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支架计算中的经验与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

支架计算中的经验与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

发布于:2021-12-20 16:03:2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

  ?  
在《管线综合技术与管理实践》中,重点强调了,管道应该如何去布置。
根据管道的布置,理所当然,可以对支架进行设计。
很多人把支架型式确定了以后,就到此为止了,后面就是经验的模糊区域了。

经验是不可靠的

对于经验的态度:一定要秉着批判和继承,没有经过理论分析的经验,是不应该大面积推广的。
一线的经验是否有效,没有经过分析,后患是很大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主要工作,直接面向工人师傅,工人师傅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当你要他解释他的经验时,要么是不告诉你或者不知道,要么就是你会认为理由不成立。
而且,大部分情况是,等他按照经验实施以后,你是非常反对的。
因为大多数的经验是短视有效的,而不是系统的,这是必然的。乱用经验堪比乱用抗生素,用起来一时爽。
曾经有个项目,冷冻水管道,小口径采用螺纹连接。由于管道上螺纹需要工人师傅现场制作,连接的时候,也基本上是手工连接,对工人师傅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最后在做严密性实验的时候,到处渗水。
螺纹连接到处渗水是非常麻烦的,如果焊接渗水,可以原地补焊就行,但是螺纹连接时,就必须把管道全部拆下来。
这对于一个已经处于做严密性实验阶段的项目,是很难接受的。
不拆除又不行,拆除现场又不允许。
项目经理过来,把管道工长骂了一顿,管道工长也很窝火,因为很多工人,都是项目经理自己找的人。
事后,我问管道工长准备如何处理。
他说:没事有办法不用重新来过,你不用操心,明天过来看就行了。
第二天,我过去看,发现虽然还有一些渗漏,但好太多了。
瞬间我就感觉这个管道工长太牛了,马上就去买了一包烟给工长,以表彰他的“成果”,顺便问了问,采用的什么办法。他就告诉我了,当我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想法:想直接掐死他。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光靠经验是不行的。

想象中的理论是不行的

但是,光靠想象中的理性也是不行的。
有人问:管道支架形式确定好后,用多大的膨胀螺栓?
这是一个普遍的疑问。
具有理性思维的朋友,马上就开百度一下,膨胀螺栓能够承受多大拉力、剪力。
例如下表(百度所得):
其明确了不同大小膨胀螺栓允许拉力和剪力:
看下图中的计算选择:

常规操作:
第一步:
可以查到:
1:冷冻水管DN200,含水、含保温的 ? 219*6的无缝钢管,单位长度重量为77.53kg;
2:支架间距为7.5m。
第二步:
计算支架承受的竖向力,也就是管道重力:
77.53*9.8*7.5=5698N。
第三步:
由于是侧梁布置支架,所以管道重力,对膨胀螺栓来讲,产生剪力,于是每个膨胀螺栓所承受的剪力为5698/8=0.7KN(合计71.4kg)
第四步:
根据膨胀螺栓受力表格:
选择膨胀螺栓M6,其允许剪力为180公斤,安全系数为180/71.4=24.3。
很多人,计算到这里就收工了,认为安全系数足够大了。
但是,如果要工人师傅选择,他是不敢用M6的膨胀螺栓,对应DN200的冷冻水管。

为什么理论计算出来的东西,连工人师傅都不敢用了呢?
要知道,工人师傅判断的标准是:这样选择从来没有掉下来过,选小的曾经掉下来了,总之,一个字:有效。
理论计算一定是考虑更多的:如安全系数,螺栓屈服极限等等

至此,应该是理论更加安全的,现在反而相反。是理论错了?并没有,只是上面是想想中的理论。

拒绝半吊子理论

之所以,这种半吊子理论到处都是,主要是因为机电专业对支架的设计并不专业,但是机电专业又必须使用支架。
曾经有一个项目,图纸是深圳一个比较好的设计院出的,设计师也曾经被评为深圳市杰出设计师,可谓是见多识广。
当年设计师还是非常专业的,项目上询问他,竖向管道的承重支架,应该采用多大的型钢支架。
刚开始他还回复:能够承重就行,多少都行。项目上进一步追问,究竟采用多少的型钢。
他坦言:对于支架,他知道的不多。
当时,我就感觉他是一个务实的人,是我想象中的设计师。不过当年就听他说,准备去香港了。

现在的大环境非常扭曲,把“不会”看成一种耻辱。
曾经问个人他会什么,他说,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都懂,你以为他是一位老者。其实刚刚大学毕业一年。他的懂,就是能够认识墙体,认识梁,认识桥接,认识保温和管道。我瞬间就失去了谈下去的兴趣。

大环境如此,每个人都把“半吊子”当成“会”,这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部位,做了也就做了,毕竟大家都不会,最后审批都没有问题,可是如果出了安全事故,就会有真正的专家来帮你解读了。
多年前,世博会中国馆建设时,当时采用的是成品支架,有领导巡视发现成品支架非常小,问是不是有问题,后来,成品支架公司提供了计算书,发现是安全的,有安全系数的。
当时,我也看了那个计算书,感觉计算没有问题。既然没有问题,大家也就没有继续考虑下去了。
多年后,当我要计算支架尺寸的时候,忽然发现,当年的计算问题非常大,虽然得到了,当时大家的认可,但是并不是对的。
其采用的方法,就像是上面计算膨胀螺栓的方法,只能称为“偏方”。真正的专家,是不会采用没有验证过的偏方的。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58 万条内容 · 1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学的学弟学妹们,请坚持自己的路~~~

本人13毕业,说一下这些年的感想吧,不然总有一些极端误导的言论困扰大家,让大家迷失。 总的来说是这样的:这个行业在逐渐下行,但是暂时还没到无法生存的地步,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排斥,还有坚持的理由。 越来越发现这是一个厚积而勃发的职业,上学的时候就很痛苦,要熬夜出图,要做模型,要写生,还要课堂上讲方案,这对我来说简直要了命,最怕大庭广众下发言了,还要学5年,工作以后前两年经常加班,有时候连着半个月都不能休息,工资也不见涨才4、5千块钱,就年底能发点比较可观的奖金收入,但是和工作量比起来根本配不上,没办法要结婚要买房,只能熬,学会调整心态,多问多想,尽量减少工作的无用功,尝试有效沟通,多积累经验,后来慢慢就好多了,不怎么加班了,因为时间定好以后我可以凭借经验以最快的时间解决掉问题,剩下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如果有无效的工作安排,我会尽量沟通以合理的方式推掉,生活也慢慢进入正轨,就是在这段时间内,买了房算有个地住,也结了婚有了家。慢慢的等你有了经验,院里觉得这小伙能吃苦,技术能力强,资历也差不多了,会给你安排一些负责人的工作,一直到今年考过了一注,总算是脱胎换骨了,有种无比舒坦的感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