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天安门的六大秘密,多数人不知道

天安门的六大秘密,多数人不知道

发布于:2020-12-30 11:27:30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它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地方。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其实藏着许许多多惊人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属于天安门的故事!



一、天安门城楼建筑基本构成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


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房分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南北两面共有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


殿内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


天安门城楼上的雕花落地大窗户,雕工精致,朱红基调上勾勒的金色点线,极具大气和贵气。


二、天安门是谁设计建造?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为明初大建筑师(kuǎi)祥。


他出身于工匠世家,精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制图,在建筑学上的创造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大师蒯祥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


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


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宫廷的正门——承天门。


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型。


城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朱棣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占京城,承天门毁于战火。


七年后顺治下令重建,并更名为"天安门",经过这次重建33.7米,广9间,深5间的天安门初具规模。


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使得天安门城楼发生损坏与变形,后在毛主席批准下重建天安门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重建后的天安门,拥有9级抗震设防,即便经历了严重的唐山大地震,也始终岿然不动。


天安门旧照



三、天安门屋顶上的小兽,

有何大来头?


天安门城楼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有正脊一条,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龙吻,另有垂脊8条,在垂脊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


龙吻,又称为"鸱吻",鸱尾的形状呈月形,有点像鱼的尾巴,又有点像鸟,人们当时把它装饰在屋顶上,其作用有"避火"镇灾之意。


此外,屋檐的8条垂脊上各有十个栩栩如生的仙人走兽,最前面的是"骑鸡仙人",之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犬、斗牛九种形态各异的走兽。


它们有的是神物、是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有的则是寓意美好的祥兽,是吉祥雄伟的象征;


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海中异兽,能兴云作雨,故被人放在了屋檐上,成了灭火防灾的"能手"。


天安门上的这些小兽,不只是一种装饰,也代表了中国人融入在建筑中的意识符号与风水讲究,足以见中国建筑学之博大精深!



四、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天安门城楼是1988年1月1日才对外开放的,要知道,此前天安门城楼一直是"游人止步"的禁区。


天安门旧照

1988年,新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以10元一张的门票对外开放,一位商场退休职工高锡武幸运地成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位国内游客。


美国游客卡特夫妇则成了当天登城楼的第一对外国游客。作为纪念,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人员还送给他们一个大红证书和一个景泰蓝花瓶。



五、天安门横幅标语究竟是谁写的?


最原始的两条标语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是由书法家钟灵书写的。


钟毓秀,是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设计者之一,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书写者,中南海怀仁堂前的院子大门、二门、垂花门也都是由他书写布置的。



钟灵 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书法

1921年8月,钟灵出生于山东济南,又名钟毓秀。


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钟灵还只是个年仅17岁的电话接线员。


后来他进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就留在了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


1956年,他拜齐白石为师,钻研国画、书法,这期间,他设计或参与设计的新中国邮票就多达28枚。


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在接到在天安门城楼书写标语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后,钟灵干劲十足,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


夜色中的天安门

在写字之前,钟灵先操起了剪刀,用布剪出宋体字后,再让木工按照一公分等于一米的比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一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


这样标语挂上去,通电后,即便是夜晚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因为那时,解放区虽已流行写简化字的风潮,但刚解放,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写繁体。


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天安门旧照

可是在写字时,钟灵又犯了难。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这对钟灵是个极大的挑战。


由于手头没有足够大的尺子,他就用脚步来丈量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宽度,经过衡量与计算才得出了每个字的大小。


很快第二个问题也接踵而至:


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多,一条9字,一条8个,怎样才能显得对称呢?


细心的他,在实际步测结果中发现,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其实是宽窄不等,中间的门最大,四六间稍宽,三七、二八、一九间依次递减,但在人们的视觉中,却感到左右四间是对称的。


繁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古人的智慧,也给了钟灵灵感。


于是,他决定利用视觉错觉原理,来安排标语字距,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于紧迫,不容钟灵再去细想,结果两条标语的字距不够均匀,并没达到钟灵的理想预期,"政府"两个字,仍然显得过于紧凑。


1950年国庆节,为了突显大国的胸怀,这两幅繁体字标语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后来,为推广简化字,标语又被重新书写了一遍。


但是,无论改几次,字样都没有变,还是钟灵最初写的宋体。



六、国徽背面写了谁的名字?


天安门城楼国徽


天安门城楼的国徽,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19号铸造车间的铸造班长焦百顺与他的同事,根据样稿制做。


1951年,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盛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上,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的第一枚直径100厘米的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而这枚国徽背面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象征国家最高权力,为世人所瞩目,故天安门上的国徽一定要挂得正,这件事情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在他督促下,有关部门派了8个可靠认真的师傅,去挂国徽。


后来为了以示负责,挂国徽的师傅名字全被写在了国徽背面,这一做法也被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 nj1210
    nj1210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2021-01-15 08:56: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屋檐下的清音:一铃檐角自吟风

檐马,又称铁马、风铎。古代中国建筑房檐下容易被燕子等鸟类筑巢,为了驱逐他们就设置了檐铃和铁马。而如今,这却成了古代建筑的象征,更是赋予了传统与美妙的寓意。 “檐铃奏曲响珊珊,尽日重门不启关。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 ” 高翥的一首《春日杂兴》,仿佛让人回忆起屋檐下的一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