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随州南站,听说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银杏叶”?

随州南站,听说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银杏叶”?

发布于:2020-12-04 14:12:04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随州南站新型分叉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张卫 魏剑 刘明 杜新喜 袁焕鑫 王奥迪)
(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0

随州南站

在秋天,它们会变成金灿灿的柠檬黄,在阳光的映照下,全身透亮。来到银杏树下,就仿佛是来到了一片金碧辉煌的天地。


在这个美丽动人的季节,你是否与叶子有了一场约定?


走进随州洛阳镇的千年银杏谷,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在这一时节被尽情渲染。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黄叶,一簇簇、一片片,流泻到眼底,色彩深浅有致。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保持着激情燃烧的烂漫风光。


┃ 随州银杏谷


银杏树下,金叶纷飞。而我们想让您一走进随州,就能看到那金色的风景,于是随州南站应运而生。在那儿,你或许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银杏叶”。



设计师将“银杏树下” 的自然意境融入建筑,让旅客获得独特的空间体验:树状结构体系营造出森林一般的空间,挺拔的树状结构与动态屋面发生最直接的视觉关联,清晰地表达结构传力的逻辑。




树状结构

与空间营造


我们通过对银杏

叶片的抽象与重构,得到

了构成空间的基本“叶片单元”。

每个单元尺度为 27X24 米,覆盖面积约 648 平方米,采用 24 个完全相同的叶片状单元体建构成站房主体空间。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优化:每 4 个小单元屋面分组合并,形成六组连续的曲面屋顶,结构更为合理,同时也降低了建造难度,有利于控制建造成本。

┃  ? 施峥



┃ 每 4 个小单元屋面分组合并,形成六组连续的曲面屋顶


富有韵律的自然曲线,轻盈灵动的建筑形体,使得建筑内外空间浑然一体。叶片状单元体集建筑、结构、采光于一体,光线透过薄膜将内部构造徐徐展现。

?丁烁




室内 外光环境


车站室内光环境的舒适性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单元体顶部设有采光天窗,通过透光膜的过滤产生柔和的漫射光,避免了眩光和阳光直射,室内照度也更均匀。


┃  ? 施峥


我们通过照明模拟计算确定天窗面积,使得候车大厅在白天即使是阴天都可满足照度要求。阳光透过顶部天窗洒落在“叶片”单元体腔内,光线漫射形成一个个金色发光体,营造出“银杏树下,金叶纷飞”的空间意向。完美展现了叶片温润、通透的质感。自然光线引入,使建筑空间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夜间则通过设置于透光膜腔体内的 LED 灯点亮形成发光体,传达出中国传统 “灯笼”意蕴,进一步增强了车站的标识性和引导性。





新材料与新工艺


这种空间效果的形成,关键在于覆盖在单元体外侧的ETFE 膜材的性能。为了满足75% 的透光率、漫反射、金色这三个基本要素,我们几乎找遍了全球的供应商,在最后关头,德国ETFE膜材生产商答应为我们定制这种材料。



ETFE膜材拥有良好的耐久性、阻燃性及透光性能,但是对拉力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为保证“叶片”最终形成饱满、光滑的曲面形态,项目团队需要对索网系统和膜材的张拉有着极其精准的控制。我们和施工单位一起联合大学科研团队,深入研究膜材力学性能及索膜受力体系专项技术,依托 BIM 及 3D 现场扫描技术,对相关节点及构造进行了多处优化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措施,精准完成 “叶片”各部分组件的设计与安装。




高舒适性的空间体验


当你乘车来到随州南站的高架落客平台,仿佛置身于银杏树的丛林,这个挡风遮雨的车站半室外空间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当你走进随州南站,令人舒适的柔和均匀的天然光线透过“银杏叶片”散发出来。



候车大厅非常安静,语音广播格外清晰,没有火车站常见的噪音困扰,这得益于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单元体的膜材所具有的良好的吸声效果。



最终,“银杏叶片单元体”成为了整座建筑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富有韵律的结构单元,柔和的光线、温润的质感,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边界,诠释着崇尚“天人合一”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


? 施峥




杏叶一地黄


在尚未猛抬头撞上这金光耀眼的银杏树林之前,怎能说已欣赏了这醉人的美景。那金色的扇叶,像远方寄来的彩笺,满地金黄,满停芬芳。


┃  ? 施峥


而我们,在 随州南站 等你的来访……


设 计 团 队


建筑设计: 李春舫、尹博维、龙淳、蒋哲尧、盛毅
结构设计: 魏剑、张卫、刘明
机电设计: 陈柳青、李严、黄亮、吴平、李玲

景观设计: 黄浩丞、李昕




1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1 万条内容 · 10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结构穹顶发展历史及经典案例赏析

穹顶,常被代指为宽阔厅堂上空所修筑的半球形或多边的曲面形状的顶盖。在历史上,第一座著名的穹顶结构即是古罗马的万神庙,当时的古罗马人应用混凝土拱券技术构造出了直径四十余米的穹顶,突破了当时的建筑概念,使穹顶技术开始替换原来的平屋顶,成为西方教堂、宫殿建筑的主角。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问题,万神庙的穹顶很是沉重,要通过整体连续的承重墙来负荷,可以说还是不成熟的雏形的穹顶技术。直到6世纪中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穹顶运用帆拱的新技术,才让穹顶建筑开始摆脱承重墙,开始形成延展复合的空间,实线了实际作用和宗教美感的统一。在此之后,古代砖石穹顶技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达到鼎盛,但限于材料的局限性,穹顶规模也陷入了瓶颈,可以说要建造更高更大的穹顶不再是砖石材料所能满足的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