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中国古代排水系统真有那么神吗?跨越千年仍惠泽后世

中国古代排水系统真有那么神吗?跨越千年仍惠泽后世

发布于:2021-01-25 13:38:25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100 多年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其实,古代的城市排水系统不仅是一个良心工程,而且还是智慧工程。


01 故宫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都受到了暴雨的“光顾”

新闻里、朋友圈中轮番“ 看海


然而

历经了600多年风雨的 故宫

却是这般景象


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皇家建筑群,

难道真的有“神灵”在庇佑?


其实这都归功于 紫禁城出色的排水系统

在初建时,匠人们就已经对排水系统考虑得十分周祥。



故宫排水系统简介: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故宫的排水,正是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据沈阳一位古城建筑专家介绍,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据其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也是这样建设的排水系统。归纳起来,一句话,整个系统,通过明暗等手段,到达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名副其实的“水龙头”



下雨天的故宫有一个著名的“景观”


 “千龙吐水”



所谓千龙,其实是指各宫殿台基上的排水装置—— 螭(chī)首



“螭”,传说龙之第九子,嘴大,肚子能盛水,是古代的一种神兽。

 

由于故宫大殿台基较高,其上又有栏杆环绕,雨天台基上便会形成内渠。


渠内的水经由望柱下方流入螭首,再由螭首口中孔洞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盛况。


明暗“勾结”的纵横沟渠


雨水从螭首“口中”流出,进入 石槽沟



除了大殿前螭首下面的这些石槽沟,各庭院屋檐下也都遍布着这种地面上的沟。


被统称作 “明沟”



雨水落入到这些明沟后,会顺着沟槽一路通过入水口而 “掉进钱眼”



落入“钱眼”的雨水,汇入地下各种暗渠内。



内外结合不惧暴雨


流入到各种沟渠的雨水,经过支线汇入干线,最后汇总于 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指金水河流经紫禁城内的一段,是故宫内排水系统的主干线。



汇入内金水河的雨水,蜿蜒曲折围着故宫大殿流至水闸处,最终排到 外金水河



02 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皇家园林,与故宫有着同样的排水系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代建筑基本都是木质结构,非常怕水浸泡,因此,在建园之初,就把排水与古建的设计融为一体,这套排水系统至今已经使用了上百年,从未出过问题。即便是遭遇特大暴雨,造成北京局地积水成了“汪洋”,颐和园凭借这些“老物件”,雨过地皮湿,无一处积水。


来到颐和园,在古院落和长廊间行走,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排水设施在哪儿。实际上,每一处古院落的四周和围墙的外面都能够发现不少用来收集积水的“沟眼石”。沟眼石是一种外观呈圆形的石头,下面压着一个同样为圆形的“雨箅子”,地势与周围相比低一些,下面连着涵洞,顺着一条条“暗道”把雨水引到就近的小河或者池塘里。沟眼石与周围的方砖颜色一致,正好又处于院子的角落里,非常不容易被发现。


颐和园内的沟眼石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整个古院落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走势,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助于把雨水引到排水口。一些积水还会顺着墙根的走水口流到外面,距离走水口不远处又会发现一个沟眼石。


颐和园内的排水通道


但是,雨水流入沟眼石后,并不是直接被引到昆明湖里,中间还会有一个环节。——在万寿山前,有不少池塘或者小湖,包括排云殿、清华轩、无尽意轩前的小池塘,以及排云殿东侧山前的葫芦河,雨水会顺着一条条“暗道”先流到这里。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体现出清代工匠的卓越智慧,雨水里面夹杂着泥土,如果直接注入昆明湖,会影响水质。这些池塘或者小湖是“沉淀池”,流速会变缓,夹杂的泥土在这里自然沉降。沉淀池与昆明湖底直接相连,水最终顺着暗道注入昆明湖。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隐蔽的,人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积水就被引走了。


排云殿前的沉淀池


2.  精巧排水设施保护皇家古建


此外,在颐和园里,还可以见到一些精巧的排水设施,起到了保护古建的作用。



在颐和园长廊的西端湖边有一条大石船,名叫清晏舫(俗称石舫),寓意着“海清河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西式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


颐和园内的清晏舫


建造西式船楼时,设计者就考虑到了排水的问题。为了防止船顶被雨水浸泡,船内四角分别有四个空心的立柱,敲上去可以听到“砰砰”的空洞声音。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引导船顶的雨水顺着立柱向下流,最后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到昆明湖中。而如此精巧的设计,从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排水设施的,却通过“暗道”很好地保护了文物。



另外,在慈禧太后居住的处所——乐寿堂,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摆着两口大缸,他们的位置摆放得很奇特,上方正对着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当下起大雨时,房檐上的雨水会顺着这块形状特殊的瓦流下来,呈抛物线的形状,最终雨水正好落入大缸中,起到了积蓄雨水的作用。一场大雨过后,大缸也就盛满了水。等到天气干旱时,便可以发挥防火的作用。那块形状特殊的瓦,也就起名叫“滴头”。


乐寿堂前的储水缸


这些巧夺天工的园林规划设计,用当代的设计眼光看,依然叫人叹为观止。


03

北海团城的特制青砖和水涵洞



2001年,北海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乾隆皇帝戏封的一棵白皮松树)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一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它迅速排水的秘密是什么?


秘密之一是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砖底下的衬砌材料的吸水性极好,类似海绵,所以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下雨天,雨水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地下。若遇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团城上有11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


光蓄水而不流动也会造成积水,第二个秘密就是竖井与竖井之间相连的涵洞了。涵洞高度在8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流到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干旱时让大树慢慢喝。


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


这套距今已近600年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


04


宋代排水系统“赣州福寿沟”


下水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

近年来,全国多地城市遭受内涝被“看海”

“江南宋城”赣州因得益于

古代下水道——福寿沟“护佑”不涝

而广受关注



(上)




(下)



福寿沟砖石结构的内部


位于章江畔的赣州古城墙及古建筑群落,可以看到其中散布了多处水塘,福寿沟位于地下。

八境公园的连接福寿沟的水塘,既能调蓄雨水,又是深受市民喜爱的景观。


用时间和良心打造的千秋工程

跨越千年仍惠泽后世

别问我为啥它的排水好

我只知道

在古代这排水不好

可是要砍头的

在为古代匠人技艺所折服的同时,

更赞叹技艺背后更为宝贵的匠心。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7 万条内容 · 133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五星级酒店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总结(二)

(1)、消防系统 ①消防机房:在具有多业态的综合体内部,原则上要求酒店消防水泵房完全独立设置。 ②设备用房消防系统设置要求:Ⅰ、柴油发电机房及油箱间、锅炉房及油箱间:采用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水喷雾系统等。(规范上设喷淋即可)Ⅱ、变电所、高低压变配电站、计算机房等大型电器设备房采用 FM200 气体灭火系统;Ⅲ、电脑房、交换机房、消控室、卫星电视机房采用简易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该房间入口处设置电磁阀和房间内部探测器联动。部分地方消防部门不认可,审图也不认可,但可作连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