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高密度
高速度和高密度已成为深圳的代名词,深圳是地处亚热带的中国城市。 即使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珠江口东侧的这座大城市的人口和建筑密度仍在迅速增长。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居住和工作已成为城市的日常。 城市里的休闲甚至是教育也都被带进高空之中。
红岭实验小学以及其周边城市的所在地原本是福田区西北部的一座名为安托山的小山。这座小山在城市里很有名,因为它为城市填海工程提供了大量的花岗岩土石方,最终山体被基本削平,只剩下一小部分在学校的西侧。在采石作业逐步退出后,其余场地被平整成城市开发用地。
红岭实验小学的建设场地约为100米见方,原规划为24个班的小学,由于学校场地不足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的教学班已增加到36个班,总建筑面积为原规划的两倍。建筑容积率超过3.0。
除此之外,东南角的地铁让路、道路退缩及规范上对日照间距(虽然在亚热带气候的南方常被质疑,但这仍然是一个强制性的要求)的规定,使得建筑设计面临诸多空间上的挑战。
垂直机制
因此,校园垂直方向的设计策略变得至关重要。24米以上的学校建筑物(低层和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划分数量)已在深圳的小学中广泛使用,但其副作用是垂直交通过多和强制封闭的消防楼梯阻碍了学生的互动。
在红岭实验小学的设计中,建筑师努力将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以创造水平交往和在建筑/景观空间上回应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建筑被分成东、西两个不同高度的区域,几乎可以完全覆盖可以建设的用地,平面上以两个镜像的E字形连接。
西半区利用学习单元之间的强制间距创建出了两个曲线形边界的“山谷”庭院。
庭院下沉至地下一层,结合由道路退缩距离中取得的边坡绿化,为地下一层的文体设施和餐厅空间争取充足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下沉庭院通过缓坡和露天阶梯剧场,与架空、自然起伏的底层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的地景儿童乐园。200米的环形跑道和运动场位于建筑东半区三层屋面,与西侧主教学楼的三层相连,方便在二、三、四层的学生在课间通往运动区域。
运动场下方是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礼堂,悬挂在地景乐园中的半户外泳池上方。主教学楼的第四层和第五层分别是课外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而屋顶是学校的园艺农场。
单元组织
学习单元——传统的课堂,是小学生们学习和交流的基本空间单元。建筑师在水平的E形平面上构想了成对组合的鼓形平面的教学单元,以适应深圳所处的亚热带气候,避免阻碍隔通风。每层12间教室分成3列,6对一组。每个单元对组合可以通过开闭连接部的灵活隔断,以满足合班和分班等不同空间需要。
与传统的矩形教室相比,鼓形平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也更有利于多种学习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学习单元的有韵律的折叠曲线和庭院的自由曲线构成了线性活动空间,为孩子们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半户外活动场所。
建筑师利用场地南北之间的高度差,在每层三排列学习单元之间做1米的斜坡连接,并在E形平板上创造了地景式行进体验。
最终,悬挂在两个“山谷”庭院中间的两座钢梯花园桥,连接了庭院的不同楼层,为“山谷”增添了独特的观赏和游戏体验。
“山谷”庭院,动感的水平层板,疏松的单元组织以及植入的有机绿化系统是对高密度和亚热带南方气候回应的建造策略。此外重要的是,建筑师希望通过红岭实验小学的建造过程和结果,能进一步探索高速发展之后的高密度城市公共性设施的全新空间范式。
总平面图
底层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轴测图
E形平板模型
山谷庭院
示意图
模型
地式乐园
设计策略
建筑师:广州源计划(建筑)事务所 (O-office Architects)
地点:深圳
项目建筑师:董京宇,陈晓霖
主建筑师:何健翔,蒋滢
设计团队:吴一飞,张婉怡,王玥,黄城强,曾维,何文康,蔡乐欢,彭伟森,何振中
面积:33721.0平方米
年份:2019年
摄影:张超,吴嗣铭,黄城强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建筑学院】建筑立面十八式,你用过几个?来源:不止于筑 (ID:morethanarch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建筑师看到本文 表示这些套路都用过,非常实用有效果 你用过几个? 本文是一篇从构图、形式上出发的语汇字典,目的是对缺乏设计语汇的同学提供一个有效的立面参考大全,无关乎设计方法论,亦和市场环境下受规划、甲方等各因素影响下的实际操作有一定区别。 废话少说,先说结论:平时要有强迫症的归类整理习惯,形成自己的数据库,用到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大量浏览,才能有好的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天桥设计的很有创意,内部的学习单元的有韵律的折叠曲线和庭院的自由曲线构成了线性活动空间,也很好看
回复 举报
来自 土木在线APP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