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农业现代化阔步走来(上)

农业现代化阔步走来(上)

发布于:2021-05-24 16:14:24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 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快车道的关键之年。在今天,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又有多少难题待解?
2021 4 3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围绕农业现代化阔步走来,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同一片农田,在插水稻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图景,这背后的神秘力量是什么?

罗锡文院士: 右边那张图,一定是我们无人驾驶插秧机开的。 别看是无人驾驶,它可是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 农机在水田作业的时候,前后俯仰、左右倾斜很严重。它自己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侧滑,然后对它进行补偿,所以它可以开得比人开还直。

赵春江院士: 罗院士所说的这个大脑,实际上就是信息科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科技和农机结合,能够满足农业的需要。 这种信息科技和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可以把人工降低 30% 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 1% 2% 。虽然只有 1% 2% ,但是它的效果非常大。由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后期产量还会增加,总效益每亩最少增加 100 元以上,这样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何让播种环节更智能?
主持人: 在南方,每到插秧季节、农忙季节,农民们都是头顶烈日、披星戴月。但是今天,这样的图景已经正在被改写。那到底是怎么被改写的呢?
罗锡文院士: 为了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的劳作中,从人工插秧解放出来,我们研究成功一种无人驾驶的插秧机。这个插秧机可以自动走直线。在走直线的时候将秧插下去,到田地头,它会把后面的插秧部抬起来,转弯、对行,对准了再把它插下去。它可以自动来控制整个前进方向,特别是方向角和前面两个前轮转角。 所以,它比人开得还直、还快、还好。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可以自动控制整个插秧机的作业。
主持人: 那有了它之后,给我们的插秧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罗锡文院士: 第一个快、第二个好。 过去的插秧就那么几天时间。特别在我们老家,时间规定非常严格。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早上一片黄,晚上一片青。早上还是金黄的一片稻谷,到晚上秧就插上来了。那是多么紧张。我们今天这个无人驾驶插秧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主持人: 可能对于南方的水稻区域的农民兄弟来说,那几天恐怕是全家总动员。不吃不喝不睡,都得把活干完。您有这样的体会吗?
罗锡文院士: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在家里干农活。我记得最辛苦的是 双抢 的时候。那时候我才六七岁吧。天不亮妈妈就从床上把我拽起来去拔秧。秧拔完了,天亮了我就回来吃饭。吃完饭又去插秧。那时候小孩子插秧腰痛,插一插我就站起来伸伸腰。我妈妈就说,小孩子有什么腰,赶快插。所以刚才这种插秧的镜头我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就帮农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这是我们搞农机人的责任和担当。 所以刚才这台无人驾驶插秧机第一次下田的时候,我想起我妈妈。我小时候插秧的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今天我们实现了。你看看我们今天插秧不要人工,要是我妈妈能看到这个镜头,她会多高兴。
主持人: 她一定会特别高兴,是因为这样的机器是由从小一直要拉到水稻田去干活儿的儿子和他的团队用心血研制出来的。
罗锡文院士: 没有她逼着插秧,说不定我还想不起这个。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
主持人: 第一次下田去插秧的时候,您是一种忐忑的心情,还是 信心满满肯定行?
罗锡文院士: 我们研究第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下田的时候,真还有点紧张。不叫激动,不叫忐忑,叫紧张。 那是 2008 年。我们这台拖拉机在田间走,我们都在边上看着。离前面田埂大概还有一两米的时候,怎么拖拉机没有表现出转弯的动作?他们叫我赶快停。我说等等,让他走。离田埂 3 米, 2 米,最后 0.3 米,它转过来了,并且这 0.3 米就是按照我们原来设计的 0.3 米转过来了。然后按照整个路线走。 真转不过来的话就撞上田埂,也好,给我们一个教训,说你设计还不行。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的是水稻在插秧的过程当中有这样的一些神器来帮助。对于中国北方的农民来说,比如说种小麦,在旱地里有没有什么样的机械设备,这个时候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赵春江院士: 目前主要农作物上一个是小麦、一个是玉米,当然第四大主粮作物还有马铃薯。 小麦玉米是我们典型的种植制度,玉米播种就是用高科技的方法来解决这种玉米的精播问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过去老百姓种玉米,一个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苗不够。有一个问题,你要搁两个籽、三个籽的话,实际上真正长起来的时候,一个坑里面一个苗就可以了,多了之后反而不好。这一前一后,第一是浪费了种子,第二是间苗的时候需要人工,第三是苗本身在生长过程当中还消耗了多余的土壤养分,所以浪费是比较大的。 现在根据这种情况,通过智能化的播种机实行精量播种。 过去我们传统的时候,一亩地大概十几斤种子,现在要是通过精量播种,达到五六斤就足够了。因为玉米一亩地,过去 3500 株就够了,现在实行密植大概 4500 株至 5000 株就足够了。 有了导航控制之后,我们的播种机走得非常非常直。同时通过这种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精细化的播种,把人力也节省下来了。比如我们在河北省赵县做小麦、玉米智慧农场建设中,就用到了这项技术。
有的农民刚开始不太容易接受,传统的做法就是大把的种子扔进去,心里踏实,他说你播这么点籽,产量少了怎么办。 我们当时就承诺如果减产,我们这个团队负责把产量差异补齐,我们按照地的最高产量把钱先付给农民。最后的结果就是即省了种子,地也长得很好。
主持人: 谢谢两位的介绍。今天的节目现场我们也请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的会长刘宪。刘会长,在您看来,我们大概是哪一年开始在农机具的智能化上有了特别明显的突破。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 智能化大概在十年以前,主要是我们国家出台了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政策。 就这十几年,每年国家有从七千万到两百多个亿用于购置补贴。 所以中国的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非常高,国家补贴 3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1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难点 1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保证施工管理的效果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健全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管理制度是实施施工管理需要依据标准与规则,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来看,在施工管理方面缺少较为完善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度存在滞后性。虽然施工单位在建设与管理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的内容比较粗放,在管理难以保证执行到位。而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制度的健全,施工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需要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