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学习群里看到一份资料,主题是 “ 成本持续优化可能性的探讨 ”, 里面中许多内容值得学习。
前段时间,在学习群里看到一份资料,主题是 “ 成本持续优化可能性的探讨 ”, 里面中许多内容值得学习。
比如它指出, “房地产业正在进入精耕细作时代,需要开发企业变粗放式管理为集约式管理,实现开发成本费用的精确控制。”
确实如此,疫情之下,“三道红线”标准一出,来自政策层面的讯息再清晰不过:别再指望“大水漫灌”的时代卷土重来了。
郁亮说: “三道红线”出台,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金融红利时代的结束,市场进入到管理红利的时代。
确实,过去的十几年,那些狼奔豕突迅猛发展的房地产公司,核心能力三板斧无外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风险规避,没有一样是关注到产品本身的。
至于产品打造能力、成本控制力这种内功,在粗放的市场环境下,很像钱钟书先生对爱情之于婚姻的评价,那都是名义上很重要的东西。
资料对房地产成本控制的着力点也还精准,它明确指出: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发生是一个过程,涉及到了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等开发全过程环节,因此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要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对上述全部成本构成要素进行规划、控制”。
这段内容虽然没有指明,上述各个环节的轻、重、缓、急之分,但从后面列举的工程实例侧重点,基本都放在了设计环节优化上。
这一点是没问题的,因为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 设计决定了总成本的70%—80%。
这个不单是建筑工程领域所特有,也是加工制造业的一个普适规律。
顺着资料主线继续看,看到枚举的工程实例部分,却让我感觉有些异样。
比 如下【图1】这个关于防水做法的比较和优化,就有许多值得探讨、商榷的地方。
(▲注: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截图不甚清楚,把上表内容摘录如下【表一】:
我们首先来看原方案做法。这个设计构造,是否有优化的必要呢?答案是有必要,而且必须优化。
这不是单纯的成本造价问题,而是原方案中卫生间这个防水构造设计是存在质量隐患的。
卫生间设三道防水,貌似防水效果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殊不知过厚的防水层,对卫生间后续饰面砖黏贴带来极大的质量隐患,很容易造成面砖空鼓。
而且三道防水的做法,把“1.5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层”做到最下层,这种柔性防水涂料本来就不适宜做在卫生间这种部位,设置在最底层也有违“柔性渐变”的装饰层基本构造原理。
在此要说句题外话,上表中“××原方案做法”是在课件中看到的,无法核证真实性。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因为这个设计构造几乎是那种“笔误式”的错误—— 一看就不对,实在不像是一个正规的设计成果文件。
因为即便最完全依设计施工规范、节点图集照搬照抄,也不会出现这种错误。
回到正题,下面我们再看“优化”后的做法。
原方案的“三道防水”,优化为一道“2mm厚聚氨酯911防水”,对防水构造进行了极大的简化,有利于施工和成本控制,似乎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但我们再做进一步辨析,还是觉得有这样两点内容值得商榷。
比如从材料选择上看,聚氨酯防水涂料是否适合在厨房、卫生间内使用是要打个问号的。
这种柔性防水涂料,不利于后续饰面砖黏贴的质量控制,容易造成空鼓。
再者根据《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13)相关规定,聚氨酯有害物质合格标准含量见【表二】。
即便是选用最严格的聚氨酯A类产品,我们通过简单类比换算,其有害物质的挥发量要超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GB50325)数十倍,所以聚氨酯类防水涂料尽量不要使用在室内及密闭的空间内。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资料中使用“聚氨酯911”指代防水涂料的表达方式也不规范。
因为这里的“911”,只是某一防水材料厂家的产品代号,并非是规范用语,所以不应该出现在这类资料中。
我们平时为了简便,经常使用“砼”字指代混凝土,但它毕竟是非规范用字,在正式的技术资料中要注意避免使用。
那这个项目,比较合理的优化方案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资料中引用的、用来进行对比的“周边楼盘做法”,已经是比较合适的了:1.2厚JSA-101防水涂料。
当然,这里也有个标注不规范的问题。比较规范的写法应该是:1.2厚JS Ⅱ/Ⅲ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且产品技术标准应符合《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009)相关规定。
这个“成本优化”资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 将“成本优化”异化为“能省则省”的优化思路。
其实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不妨可以再看几个事例。
比如某公号一篇关于外墙砌体材料优化的案例, 就因为图集上一句“用于外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3.5”,就认为原设计中外墙选用A5.0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是“设计部完全没有把控”的结果。
关于外墙,选用哪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比较合适,也是要看具体工程特点的。
如果外墙后续还有保温等饰面等工序,那我还是建议选用A5.0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而且应该选择砂加气而非灰加气,材性更稳定。
但如果墙体外还有幕墙等构造,那这个部位的外墙跟室内填充墙差异不大,是可以选择低强度等级的砌体材料。
工程的情况千差万别,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能踩着规范的底线,一味追求低成本,为了所谓优化而优化。
那些为了优化而优化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下面某头部企业的优化事例:
这个示例的“优化”思路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怎么省钱怎么来。这个实在难言“优化”,就是一种简化而已。
你总不能说,买了一款低配车,然后说放弃“高配车”是一种优化行为,理由是无论低配车还是高配车,都能开到宇宙的尽头铁岭?
