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有人“暗渡陈仓”,有人“以命相搏”,成本背后内幕惊人!

有人“暗渡陈仓”,有人“以命相搏”,成本背后内幕惊人!

发布于:2021-12-22 13:42:22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某日,某微信群里,同行们正热聊如何提高业务水平。其中,一同行的话很具代表性,他说他工作三年多了,但不知为什么,感觉自己懂得的似乎反而变少了。当时群内讨论很是热烈,我的个人观点是:

1、 不是你懂得的变少,而是你经历变多 。是三年多的积累满足不了工作中的万千变化,变少是一种错觉。一个工程有多少分部、分项,有多少的工艺流程、操作工艺,只凭书本上的感性认知,你不可能掌握全;

2、工程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关联,没有绝对的独立。感觉懂得的变少的深层原因就是施工技术基础不扎实,所以对合同、定额、清单的理解只肤浅于表面。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成长瓶颈期,而 突破瓶颈最好办法就是改变唯定额论、脱离现场、脱离施工的痼疾,强化实践 。只有知道了怎么做,才会结合规则、约定知道如何去应对,才有预判识别能力。


此观点得到大多数施工方人的认同,一同行表示,他对此感同身受,说他现在一直深入现场向施工、技术员们学习,此刻他正在工地现场,并拍了几个小视频与群友们分享。
 

视频隐约露端倪


镜头一:空旷的工地旋挖机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当然,镜头中还有正在绑扎钢筋笼等其他镜头)
镜头二:镜头转过,一个工人正顺着桩基的钢筋笼徐徐下爬;
镜头三:过后的视频,该工人又从桩孔口爬出(见视频截图1、2)。



看过视频,大家在相互调侃。我在震撼之余,心情却是十分的沉重,工人下入桩孔,危险至极,为安全所不允许,一旦孔桩塌方,后果不堪设想……为何要派人下去呢?


经反复观看视频并结合视频中的现场状况分析,我似乎看出一丝端倪,并对此做了猜测分析,后将分析的意见在群里与同行们进行了沟通。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基本正确,也被视频 拍摄 者所认可。下面,我将我的分析和同行们一起讨论:


端倪一:为何派人下入桩孔?


旋挖桩施工,规矩的做法一般先在桩口埋入孔口钢护筒(见图3),一则用来定位放线,二则用来防止地面的水流入桩孔内,也可防止孔口坍塌的泥渣、石碴掉入桩孔。



看开始旋挖的图1,孔口根本没有埋设钢护筒。如此,钢筋笼入孔时的摩擦碰撞,会将孔口的泥渣、石碴带入孔桩内,加之清孔不彻底,造成孔底的沉碴超出规范要求(摩擦桩200mm、端存桩50mm)。混凝土浇筑前,甲方、监理的验收发现沉碴超标,没有通过。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派人下去进行所谓的“人工清孔”。


端倪二:“人工清孔”的背后…


如将钢筋笼吊出,再换上清孔钻头清孔,那么其成本将不是一般的大,只得采用所谓的“人工清孔”。


这其中的危险谁都知晓,可能因桩孔较浅,人可以下到孔底,但只是象征性地摸出几粒石子而已,便得迅速出孔;如果桩孔较深,即便孔壁较稳,因桩深孔小,有缺氧的危险,同时地下可能还有未知的有害气体,一般不敢冒然派人下去。


目测此桩孔的直径在一米左右(≈1.0~1.2米),扣除保护层后,钢筋笼的内径也只有八九十厘米左右。根据人体工程学,人能下去,但下去后不太可能弯腰,所谓的捡碴、捡沉积物,只不过是骗人的摆拍罢了。过后拿着拍摄的视频“资料”:我们已派人下去,现在已清完,再通过私下的“工作”,便可得到“可以浇筑,下次注意”的指令。此时监管者早已忘了什么是安全规范,只有等出事后才能感受其深重的危害:一个家庭被毁、单位受损、X期间内不准投标、有人吊销执业执照、有人撤职甚至坐牢、消防救援等国家资源被浪费……事后的安全教育、停工整顿、“四不放过”……事后诸葛们一个个粉墨登场,花钱似流水……“人工清孔”的背后是违规、腐败、官僚,而产生的诱因皆因所谓的“成本节约”。


