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常被代指为宽阔厅堂上空所修筑的半球形或多边的曲面形状的顶盖。在历史上,第一座著名的穹顶结构即是古罗马的万神庙,当时的古罗马人应用混凝土拱券技术构造出了直径四十余米的穹顶,突破了当时的建筑概念,使穹顶技术开始替换原来的平屋顶,成为西方教堂、宫殿建筑的主角。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问题,万神庙的穹顶很是沉重,要通过整体连续的承重墙来负荷,可以说还是不成熟的雏形的穹顶技术。直到6世纪中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穹顶运用帆拱的新技术,才让穹顶建筑开始摆脱承重墙,开始形成延展复合的空间,实线了实际作用和宗教美感的统一。在此之后,古代砖石穹顶技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达到鼎盛,但限于材料的局限性,穹顶规模也陷入了瓶颈,可以说要建造更高更大的穹顶不再是砖石材料所能满足的了。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之下,越来越多复杂结构的设计分析也成为了现实,穹顶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薄膜穹顶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七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薄膜穹顶主要有三种形式:(1)骨架式薄膜穹顶;(2)充气式薄膜穹顶;;(3)张拉薄膜式穹顶。由于充气式薄膜穹顶存在一些缺陷(如为防止因空气压力不足而损坏结构,时刻需要有充气设备来根据室内压力及外荷载的变化不断补充空气,维持所需的压力;存在人感觉上舒适感的问题;恶劣天气维护比较困难等),所以逐渐被淘汰,而只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中。
自80年代以来,又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穹顶形式:张拉式穹顶。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是索穹顶结构。美国工程师Geiger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其由连续的拉索和不连续的受压立柱构成。他发现这类结构随着跨度的增加,重量并不明显增加,是一种效率极高的张力体系,合乎自然界的连续拉和间断压之客观规律。整个结构中除极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拉力状态。同时,正是由于张拉式穹顶结构的出现,它和薄膜组合使用,展示了更高的结构效率,使得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张拉薄膜式穹顶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
穹顶的新结构如网壳穹顶、张拉式穹顶、悬挂式穹顶和气承式穹顶等开始在现实建筑中得到应用,各种新材料如轻质板材、膜材和玻璃等使得穹顶在体现结构美感的同时,能够建造出更加富有特色的多样化的造型。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这么好的资料,哪里都看不到啊,只有土木在线!
感觉很高大上,学习了。
回复 举报
不错啊,感觉很高大上,学习了,受益匪浅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