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聚落重构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聚落重构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发布于:2020-07-23 14:50:2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在此考古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原始聚落生活,被称为“江南文化之源”。博物馆的设计提取了聚落的原始居住图景和江南房院格局,通过对“聚落和院落”的重组演绎,与遥远的文明建立起跨时空的默契。场地内保留了大片原生旷野和水系资源,周边环境的自然肌理通过合理的转译融入到建筑形态当中,因此 整个建筑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隐匿于自然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建筑对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尊重。



 

| 整体鸟瞰 | 


| 遗址公园与博物馆 |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马家浜文化因发掘于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至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及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项目位于马家浜文化遗址东南角,根据当地政府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的规划构想,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以“国内一流、国际影响”为建馆目标,是一所以马家浜文化为主题,强调科普性、知识性、教育性的史前文化博物馆。
 

| 遗址及建筑区位图 | 



形体生成及功能布局
Functional Layout

建筑通过几个简单纯粹的原型单元体拼接组合,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游览序列,就像原始的聚落一样,每个单体之间形成了迂迂回回的小路。博物馆的展览、休憩空间沿着这条路径展开,入口处通过一个角院拉开博物馆的浏览序幕,有一种沉稳大气的代入感。进到门厅后正对着主展厅,而主展厅紧邻的天井两侧穿通,重叠着三重空间:门厅、天井、休息厅和远处的遗迹。一条狭长的通道引导着人们沿着转向东侧继续前进。空间随着行进变得愈发明亮开阔,茂盛的农田在眼前横向展开,远处青年雕塑家的作品与室内空间形成对景,建立起一种静默的对话。博物馆的研究办公、库房区间沿南侧布置,与参观区域相隔离,相对静谧。

| 马家浜文化原始聚落场景复原 | 

| 生成过程演示 | 

| 拆解轴测 |


| 模型效果 | 


| 平面图 | 


意象与材质
Intention and image

基地周围遗址出土的陶器,是马家浜文化的典型特征,我们通过运用陶土色的清水混凝土,还原出一处具有原生态质感的远古文明展示“容器”。阳光帮助刻画出细腻的建筑细部,在几个简洁的庭院空间里,无时无刻不在为建筑带来改变。不同于光洁的现代立面材质,这种粗糙的、经过原始手段处理的材料,使其更容易接受时间和大自然的影响。在不同气候下,随着温度、湿度、以及时间的差异,墙面也变幻着不同的色彩。仿佛有了生命般,融入这片田野。

| 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陶器 | 


| 陶土色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 | 

| 陶土色现浇混凝土外景 | 

| 陶土色现浇混凝土墙体延伸室内 |



空间特色
Function and rationality

游廊:时空长廊
游廊的东侧是城市,西侧是马家浜文化遗址,东西两面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时代,穿越其中犹如置身于时光长廊。游廊同时也是各种功能的中枢场所, 南北两侧分布着各个展馆、多功能厅等空间。

| 入口大厅实景 |

庭院:转折空间
建筑形体间自然形成了五个庭院,形成了室内功能交接处有趣的过渡,在空间转承启合的节点处,形成了每个庭院独特的性格,点缀并丰富了整个建筑的空间体验。

| 庭院:聚落的留白 |


| 各庭院实景 |


| 剖面图 |

观景台:与遗址对话
朝向马家浜遗址方向,是一面全景打开的视窗,作为参观的终点,序列在此被推向高潮,吸引着人群走向遗址。

| 博物馆与遗址关系 |

| 遗址公园与博物馆 |


| 朝向遗址公园的观景露台 |


| 休息区露台望向遗址公园 |



结语
Epilogue

聚落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模式,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产物,在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设计中,我们秉承着这一份与原始社会共同的默契,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容器”和“场所”,将马家浜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物质遗存一并呈现给公众。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建设单位: 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地点: 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文化遗址东南

建筑面积: 7840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16年

建成时间: 2019年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一院

设计团队 曾群、吴敏、李荣荣、马忠、冯婉垚、陈伟鹏、孙嘉秋

结构团队: 陈曦、奚嘉锴

给排水团队: 施锦岳、季兴立

暖通团队: 周谨、边争

电气团队: 谷屹岩、陈蓉瑛

建筑摄影: 章勇


注:本文转载自“曾群建筑研究室”微信公众号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博物馆的设计提取了聚落的原始居住图景和江南房院格局,通过对“聚落和院落”的重组演绎,与遥远的文明建立起跨时空的默契。场地内保留了大片原生旷野和水系资源,周边环境的自然肌理通过合理的转译融入到建筑形态当中,因此 整个建筑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隐匿于自然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建筑对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尊重。值得借鉴。

    2020-07-24 08:50: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停车楼上“长羽毛”?扒一扒“网红”建筑背后的“不网红”事务所

会呼吸的大楼:德国科隆这座停车楼如羽毛般轻盈 ? Tobias Vollmer 最近被德国科隆的这座停车楼迷住了 轻盈、透明、梦幻 3000 多块激光切割面板 有机排布于S型的建筑表面 恍若半透明的羽翼 极具诗意地阐述着光的可塑性 夜幕下 从建筑里面微微泛出来的黄色灯光 尤其动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