崖(吴永),乃丰城人也。


  这种贬低同行的风水官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属于民间风水先生的恶习。

  因为《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二记载,后来长陵建成,王侃为首功,吴永也有大功,被封赏。原文如下:

  永乐十一年,五月,壬寅,定管建长陵功,赏武义伯王通,进封成山侯,食禄米千二百石,子孙世袭侯爵,散官勋号如故,赏彩帛六表,里钞四百锭。

  复论初卜吉之功,升知县王侃州同知,赏彩币三表,里钞二百锭。

  升给事中马文素,太常寺博士。

  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皆钦天监漏刻博士。食禄不视事。

  五官灵台郎吴永,始以僧授改升僧录司右阐教。

  各赏彩帛二表,里钞百六十锭。


  《明仁宗实录》记载:

  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易州同知王侃为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博士马文素为监副。王侃、文素,皆明阴阳之术,永乐中初建长陵,当预效劳,至是山陵事毕,上追念其劳,故有是命瓒素。


  而廖家编著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对王侃、吴永非常痛恨,编造谎话说王侃、吴永被斩首。实际上,王侃因为卜选长陵,功劳极大,两次加封,升任钦天监监正,正五品。吴永,升僧录司右阐教,正六品。


  而相反廖均卿的封赏,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查到。曾从政,永乐十一年,五月被授予钦天监博士。

  明朝天寿山皇陵,初选为王贤所选。明朝的大量高级官员,甚至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著名历史学家、王鏊(ào)都撰书说:十三陵之长陵是钧州佐王贤卜选。





1.jpg

天寿山皇陵,脉天皇出势、天市降形。贪狼木火以为宗,龙跃鸾翔而起。

02.jpg

民国时期,长陵神功圣德碑楼近照

2副本.jpg

民国时期,天寿山近照。天寿山祖山,为凤阁龙楼。


6副本.jpg

三台华盖,拱帝座以弥高,天寿山的祖山,为三台华盖出脉。

四辅紫微,面坎宫而作极。龙脉自东北而来,在西北其高峰,为亥方紫薇之地,转身下脉,向南直奔而来,最后向阳开面结穴。

48.jpeg

天柱天乙,屹立于斗牛之间,双柱太乙,耸拔于奎娄之位。长陵来龙的东北和西北方,有太乙天乙,两组高峰夹送龙脉。

46.jpeg

如驷马而当冲,似金车之拥护。大龙中抽,奋勇奔腾,如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左右护卫重重,缠送到穴前

50.jpeg

捍门华表,恰在星河。水口有华表捍门镇守

60.jpeg

鸟瞰长陵和明堂,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出类朝贡之山,永受夷献。笔者现场实际测量,长陵实际坐向是

长陵,坐12度,向192度。地盘癸山丁向兼子午三分,用二八线,丙子丙午分金。坐女宿九度,向柳宿十二度。右水倒左,右侧乾亥临官水来,主官贵科甲,所以为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明朝皇陵和清代一样,基本都是三合的技术。长陵立向,没有使用现在吹嘘的杨公三元风水技术。

3副本.jpg

鸟瞰神功圣德碑亭,民国时期的照片

04.jpg

鸟瞰神功圣德碑亭,现在的照片

10.jpg

近看神功圣德碑楼

4副本.jpg

神道上,回看神功圣德碑楼

5副本.jpg

神功圣德碑楼有大石碑。正面是碑文,3000余字,为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列述永乐皇帝的功绩。

12.jpg

近看神功圣德碑。碑背面是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嘉庆皇帝论述明朝亡国的教训得失。

7.jpg

近看神道

09.jpg

正面看神道和天寿山


11.jpg

近看神功圣德碑,旁边的华表

010副本.jpg

侧看长陵的模型


30.jpg

近看长陵明楼的匾额

31.jpg

近看明楼内的石碑:成祖文皇帝之陵。


  全文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5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慈禧和慈安太后的定东陵,砂山培补奏折原文

文/陈益峰   1、普祥峪、菩陀峪两处吉地,添建砂山   普祥峪、菩陀峪两处吉地工程,各槽开挖之土方,随地堆垒成山,除工竣时可以用于培垫地面之外,尚有大量的余土。   工程处住工官员,大家一起商量,认为:与其将之运赴远处倾弃,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若就近堆培成山,以庄观瞻,让陵墓显得庄严肃静。   光绪元年十月十六,由承修大臣、管理钦天监事务、和硕惇亲王 奕誴等,上折将详情,附雷思起所绘地形图样,一并呈奏两宫太后。正式建议在普祥峪、菩陀峪两处吉地的东侧、西侧、南侧三面添堆砂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