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近几年完成的31个超限工程项目的结构体系以及高度进行分类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最多,有14个,占总数的45%。房屋高度类别较为均匀。图3表示按《抗规》判别的不规则项类型数量统计,其中扭转不规则占比较高。
图 1 不同结构体系所占比例 图 2 不同高度类别所占比例
在建筑物底部或结构刚度较大部位,当楼层平动位移和扭转位移都很小时,扭转造成的实际影响很小,但根据扭转位移比容易判断为扭转不规则,与工程实际不符。例如某框筒超限工程底部楼层最大位移为2.17mm,层平均位移为1.61mm,计算所得扭转位移比为1.35,超过规范限值,10层处最大位移为21.52mm,层平均位移为18.54mm,计算所得扭转位移比为1.16。本次统计的31个超限高层结构最大扭转位移比大多集中在塔楼底部,且扭转位移比整体表现出下大上小的规律。
假设楼层扭转角为 ,回转半径为r,楼层平动位移为 ,则在规定水平力下扭转位移比 ,由此可以看出,扭转位移比表达了结构扭转位移与平动位移的相对关系。扭转位移比大不一定抗扭刚度弱。扭转是平面不规则的核心,应尽量减小在水平力作用下楼层扭转角。结构扭转有两个特点,一是扭转为结构宏观指标,不会发生仅某一层扭转情况,因此高层结构一般最大扭矩发生在底部;二是结构扭转转化为构件的剪力和扭矩,其中以剪力为主。
建议把扭转不规则由位移判断条件改为力判断条件。基于扭转产生的效应,即剪力来判断扭转不规则,更加直接反映扭转对结构危害程度。
由材料力学可知,圆柱体扭转应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半径, 为扭转角,H为高度,G为剪切模量。可见扭矩产生的最大剪应力与扭转位移角呈线性关系。非圆柱体也有类似关系。把高层结构简化为悬臂杆,则偏心水平力产生的扭矩最后转化为结构竖向构件的剪力和扭矩。模型MX2为43层框架-核心筒模型(图4),模型中含2层地下室,2层屋顶架构,首层层高6m,其余标准层层高为4.5m,选取外侧中柱分析其在规定水平力下无偏心和偏心率0.05下的内力。
图 4 MX2 模型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建议将《抗规》表3.4.3-1“在具有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两端抗侧力构件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修改为“在考虑与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两端抗侧力构件的剪力之比最大值大于1.2”。根据本文建议的不规则判别条件,重新对31个超限项目进行判别,扭转不规则项数量可由25个工程减少至19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院结构安全顾问”, 如 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土木吧丨下大上小也是承载力突变?广东省院结构安全顾问 本系列希望利用近几年完成的31个超限项目分别探讨《抗规》中6个不规则项的力学概念以及当前执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以供探讨。 本文对近几年完成的31个超限工程项目的结构体系以及高度进行分类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最多,有14个,占总数的45%。房屋高度类别较为均匀。图3表示按《抗规》判别的不规则项类型数量统计,其中扭转不规则占比较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好资料,赞?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