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极端环境中的建筑

极端环境中的建筑

发布于:2020-08-06 15:48:0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自古以来,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一直起着抵御恶劣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区域不断扩大,诞生了许多在极端环境中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保障了人类的安全,也提供了人类能够探索环境的可能性。

01

极地建筑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气候极端恶劣,年平均气温为-25℃,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为了探索这片白色大陆的奥秘,世界各国相继在此建立了南极科考站。


图 1 比利时南极考察站


图 2  德国南极考察站

      我国也相继建立了多所科考站,2014年建成的泰山南极科考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为避免被积雪掩埋,整体架空设计,颜色采用中国红,平面为正十六边形,分为人员活动层和设备层,建筑面积370平米,可居住20人。

      “泰山站”结构形式为空间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结构选用耐低温钢材09MnNiDR,在国内设计、深化制作、全部预拼装并完成相关联动检测后,再拆开打包运至南极。由于气温过低时难以保证焊接质量,现场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楼面结构板采用18mm厚承重定向结构刨花板,固定在轻钢龙骨上,楼面装饰面板为12mm厚强化复合地板; 墙面外层为100mm 厚聚氨酯复合板,内衬75mm厚岩棉复合板,宿舍设断热三玻中空采光窗,屋面为氟碳涂层彩钢夹心板。预计供暖后人员活动层的温度可以达到20℃。

      “泰山站”的建立将成为我国南极科考的前沿支撑,进一步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图 3  南极泰山科考站

02

山巅建筑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图4) 位于海拔2275m的意大利梅斯纳尔山之巅,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项目包括一个斜坡连接的展览空间、数个临时展厅和一个小礼堂。具有240°视野的观景平台则建在山峰背面的岩面上,可将整个白云山区甚至阿尔卑斯山脉都尽收眼底。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米,为半地下结构,整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浇筑.室内墙体厚度约40~50cm,主体结构则达到70cm厚,以抵抗周围土层的压力。多达400多个的外观和内饰板则为预制混凝土结构,以与周围的景观呼应。博物馆的下部则为带有可调支架的钢结构支撑。建筑室内维持着较为恒定的温度,宽大的窗户让自然光深入室内,为游客带来叹为观止的体验。


图 4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

      皮拉图斯山是一座俯瞰瑞士中部名城琉森(卢塞恩)的阿尔卑斯山峰,由数座山峰组成,整个山体位于上瓦尔登州、下瓦尔登州和琉森(卢塞恩)州交界处。皮拉图斯山顶酒店(图5)建于1890年,酒店包括27间客房、3个套房、餐厅和酒吧。这座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美景的酒店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图 5 皮拉图斯山顶酒店

      此外,还有很多古代建筑都修建在常人难以到达的山巅之上,一起来看看吧~~


图 6  河南洛阳老君山宫殿


图 7  浙江建德大慈岩寺


图 8  希腊西蒙岩修道院


图 9  西班牙昆卡古城

03

沙漠建筑

      响沙湾莲花酒店(图10),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以北,包头以南,背靠库布齐沙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900平米,从形态上看像四层建筑,实则是有四环的单层建筑,每一环之间都有足够的距离和高差。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犹如一朵巨大的白莲花。


图 10  响沙湾莲花酒店

       为了保证沙漠施工的可行性,结构施工采用钢板将流动性非常强的沙丘层层固定,建筑内外墙体均采用轻钢龙骨结构,由构件工厂预制,运至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屋面采用膜结构,以减少建筑能耗,收集利用雨水。一片片犹如蝉翼的膜结构作为独立的遮阳体系,在夏天可以为酒店创造出绝佳的舒适环境。

      沙漠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往往成为设计师们发挥创意的地方,下面就是一些建筑师的作品~~


图 11  沙特阿拉伯石油研究中心


图 12  美国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 13  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约书亚树公寓

04

水上建筑


图 14  图里蒂斯灯塔

       图里蒂斯灯塔(图14)位于希腊基克拉迪群岛安德罗斯岛附近,孤独的矗立于一块风化岩石之上,构成了一幅奇幻的景象,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世界尽头”。这座灯塔始建于1887年,塔身高约7m,照射范围为11海里,照亮了120多年的航海之路。图里蒂斯灯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惨遭摧毁,1994年,“希腊船王”古兰德里斯家族出资重建灯塔。灰白色的塔身矗立在同样颜色的岩石上,似乎与之融为一体,就像从海面上“长出来”一般。映衬深蓝的海面与偶尔掠过上空的海鸥,有一种苍远寂寥的美。


图 15  丹麦哥本哈根“和平之家”(方案图)

      这是著名建筑师石上纯也在哥本哈根设计的“和平之家”,坐落于丹麦哥本哈根的海湾,既是一个游客中心,也象征着“和平”的标志。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以积雨云的形式建造在海中小滨,漂浮在水面上。外部的海水被引入室内,参观者可以乘坐圆形小船游于整个空间。上部建筑设计为薄壳结构,建筑内部高低不同,创造出非常丰富的空间,通过阶梯可以下到海平面以下,然后通过另一个出口回到地面。

      还有各色各样的建筑,在波光荡漾的水上翩翩起舞~~


图 16  塞尔维亚湖心小屋


图 17   阿布扎比海上卢浮宫


图 18  阿姆斯特丹水上住宅

05

地下建筑

      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图19),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天马山深坑内。酒店下探地表88米,依附深坑崖壁而建,是世界首个建造在废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

      酒店总建筑面积为61087平米,地上2层、地下15层(其中水面以下两层)。酒店主体结构下部坐落于坑底基岩上,上部和坑顶基岩(及部分裙房) 相连。主体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坑顶采用钢桁架作为跨越结构支托上部2 层裙房的部分结构。

      世茂深坑酒店项目因为地质条件特殊,建造过程无经验可借鉴,论证方案耗时7年,经过8年的开发,项目建设团队克服了64项技术难题,完成专利41项,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


图  19  上海松江世茂深坑酒店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空间资源越来越有限,地下建筑不仅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还可以与环境完美融合,因此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下面就是一些实例。


图 20  瓦尔斯(Villa Vals)私人别墅


图 21  斯洛维尼亚 Postojna洞音乐厅


图 22   日本东京下水道工程




      看完这些极端环境中的建筑,小编由衷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此渺小,但这些建筑,也正昭示了人类的进取和探索精神,使得人类文明可以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不断延续下去。

声明:部分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极端的环境造就精典的建筑,学习了。

    2020-08-07 08:07: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型商业结构设计小结

       大型商业往往有其自身的结构设计特点。       一般大型商业的平面布置都会充分利用中轴线上的商业流线,将店铺布置在商业流线的两边,尽最大可能利用人流流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