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传统的地理传承,基本就是依靠一两本书,再加反复的实践研究

传统的地理传承,基本就是依靠一两本书,再加反复的实践研究

发布于:2021-08-20 12:14:2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地理学说,是一个古老的学说。一个兴旺的家族,遇到一个兴旺的地理,常常有兴旺的趋势。人们接触一个新的事物,或者新的地理、人群或者一个新的时代,常常会改变命运轨迹,这是生活常识。


1.jpg

民间的地理先生,一般手里就一两本秘籍,见得最多的,就是《地理五决》,剩下的就是眼力和实践,有人慧根差,一辈子不得要领。有人慧根好,很快摸到一些门道。但是总体来说,越是喜欢胡说,胡吹的人,一辈子啥也摸不到。

2.jpg

民间的地理先生,其祖传秘籍或者师传的手抄本,一般就一本两本,常常见到《阳宅三要》


  1、传统的地理传承,基本就是依靠一两本书


  笔者常年在乡间一线,研究地理,广泛接触民间的地理先生。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所有的传统地理先生,尤其是有传承的地理先生,其实传承的就是一两本书而已。并不是现在那些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理论复杂的技术。


  笔者见到多数传统老地理先生,手里哆哆嗦嗦,非常谨慎的藏着一个手抄的秘本。好不容易才让他们拿出来,七成以上的,都有《地理五决》、《阳宅三要》,很多人甚至只是一个残本,翻来覆去的看,翻来覆去的研究,这是他的师傅传给他的秘诀。


  其他零零碎碎,笔者见过个别师傅手里有《入地眼》、《指迷赋》、《八分歌》、《地理千金赋》、《峦头经》 、《入坟断 》、《望坟断 》、《阳宅入门断 》、《龙法赋》 、简单的《龙虎断诀》等等,每一个师傅,手里只有一本,或者两本而已,没有见过一个师傅手里有七八本的。多了就乱了,多了就不是职业地理先生了,一般就一本左右的手抄本,作为经典教材。


6.jpg

民间地理师傅的手抄本,见过一些形法理论,有时见过《地理千金赋》,其实哪一本形法理论都一样,都是基础理论而已,一般没有错

5副本.jpg

号称杨筠松编著的《疑龙经》,民间师傅的手里,基本上一本也见不到,因为其中理论过于复杂、苦涩,甚至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看不懂其中到底要说什么,有什么应用价值,所以自古以来的地理实践家手里,极少见过此书的手抄本

4.jpg

杨筠松的《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等等手抄本,在民间实践地理家里,极少见到,多数都是作为大户人家的藏书,束之高阁而已,或者作为学者文人研究的理论资料而已

  至于那些复杂的书籍,比如青乌子的《青乌经》,郭璞的《葬书》,卜则巍的《雪心赋》,杨筠松的《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蔡牧堂的《发微论》、《穴情赋》,廖金精的《九星篇》、《八式歌》、沈竹礽的《沈氏玄空》等等,基本上没有进入传统实践之中,多数都是停留在大户人家的藏书楼里。

  再比如那些复杂的理气学说的书籍,民间基本上一个也见不到,只是作为个别人家的藏书出现。比如托名丘延翰的《天机素书》、托名轩辕黄帝的《金篆玉函》,托名赖布衣的《催官篇》,托名刘秉忠的《玉尺经》,托名九天玄女的《青囊海角经》,托名黄石公的《青囊经》,托名杨筠松的《天玉经》,以及夏世隆的《地理玄珠》等等,没有那个傻子会拿这些又臭又脏的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复杂的技术理论,在现实中一毛钱价值也没有,最大的价值,就是现在城市大师,坐在屋里授徒,讲这些东西,常常口水四溅,神秘而逻辑严密,至于管用不管用,没有人去追究。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因为地理学说的基础理论永远不变的,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创新的学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学说,甚至不需要太复杂的理论,重点在于眼力和实践。书籍只需要一些基础的理论框架克,其他高深的东西,书上写不出来。

  凡是写书太复杂,理论推演太复杂的,最后可能完全一点点价值都没有。

  凡是不迂腐,在模糊之中,能够可以抓住地理那一丝微弱的准确度的,可能还有点应用价值。

  那些把理论搞得很神秘,很复杂的人,最后可能完全就是一个忽悠,远远脱离了一线实践。

7.jpg

现在有些地方,以开发风水地理旅游为目的,全国寻找了大量的手抄本的书籍,然后冒充自己的家传。笔者有朋友过去,买书,一下子买了一百多本手抄本,花费近万,以为是其祖传秘诀,回来路上就发现上当,这些古籍,网上都有,大家都是网上购买的。


