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以“铁公基”为代表的老基建,还是以融合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交通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从老基建到新基建,交通行业已经被赋予了全新内涵。过去,老基建中的交通,主要涉及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新基建中的交通则已经上升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只是多了“智能”两个字,但却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更是智能交通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全方位促进。
事实上,近年来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在持续推进,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BIM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与交通行业的融合也日趋深入;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入选新基建,无疑将进一步驱动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升级。数字化技术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义,智能交通在新基建浪潮下的技术框架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
成为新风口智能交通建设的基本逻辑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把智能交通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先选择,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治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安全保障等,智能交通逐渐成为推动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抓手。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领域近年来所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码。去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正式发布,给未来智能交通的建设确立了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
事实上,数十年来智能交通的发展一直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当技术创新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这些技术就会逐渐与交通行业相融合,推动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到今天的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直都沿袭这一发展脉络。在2000年之前,智能交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位置服务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突破;2000年至2010年,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等逐渐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逐渐成为智能交通的发展重点。
智能交通建设涉及众多新兴数字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的迭代升级,更会给未来交通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带来全面提升。具体来说,交通行业数字化可以分为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业务流程数字化,其中基础设施数字化主要涉及IoT、5G、机器视觉、雷达等感知联接技术;业务流程数字化则设计云计算、大数据、AI等。这些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所带来的智能交通发展,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还包括交通运输装备的智慧化和出行服务的便捷化,进而推动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络、人与人之间的广泛链接和高效互动。
因此,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交通行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整个ICT领域的一个重大机遇。如果说过去“钢筋水泥”是交通行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新基建”浪潮下,数字化技术才是智能交通赖以发展的基础支撑。
进入深水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这样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集中在数字化技术的单点应用上,比如高清视频、ETC等;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行业正朝着一体化的综合立体大交通方向发展,真正走向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监管运营一张图。
在深圳机场,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并全部实现了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一张脸走遍机场”和全流程自助乘机的全新体验已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旅客画像、数字化连接、商业服务转型、个性化服务等,深圳机场已经构建“服务一条线”,进一步改善了旅客体验。
而在深圳机场运控中心的IOC(智能运营中心)大屏上,航班放行正常率、当日航班执行情况及航班进出港情况等信息一应俱全,机场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就可以实现对空侧、陆侧及地面交通全局精准可视、智能精准预测、多域高效协同,真正实现了“运行一张图”。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还以智慧机场安保控制中心(SOC)为牵引,从地面到空中,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构建了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真正做到了“安全一张网”,实现了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异常事件高效处置,安全态势全局掌握。
在去年取消高速公路升级收费站过程中, ETC自由流收费一体化智慧站点解决方案,更是融合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不仅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还在大数据稽查、统一运维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加速了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在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智能交通建设早已不再是某一项技术在某一个领域的深入应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首先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数字基建在交通领域的落地;其次要统一布局,构建产业竞争力,以实践沉淀标准;第三要构建安全基石,支撑智慧发展;第四要建立创新发展激励机制和技术试点容错免责机制。
只有通过这几项举措的综合运用,才能加速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应用,进而帮助交通行业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真正让智能交通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切入点。
践行新基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如何落地?
相比较交通数字化转型,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提法,不仅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进化,更是智能交通作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强化。如果说过去智能交通建设是交通行业的“家务事”,那么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大棋局中的关键一子。
正因为如此,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地,更加强调交通行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提法可以看出,它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服务于交通行业的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建设围绕人流、车流和物流服务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智能交通基础实施建设,还离不开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
对此,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四层推进创新突破与试点示范:
首先,在端层面,通过智能化终端的部署,实现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及多种交通要素状态的全方位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实时化、全天候采集、识别、监测及安全保障,在通过边缘计算,全面提升智能交通的近端综合感知,决策与控制。
其次,在联接层面,借助高可靠、大带宽、低延时的通信系统,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构建无所不在的联接。这里既有面向车路协同的通信系统,也有下一代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系统和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
第三,在数字平台层面,构建高可靠、开放的交通行业数字平台与算法模型,实现交通行业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和联动;打造统一的交通行业数据共享、数据治理平台,为构建交通需求与运力相关等相关算法模型提供基础支撑。
第四,在行业应用层面,构筑基于开放创新的基础软硬件之上的行业生态,以创新、政策、资金牵引应用生态向开放创新的体系发展。除此之外,在行业应用中,还应加强ICT生态与交通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互动,推动整个智能交通生态的发展以及建设。
天玑科技要做的"智慧工程"其实也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表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是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施工BIM应用
返回版块4914 条内容 · 28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表示,“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引导、良好市场机制以及发挥行业主观能动性,是新基建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 智慧金融应该“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为引导”。认为在智慧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当从社会多方金融科技参与者的角度,发挥各自的作用,守住各自的优势,协同推动智慧金融服务的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