再看一个案例,“优化”思路与上面头部房企的优化方法如出一辙:
不能否认,这种“优化”确实把成本降了下来。 但也要承认,产品的品质标准也随之降了下来。
大多数情况下, 这个优化过程并非是把冗余的的功能去除,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简化而已。
这个思路,在优化资料(见下【图3】)中总结时倒是说的明明白白: 有原则,没底线。只要质量可靠稳定,“无价格底线,无品牌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
以前在学习价值工程理论时,知道提升产品价值最好的途径是所谓“双向型”。
即产品价值公式 V=F/C中(V—价值,F—功能,C—成本),F升C降,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双向型”是最理想的提升产品价值的途径。 但最理想的东西,往往也有一个最致命的短板——很难实现。所以工程实践中,还有改进型、节约型等方式。
其中“节约型”,即保证功能F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成本C降低。或者“牺牲型”,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功能只有小幅降低,都是可接受的成本优化。
但如果是功能与成本同时大幅下降的情况,那就不再是合理的成本优化了。
成本优化要做对顺序,重点在于事前控制,就是要 把成本控制方案预设在前,而非事中、事后再采取的各种降标降档操作。
成本方案预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的设计方案,毕竟设计方案决定了项目成本的七成以上。
所以成本控制,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将成本意识注入其中。
同时, 成本的优化,不能误入“低价为王”的歧途,不能简单地降档、做减法了事。
成本优化的过程,也不是成本部门凭一己之力、一减到底来统筹推进的。
这个过程必须兼顾销售端的产品定位,设计端的产品研发,工程端的工艺实现等环节。
成本优化,最终的价值导向和目的,应该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得企业的产品力得到提升。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2 万条内容 · 29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成本策划角度下的地库优化- 01 - 楔子 地下室作为项目配套部分,大部分房地产项目都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车位数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控制地下室面积。 但地下室的建造成本较高,且一般在2000~4000元/㎡左右,成本差异较大;地下室工程的施工周期占项目主体施工周期的40%以上;地下室的停车效率一般在28~40㎡/辆,差异性较大。尤其在项目功能复杂、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在可控范围内,地下室成本的综合优化已成为成本挖潜的关键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确实是如此的。成本优化确实是今后发展的首选之道
回复 举报
受教了
bjdkphema.jigsy.com
shdkphema.jigsy.com
gzdkphema.jigsy.com
szdkphema.jigsy.com
tjdkphema.jigsy.com
hzdkphema.jigsy.com
njdkphema.jigsy.com
jndkphema.jigsy.com
cqdkphema.jigsy.com
cddkphema.jigsy.com
whdkphema.jigsy.com
hebdkphema.jigsy.com
sydkphema.jigsy.com
xadkphema.jigsy.com
ccdkphema.jigsy.com
csdkphema.jigsy.com
fzdkphema.jigsy.com
zzdkphema.jigsy.com
sjzdkphema.jigsy.com
wlmqdkphema.jigsy.com
tydkphema.jigsy.com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