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路桥资料库 \ 沉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

沉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

发布于:2021-03-08 10:23:08 来自:道路桥梁/路桥资料库 [复制转发]

沉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

一、编制依据
       沉降变形观测做为中国客运专线一种新实施起来的事物,在其萌芽阶段一直处于摸索发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沉降变形观测这一工作时,往往前期工作一直在朦朦胧胧中进行的。 沉降变形观测目的主要是预测客专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完工后沉降,确保后续工程能有序、有质的完成。
二:人员要求及配置
       沉降观测做为一项冗长而且很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于测量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项工作;再次对于测量人员必须要固定,不得随意更换。一般情况下,人员配置由组长及组员组成,组长由工程部部长担任,组员包括:测量工一名,跑尺员两名,资料员一名。测量工负责日常的司镜测量,资料员负责内业资料的整理及汇总。
三:测量的基本要求
      1 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2、 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电子水准仪与铟瓦钢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3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2897- 2006 )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 50m ,前后视距差 1  m ,前后视距累积差 3.0  m ,视线高度 0. 5 m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0.4mm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0.6 mm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 mm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0.01mm
4 观测时,一般按后 - - - 后的 顺序进行 ,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1 )往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 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
6 观测前 30min ,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仪器预热。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
7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9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
四:基准网的建立
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对于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墩台监测),一般情况下工作基点埋设于8~10个墩台为宜,同时也要根据现场埋设工作基点,可以适当扩大或减少墩台的联测个数;对于路基的变形监测,在填筑期间控制点一般设在临时马道边,这样可以方便控制点的高程传递,也为测量工作减少不少麻烦,在路基填筑完成后,控制点可以转移到路基两端桥台的 CPIII 点上,无论是在测量时间还是在工作基点的稳定上都可以得到一定的优化。
五、桥涵地段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桥涵变形监测标志的设置
      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1)桥梁: 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
      1)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 C1 、观测标 C2 ,承台观测标 C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 C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2 )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 14m 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 14m 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 0.5m左右的位置;            
    (2)涵洞: 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 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墙两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 涵顶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进行观测的方式。
       2.桥涵观测标规格
各种沉降观测标图示及安装说明如下:

3、观测标的安装保护要求:
(1)各类观测标应按照附图所示标样制作和安装,并进行点号编排,各工程项目部应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观测标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
(2)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各类观测标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4、观测时间及频次要求
1)桥梁
每个桥梁墩台承台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沉降观测,以后根据表4-12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2)涵洞
每个涵洞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沉降观测,以后根据表4-14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    


六、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一)、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2、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
1)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3 Ⅰ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2)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 3)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 个,埋设方法同 Ⅰ型监测断面;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 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 4)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I 型观测断面,平面布置见 Ⅳ型。

       4 、路堑地段均采用堆载预压,采用 Ⅴ型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路桥资料库

返回版块

3.64 万条内容 · 2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你真的会写施工日志和安全日志吗?规范不?

你真的会写施工日志和安全日志吗?规范不? 收录于话题 来源: 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 如有侵权,请联 系删除 如何记好施工日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