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市政公路工程之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不容错过!

市政公路工程之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不容错过!

发布于:2021-10-21 13:38:21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 常见质量通病有哪些?


0         1

     
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现象

1、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二)原因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7、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8、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及松软层进行处治。

9、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10、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

11、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

12、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三)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出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

3、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

4、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

5、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6、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二)原因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要求填筑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三)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宽填。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5、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填筑计和规范要求(亏坡补宽时应开蹬,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0         2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二)原因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地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过快,施工中沉降,测向位移观测不到位,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坡。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位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三)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及时处理。

3、加强沉降、测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控制填土速度。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


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质路堑(qian)边坡的塌落    


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侵入后易于失稳的土,而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

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度(大多数介于55—70度之间)的地形条件。

3、上缓下陡的凹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4、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或动水压,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位,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

5、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冻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边坡坍塌。


(二)石质路堑边坡的塌落    


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

1、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坡顶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渗入岩层,降低了岩性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侵蚀而改变了岩性的稳定性。

2、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体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重量。


0         3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侵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貌处理不彻底,未清除、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

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标高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高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段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二、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筑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

2、认真清理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力高的砾石类土填筑路基为宜。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

5、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 ,按照断面全宽度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宜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压实均匀一致。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施工。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式压路机或震动压路机较好。

9、做好压实度的检查工作。

10、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将该段作为路基施工的管理重点,落实、组成专业队伍。台背处应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厚度宜控制在20cm以内,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度。

11、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质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0         4

     
路基纵向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一)原因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地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河道上。

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台阶宽度不够。

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够。

5、半挖半填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的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7、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震动而产生滑坡,导致纵向开裂。


(二)预防措施



1、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地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2、彻底清除沟、淤泥,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4、半挖半填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并压实。

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6、若遇有软弱层或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8、处理:采取边坡加护坡道的措施


二、路基横向裂缝


(一)原因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2、同一填筑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用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厚度悬殊,最小压实度厚度小于8cm。

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


(二)措施

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线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选料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施工,两段交界处,应按要求处理。

4、严格控制路基填筑层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三、路基网裂


(一)原因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膨胀土。

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

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4、路基下层土过湿。


(二)措施

1、采用合格填料,采取添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

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真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

5、若因下层土过湿,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理。


0         5

     
施工质量管控不严      

(一)现象

1、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3、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二)原因

1、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2、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三)措施

1、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3、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路基

路床施工:

1、土质要求:无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等杂物。

(1)清表及路基处理:路面及人行道范围清表深度≥15cm,设计路面结构底面以下80cm路基范围内必须分层压实。如与其他道路进行衔接时,路基纵、横向应开挖成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如遇池塘、沟渠等特殊路段,应做好清淤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2)路基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其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经试验处理,一般情况不得大于30cm;路基填料必须经过试验并符合规范要求,否则不得使用或通过改良使用。


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


路基填筑的施工工艺


路基压实度标准


注意:

1)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

2)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现场试验确定。

3)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 

4)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压实度应达到要求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 

5)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的±2%时进行。


路基范围内有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根据管线等构筑物顶部与路床的高差,结合构筑物结构状况,分析、评估其受施工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构筑物拆改或加固保护处理措施完成后,应进行隐蔽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 、施工中,应保持构筑物的临时加固设施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4 、对构筑物的永久性加固,应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承受施工荷载。


土路基允许偏差


涵洞顶部及涵背回填要求:

涵洞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顶部及两侧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

2)管道胸腔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3%;

3)管顶以上25cm范围内填土压实度不得小85%;25~5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87%;

 4)当管顶至路床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80cm时,管顶以上50~80cm范围内填土的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3%;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0%; 

 5)当管顶以上覆土厚度小于80cm时,应对回填材料进行改性,或对管道进行加固。


试验项目: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素土、灰土)土工压实试验分为重  型和轻型击实两种。道路一般采用重型击实。

(2)弯沉试验。


3、施工试验及检验工具:灌砂筒、环刀、铝盒、标准砂、烘干设备、电子称、三米直尺。


4、路床的压实度试验按照击实报告再进行施工现场的压实度试验,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压实度大于95%以上。并填写表格-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试验方法:环刀法),碾压完成后进行密实度检测,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验收合格进行下一道工序。



石灰稳定土基层:

石灰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材料(石灰、土、水)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碾压:

压实厚度最大控制在20cm,最小厚度10cm。


碾压前需要检查含水量,碾压过程中一直保持最佳含水量或者在最佳含水量的-1%~+1.5%之间压实度,轻型击实98%以上,重型击实95%以上。


压实成型合格后必须在潮湿状态下养生。一般洒水养生,至少7天,养生直至铺筑上层结构时。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材料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的有关规定。

试验项目,沥青混凝土复试、密实度、厚度、平整度、摩擦系数、弯沉值(后五项摊铺压实完工后进行)。


施工工艺:

  • 测量放线

  • 沥青混合料运输

  • 取样试验

  • 摊铺

  • 测量温度、外观检查

  • 虚厚、高程检查

  • 静压(初压)

  • 温度检查

  • 振动碾压(复压)

  • 温度、外观检查

  • 静压(终压)

  • 接缝处理

  • 平整度、标高检查

  • 质量检查

  • 交工验收


摊铺: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油、粘层油、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测摊铺温度、虚铺厚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做好记录沥青混凝土进场测温记录C5-3-1。


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一般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初压应紧跟在摊铺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采用6~14t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1~2遍。初压温度不宜低于120℃,碾压速度为1.5~2km/h,碾压重叠宽度宜为200mm~300mm,并使压路机驱动轮始终朝向摊铺机。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6~14t高频、低振幅振动压路机振压1~2遍,然后采用16~26t轮胎压路机碾压2~4遍,直至达到要求压实度。复压温度不宜低于100℃,速度控制在4~5km/h。

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6~14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2~3遍,至表面无轮迹。终压温度不宜低于80℃,碾压速度为3~4km/h。

记录碾压测温记录C5-3-2


成品保护:

设专人维护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必要时设置围挡,完全冷却后(一般不少于24h)才能开放交通。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路缘石、绿化等附属工程的保护,路边缘应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在未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行走。当天碾压完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不得停放一切施工设备,以免发生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变形。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7 万条内容 · 6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半路出家的公路工程甲方代表的困惑

       本人在区一级交通类国企任职,现已工作一年有余。累积了很多困惑,现将这一年内碰到的问题向各位前辈请教。        问题1:图纸的识读。在工程开始之前,需把图纸熟悉到何种程度?(对于如何识别读图纸还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有没有什么课程推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个人的识图能力)        问题2:人员的管理。监理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该如何去处罚。该如何给他们压力?(我这个人心软,有时候管理时强硬不起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