低价、最低价中标,发包人死命压价,干了亏死、不干等死的施工方,承接的工程无利可图,很多已在亏本的边缘。开工后各方都在想着法子进行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降低成本”。于是,恶性循环:
01、交给桩基老板的单价也是同样的低价;
02、本该用的钢护筒不用了,成本变小了;
03、钢护筒不用了,埋设孔口钢护筒用的挖机也随之不用了,成本降低了;
04、为求快速高效,清孔不彻底,下钢筋笼不注意,清孔成了所谓的“人工清孔”,成本又“有效”地降低了……

“人工清孔”的背后是以命相博的血泪成本。而祸首就是低价、最低价。


搏命成本的背后…


搏命成本的背后还有它的技术性原因。看图1、2的地表可感知,当地为砂砾土质,且砂砾的含量较高。加之西北气候干燥,土中含水量小,旋挖后的孔壁砂砾、卵石块掉落现象极多(也是清孔后桩底沉渣正常,后来变多的原因),使孔径变大(见图4),再加上砂砾土的空隙率较大,混凝土的实际用量超过20%的定额充盈系数,使混凝土亏损。目测这样的土质,充盈系数估计在≈30%左右,使混凝土亏损。(说到这,拍摄的同行拍案叫绝:确实大于30%)


博命成本的背后,是事前没认真分析地勘资料,没掌握好当地的实情及当地一般数据指标,一味的定额思维所致,与技术不精有关,与没有预控有关。浇筑完后,发现每根桩的混凝土都是超量的。于是,除了上述“技术性”的人工清孔“降低成本”外,偷工减料(有意降低孔深、使用骗人的9分尺)、背后的“工作”等黑暗操作粉墨登场……


说在最后


近几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方作为弱势方,一直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建筑业的利润率创15年来的新低,行业利润率在第二产业38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净利率不超过2%(≈1.60%),不及社会平均水平的1/5。残酷的内卷、恶劣的工程款拖欠(造成巨大的财务成本增加),建筑质量每况愈下,项目亏损比比皆是。尤其是开发商的施工项目,真正赚到钱的承包商少之又少。

为保证低价的项目能有微小的利润,避免陷入亏损境地,在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的口号下,成本控制有时成了偷工减料(无奈的)的代名词。管控的手段已超出了一般的常规认识,“人工清孔”之类的吓人操作,无所不用,触目惊心、血泪斑斑。看市场:3.5mm壁厚3.84kg/米的标准钢管、俗称的2.5斤重的扣件(扣件的标准重量:直角扣:1.34kg/个;旋转扣:1.489kg/个;对接扣:1.877kg/个),在市场已绝迹二三十年,频频的架子倒塌,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与施工无关,却与钢管、扣件的不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无不与“成本”有关。

最后,用一位造价圈的粉丝的话作为本文结束语: 其实,真正健康的市场对各方才有利。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吧!

 

* 本文系黄燕翔 创,独家来稿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dzw543418188
    dzw543418188 沙发

    便宜没好货

    2022-01-04 11:32: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圣龙无敌
    圣龙无敌 板凳

    不注重安全施工,可能是影响很多人的家庭幸福

    2021-12-30 17:26: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58 万条内容 · 17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支架计算中的经验与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

?   ?   在《管线综合技术与管理实践》中,重点强调了,管道应该如何去布置。 根据管道的布置,理所当然,可以对支架进行设计。 很多人把支架型式确定了以后,就到此为止了,后面就是经验的模糊区域了。 经验是不可靠的 对于经验的态度:一定要秉着批判和继承,没有经过理论分析的经验,是不应该大面积推广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