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可视化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这个项目里有答案

BIM可视化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这个项目里有答案

发布于:2021-01-13 15:05:13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大家晚上好,这里是BIM研究。

今日分享的案例,来自杭州市上城区体育中心工程,这项工程的开展伴随着国家对建筑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模式也越发注重高质量增长。面对时代新要求,项目组积极寻求变革,在整个工程建设中 采用 品茗BIM软件 辅助 施工,本文将通过对本次项目BIM应用的具体介绍,为大家剖析BIM落地的方法。



项目概况


杭州市上城区体育中心工程,位于钱江路西侧、候潮路南侧、北师大附中操场北侧。总建筑面积:55090.07平方米,其中地下四层,地上13层,建筑总高度59.90米,地上建筑面积(不含架空层)30622.3平方米。地上功能分区:一层为架空层,二-四层为一般训练房,五-八层为水球馆及其比赛附属用房,九-十二层为篮球馆及其比赛附属用房,十三层为轮滑馆。地下建筑面积22111.65平方米,地下共四层,主要功能分区: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二-四层为机动车停车库设备用房。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刀墙结构,局部采用钢结构。




重难点及解决思路


在本次工程中 ,钢结构是 上部结构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案例分享中的重点。大楼六层水球馆和九层篮球馆均采用桁架钢结构,其中:水球馆平面桁架钢结构从七层楼面21.740m提升至九层桁架层楼面33.500m,整体提升高度11.76m;篮球馆平面桁架钢结构从九层楼面33.500m提升至十三层桁架层楼面49.550m,整体提升高度16.05m。若是在钢结构布局上策划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


钢桁架剖面示意图


之外,本工程屋盖采用双层正放四角锥形网架结构,网架长度多达58.9m,宽达37m,总量约为150t,安装高度位于56.050m~58.550m处,网架节点均采用螺栓球连接。从数据上来看,其屋盖施工之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钢网架架剖面示意图


为解决两层桁架的施工问题,项目组 采用 BIM技术 对钢结构桁架进行深化设计 ,合理处理钢结构各个连接节点,以保证施工现场能够高效、准确的对整个桁架的安装。在安装方式上,基于现场条件,项目组对钢结构桁架采用楼盖下层楼面整体拼装方式, 利用“BIM VR”技术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仿真和虚拟漫游 ,以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和钢结构桁架的安装质量。


为解决该屋盖大跨度钢网架的施工问题,项目BIM团队 运用REVIT 品茗HiBIM软件 本工程屋盖大跨度网架进行建模,合理处理网架各个连接节点 。同时, 针对整体施工方案展开深度分析,运用BIM仿真技术 ,最终采用最经济、合理又符合现场施工环境的胎架滑移法施工方案。



项目BIM运用情况


上述重难点及解决思路的探究,其实我们已将BIM运用的结果公布了,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重点围绕项目两大难点,看BIM是如何具体化解施工难题的。


01

基于BIM的钢结构深化设计


在钢结构桁架层盖的深化过程中,项目组 利用 BIM技术 建工程,创建出桁架结构,H型钢加劲板,高强螺栓,连接板等构件,对整个模型进行组装 。通过建模过程的不断修改与分析,成功构造出了整个桁架楼盖的BIM模型,为钢架构的工厂加工以及现场拼装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过现场实践, 基于BIM技术的钢架构深化设计,大大降低了钢架构加工时的出错率,显著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装质量和效率






02

基于BIM的钢桁架提升仿真模拟


针对钢结构桁架的安装方案,结合对施工进度、安全、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最终选择采用小千斤顶集群整体提升方案。为了验证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 项目团队通过采用“BIM VR”技术,开发了一款仿真漫游软件,实现了施工方案的仿真和施工场地的漫游 ,为桁架楼盖整体提升了参考和依据,为后期现场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03

基于BIM技术的监测设备定位与提升监测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整体提升施工方案,需采用监测设备对桁架结构整体提升过程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本项目采用了基于视觉识别的桁架整体提升应力监测方法,与传统的使用应变计、应变片进行钢架桁架变形监测相比,该方法属于非接触式应力应变测量方法,减少了现场管线的使用,便于整体提升时的受力监测。但施工场地空间狭小,需要对监测设备合理定位以及安装, 在施工之前,通 BIM模型 以及VR仿真,合理排布了监控设备,保证了施工监测工作顺利的进行



04

基于BIM的大跨钢网架屋盖施工方案优选


大跨度钢网架结构自重轻、刚度大、抗震性优良、受力合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空间结构体系。随着网架结构的快速发展,网架结构的施工水平、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也在不断的发展。早期的工程施工以 高空散装法 分条(块)吊装法 滑移法 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计算机辅助 整体提升法 整体顶升法 。对于大多数工程而言,常常有几种施工方法都可以实现网架结构的安装,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关乎整个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

基于上述的几种施工方法,项目组在进行施工模拟之前,首先需要创建好四种拟定施工方案的BIM模型,包括体育中心的主体结构模型以及施工辅助设施模型。其中施工辅助设施模型包括施工方案中所用到的脚手架、卷扬机、顶升支架等等。


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展示方案的预演过程,但要强调的是,为了对方案做出具体的对比,项目组对拟定施工方案的 施工影响面积、高空作业量、施工辅助设施用量 等参数进行统计,还通过 BIM施工仿真模型 得到 所用机械、临时支撑构件用量 等数据,更甚的是,项目组还依此将辅 助设施费用和工期指标 都计算了出来。这些参数的对比可以更直接反映方案的优劣,也为项目组的决定提供了一层可靠的保障。




但这还只是一小部分的对比数据,之后,项目组利用了隶属度矩阵进行了更细化的分析,最终选择出了最优质的施工方案,彻底解决了屋盖施工难题,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基于此,其实我们可发现,BIM的价值体现之处,并非在高大上的虚拟模型里再度凭借幻想找寻施工方案的出口,而是于那些模棱两可的细节里确定最渺小的一个数据,从而依此找到最合适的建工方法。 BIM可视化的背后,看见的不应只是一键拔地而起的3D建筑的华丽,而是背后构筑它的坚实可靠的千万数据。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7 条内容 · 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未来5年BIM将如何发展?

来源: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文:马智亮,侵删! 更多专业讨论,行业资讯,免费资料课程→扫描底部二维码加入群聊↓↓ 马智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设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平台、BIM技术应用、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20)》编写过程中,编写组邀请马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他分享了很多关于BIM未来发展的观点,以下是访谈的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