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线综合的概念
2. 设计参考资料及采用规范
3. 管线综合设计原则
4. 管线综合的排布方式
5. BIM技术在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应用
6. 智能监控技术在管线综合中的应用
管线综合设计是指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专业工程的布置位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工作。
合理的管线综合可以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布置形式主要包括管道直埋或部分共沟方式、综合管沟方式。
图1
完整的现状管线资料:现状管线的物探资料、现状管线的竣工资料和现状管线的设计资料。
规划管线资料:主要包括规划管线的种类、管径和走向等。
工程所在地的常用管材和价格
道路桥梁专业资料 道路设计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桥梁专业提供桥梁设计平面图和横断面图。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各专业管线尽量布置在规划红线内
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平行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规划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深确定。
照明电缆在路灯杆附近就近布置
条件允许时,快车道下尽量不布置管道;条件不允许时,可在快车道下布置雨污水管道。
管道之间的平行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道路规划红线50m以内,雨污水管道和给水管道采用单管布置,规划红线50m以上的雨污水管和给水管一般采用双管布置方式。
工程管线高程自地表向下排列的顺序为:电力管线、电讯(包括电视)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
工程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时,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布置在车行道以外时可适当降低, 但以不妨碍工程管线安全为原则。
有条件时, 过河管线尽可能随桥梁敷设。
河底敷设工程管道应选择在稳定河段, 埋设深度以不妨碍河道的整治, 保证工程管线安全为原则,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根据不同航道等级和河道性质所规定的安全距离。
管线综合设计时应尽量减小管道埋深, 降低施工难度。
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
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压力管让重力管;
小口径管让大口径管;
拟建管线让已建管线;
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规定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距离时必须进行局部特殊处理, 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优点:
前期投资少
施工工艺简单
与其他专业管线协调少
缺点:
后期管理难
常产生二次开挖费用,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优点:
避免道路的二次开挖
方便管路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
充分利用埋设空间
缺点:
一次性投资大
各专业主管部门协调难度大
管沟内部排水、防火、通风难协调
模式:借助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事先3D模拟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即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施工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
优势:
1)经过“预组装”,施工单位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发现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
2)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规格和走向,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而达到实际施工图纸深度。
3)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可极大缓解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管线安装标高重叠、位置冲突的问题,不仅可以控制各专业和分包的施工工序,减少返工,还可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本。
碰撞检测软件(找出管线重叠位置)
定义:在采用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PDA手持设备可以实现管井数据的快速采集、日常管理的信息维护和巡检的自动考核管理。
运行模式:管网内安置的传感器收集管道信息,通过GPRS与管理中心实时通信,在GIS界面上实现实时监测、快速报警和远程控制报警开关的功能,达到远程实时监控与管理的目的。
传感器收集信息种类:
井盖信息(破损、开启或丢失)
人员入侵信息
管道的完整性
雨污管道水位
热力管道温度
电力管线信息
通讯管线信息
智能监控技术优势:
解决目前多数城市地下管网数据人工管理效率低不准确的问题;
解决现场管井相关数据快速采集和巡检考核的问题;
实现管井远程实时监控,防止井盖丢失及可能造成的二次事故;
防止非法入侵及可能的人为破坏,保护重要管道的安全;
随时掌握管井的环境状况,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路桥资料库
返回版块3.63 万条内容 · 28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 1、目的 为强化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生产管理,更好的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责任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特别定本制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