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这两年,“城市更新”成了一个热门的词,高频的出现在很多场合,作为设计师的你,自然也不会陌生。
今天这篇文章,良子想借着一个不成功的项目,浅谈下城市更新中一个 细分的设计市场——美丽街道 。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区域的组成部分,是最容易出形象的地方。所以, 通过提升街道的面貌,达到激发城市活力的目标,成为了各地政府的共识。 因此,全国各地的美丽街道项目层数不穷。
02
谁的街道?
街道属于谁?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在汽车还没有普及之前,街道属于行人和自行车。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现在的街道毫无疑问属于机动车。
伴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深入,“还街于民”的呼声开始不绝于耳。 有一本书叫 《抢街》 ,描绘的是美国纽约的街道如何升级改造,以及随之而来的公共关系的变化,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谁的街道?” 这个问题,虽然未必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标准答案”。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所以,在做设计之前, 想明白“谁的街道”这个问题,就能规避方向性的错误,也就不会一味的去追求“网红效应”了。
03
分类&分级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七八线城市,我们经常听到业主说: “我们要对标XX城市” 。而这个XX城市可能离着我们十万八千里,两个城市的规模和能级,知名度等都不可相提并论。
虽然“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并不是盲目的“攀比”,一味的“模仿”就能成为那个对标的城市 。
在美丽街道这个设计课题上,我觉得也应该”量力而行“,所以提出 ”区域分类,管理分级“ 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在一线城市,基本会把 街道空间分成3类区域 。(大致如下图)
其实很多3、4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都呈现着三类区域的面貌,却憧憬着成为一类区域的样子,这中间有不小差距,难度不小啊。有时并 不是设计上无能为力,而是管理跟不上 。
以东台鼓楼路为例(上图):
问题一:占道经营,影响通行!
问题二:停车规划不合理!
问题三:业态低端,影响市容!
问题四:建筑风格混杂,断层痕迹明显!
这些问题,其实大多数的城市街道都在面临,而且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应对。 既要保留市井的“烟火气”,又要让街道“美轮美奂”,这个题本来可能就“无解”。
上图是文和友的一个项目,这是一家致力于营造市井场景的餐饮文化传播企业,我想各地政府是不太能接受管辖下的街道呈现这种状态的吧。
东台鼓楼路多数路段属于第三类区域,以整治为主;而更新的目标可以定位为第二类区域,以精致和活力作为提升的目标。
所以, 在东台这个项目上,我们对项目的定位是向上海愚园路学习,而不是新天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城市管理“献计献策”。
对占道经营等影响市容的活动,坚决取缔。
对业态低端、影响形象的商家,以“腾笼换鸟”的方式调整。
对停车规划不合理的现象,通过调整原有管理标准来实现目标。
这些都是提升街道形象的必修课。不然,设计的再漂亮也是枉然,没过几天又恢复到原来”脏乱差“的状态了。
04
分区统一
很多城市的核心区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 由于建设年代的不同,建筑风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大杂烩) 。所以,一条2公里长的街道,可能会有各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更是五法八门。
东台鼓楼街也是同样的问题。如上图,设计范围可以分成东、中、西三段,其中中段还规划成了步行街。这条街的风格也是非常的多变啊,中式、欧式,红屋顶、灰屋顶,一应俱全。(如下图)
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就是: 完全统一成某一种风格。
那到底是哪种风格呢?
设计师们开始挖空心思,牵强附会了。
我就见到过把一条街道打造成日式风格的,虽然设计上看还不错,但最近“福岛核废水直排大海”的新闻一出,这条街生意还好吗?
我还记得有一年抗日游行,很多日系车和商家被砸了,味千拉面也在其中。后来味千发声明说:自己是家香港企业,是被误伤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发表自己喜好的权利。 再加上 现在网络发达,不管选择哪种风格,都会有质疑之声。
还记得常德路店招事件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交通规划
返回版块3441 条内容 · 12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