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相变制冷中的循环流动工质—制冷剂的优劣有很多指标,比较重要的指标一般都会在产品的包装物上加以明示,例如纯度、酸份、蒸发残留、水份等,但有一重要的指标—不凝性气的含量却很少在产品上加以标识。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仅是因为制冷剂产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外商对NCG既“制冷剂用氟代烯烃不凝性气体”的含量十分关切和重视,同时不凝性气体的含量直接对空调制冷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比有着重要的影响。
普遍的是国外对NCG与制冷性能关联性方面研究要比国内起步更早也更为全面,但在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过很多研究,例:沈子信在《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5(2)65-69)发表的《不凝性气体对制冷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指出“经实验发现,在制冷系统中9-10%的不凝性气体存在可使制冷量下降50%”;重庆大学王思恩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不凝性气体对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影响》的文章中指出“1%的不凝性气体会导致制冷机组换热系数下降约60%”。由此可见制冷剂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溶于制冷剂中不凝性气体的主要成份和比例基本与空气中的成份和比例接近。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和氧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溶于制冷剂中的不凝性气体会随制冷剂注入空调系统中时一并被注入。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对制冷系统是极其有害的,它会使系统热交换性能大幅下降、冷凝压力提高、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能耗大幅增加、制冷效果恶化同时也引起衡量空调综合性能的能效比不达标更严重时会损坏整个空调系统。而这些溶于制冷剂中的不凝性气体一般都是在生产和分装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被融入的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溶于制冷剂中的不凝性气体仅管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着的。笔者经对国内多数制冷剂生产厂家的制冷剂使用GB/T33063-2016《制冷剂用氟代烯烃不凝性气体(NCG)测定通用方法》测定,原料中其不凝性气体的含量约在1.2—1.5%(V/V)间,且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95%以上含量的不凝性气体为氮(N2)和氧(O2)且氮(N2)和氧(O2)的含量比约为3:1左右。而在分装成一次性使用钢瓶和气雾罐包装中,由于容器的净化处理是无法使其完全真空故分装的过程是不凝性气体再次累加的过程,因此脱除产品中不凝性气体的含量进而提高制冷剂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将成为获取用户的另一重要途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14.63 万条内容 · 8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R404A与R22系统的差异及注意事项1、R410A制冷剂需要采用合成冷冻油(POE),由于POE油吸湿性高,易发生水解,相对 于R22来说,R 410A系统对水分含水量要求更为严格。 2、灌注量方面,在换热器结构减小后,R410A系统相对R22系统灌注量减少约20%~30%。R410A 系统的总传热特性比R22大,传热效率高,换热器可小型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昨天与一个业内同行,也是一个从上海来的顶级工程师兼我们的三低一高生产企业的首席技术在讨论一个问题…不凝气对关键制冷性能的影响,技术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用数据说话,他在了解我们的设备后说了一句话"你们在布局一个很超前的技术“。他举例说他在很多大型超大型制冷设备丶深冷设备方面别人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他们却能超越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对设备启用充制冷剂前的抽真空程度上是绝对认真的。别人抽一二个小时他们会抽上一整天,别人用国内优良的真空机他们会用世界顶级的真空机,这一切就是在追求和接近绝对真空,也就是不凝气和水份,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内是没有一家企业的制冷剂能达到好用的标准最多也只是能用,因此在一些关键设备上也只能化高代价用进口制冷剂。他说,抽真空,假如把真空度分成十等分,抽去其中的8份很容易而抽取后面2份很困难而且越到后面越困难,整个抽真空时间的90%就是为了抽最困难的那十分之一,假如我们化了这么多时间去抽真空而这种努力却被制冷剂中的不凝气和水份给毁了岂不是功亏一篑。他是对的,老外喜欢用低不凝性气体、低水份的制冷剂也是对的,买价高一倍的高纯制冷剂更是对的。他进一步的阐述到,看似买便宜的高不凝气高水份的制冷剂省钱,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后期的能耗支出、设备维修的损失是远远要超过省来的钱。这也就是进口制冷剂的份额在国内并没有被压缩反而在增加的原因吧。但相信迟早有一天,随着人们的意识的改变和对品质的追求,"能用"将被"好用"替代也将成为必然。只是看谁在超前的布局,谁在内卷的这个“卷“中先跨越。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