  2、地理学的实践性太强


  地理风水学,不会因为您是明师,您有祖传秘诀,您会吹,结局一定会发家。反而,常常那些祖传秘诀,说的越神奇,吹得越大,搞得越神秘的人,最后常常是大败家业的结局。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很多吹得很神奇的,写书很神奇的人,后来一点也不发家,甚至极其倒霉。


  地理学,实践性,非常强,它的规律,是模糊之中,微微有那么一丝准确度。


  如果自己很倒霉,很懒惰,很悲催,成天胡说,成天游手好闲,幻想不劳而获,地理是很难单独起作用的。所以地理界,自古以来的名家,自己发家,哪怕是小发家的,都非常罕见。最后只能编造故事,编造自己是某某的御用风水师,某个朝代的国-师,编造自己神奇的故事。


  历史上,精通易学地理技术,真正成为国师的,正史唯一有记载的,恐怕只有明朝的刘伯温一人,《明史·刘基传》明确记载,刘基被太祖朱元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史令也就是钦天监的一把手,是真正的国-师。同时明确评价他: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意思是说他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对很多事情的预判非常准确。


10.jpg

地理实践性很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谭氏老宅,民间土地理先生的作品,居住已经60多年,为凹脑土星开口结阳宅,后人资产过亿

11.jpg

民间土地理先生的作品,骑龙穴,丁财大发,马氏资产过亿

12.jpg

侧看马氏祖坟的墓穴,阴来阳受,兜唇圆整,气脉尊贵,穴情秀丽,子龙入首,穴立癸山丁向


  笔者常年游历各处地理,发现基本的原理有相似之处,但是穴法龙法,各有差异,地域差异与书本记载差别,甚至极大极大。这些东西,都不在古书中记载。全是各地的地理精英们,自己实践的心得。所以我们想要深入研究地理技术,只有一个办法:在掌握基础理论之后,深入山区,研究那些现实中发家人的祖坟,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研究那些败家的祖坟长什么样子?


  至于很多又凑又脏的书本理论,看一看也可以。因为不看看,遇到别人神吹,心里总是心虚。看完了,也白看,还得去一线研究。


  所以自古以来,传统的地理传承,基本就是依靠一两本书,再加上实践经验。


  那两本书,就是一个基础理论而已,看十本,还是那点基础理论翻来覆去再说。现实的经验,书上永远没有,只有在现实的坟地里,才能得到启发。


13.jpg

每一个发家的祖坟,长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不是书上可以记载的。张氏祖坟,众水于内外明堂之内交汇,来水明朗开敞,汇聚于穴前,去口隐蔽关锁,后人家业巨富,是十亿之多

14.jpg

每一个败家的祖坟,长得也是完全不一样,不是书本可以说清楚的。文中冉氏祖坟,左右界水明白,弦棱清晰,两边砂手抱穴紧密,藏风聚气,但是气脉不兴旺,后人家业不太兴旺,基本全是穷苦农民


  结语


  现在很多研究地理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趋势:


  越是复杂的技术,越是玄幻的学说,越是新创的学说,然后冠以祖传的技术,大家越是趋之若鹜。所以最近十年,新发明的地理门派和技术,至少有数十种之多,比如混元风水、天道风水,刘氏祖传、三元张氏地理、玄卦地理、千年祖传地理等等。自欺欺人,编造数据,忽悠世人而已。


  其实号称五辈、七辈祖传地理的师傅,脑子最傻。如果家里确实全是官贵,号称五辈祖传,还比较有说服力。如果家里全是农民,号称五辈祖传,傻子才相信你技术。


  地理学,好比企业管理学。写书越复杂,理论越神奇的,只能听一听,您要全部按此去做企业,最后只能关门大吉。真正的企业经营技术,在企业的一线管理界,不再书里。


  自古以来,地理学习,关键在三:传书、传诀、传眼。其中眼力是最重要的,占比达八成以上,这个东西,主要依靠自己的见识和辨别能力。

  全文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代的地理阴阳学说,从朝廷到州府,都有专人管理

  文/陈益峰  1、古代地理界的真实状况  中国传统术数主要是医、卜、星、相等四门学问。  清代地方政府都设有儒学、阴阳学和医学。儒学负责正规教育,医学负责中医教育,阴阳学则管卜、星、相的教育。  其中阴阳学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方的机构设置,朝廷中央为钦天监,地方州府县有阴阳学官,这些人文化水平较高,为当时的地理界的精英人物。当时大量的地理工作和地理名作,大量富贵人家的祖坟,均是出自这些人的手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