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将其与机器人全站仪综合应用于项目中,实现了BIM价值的最大化。机器人(自动)全站仪是一种随光电技术、精密机械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智能化测量系统,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与测距、自动目标跟踪、自动记录于一体的测量平台,包含测量仪器硬件以及图形导入、坐标选点、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其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针对上海某大型旅游度假区主题乐园场地地下管线和结构以及景观、设施施工的复杂性,本文对 BIM技术 在场地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实现BIM技术各项功能价值,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同时,对BIM模型与机器人全站仪综合应用于场地地下管线和结构的测量放线、竣工检查、验收等工序进行分析总结,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某主题乐园场地范围包含各建筑单体以外区域,主要划分为300和350两个区域,总占地面积约为5.7万m2,其主要包括景观湿地、巡游路线、喷泉、廊架、垂直花园以及各单体周边区域的景观元素,专业内容涉及市政(场地整平、雨污水管线、铺装),场地动力(动力系统管线、水处理站、喷泉),场地开发(覆土和土工泡棉、硬景、10余个景观构筑物、灌溉、种植),地下电气和水暖管线、消防、电气(照明、动力、创意娱乐、游艺等)。场地施工分区如图1所示。
图1场地施工分区
1.2工程难点
场地工程属于本游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承包商的国际工程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场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且分布广,专业承包商和材料多样化、工期紧,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高;IFC图纸深度不足,漏缺碰严重,变更频繁,深化设计工作量大,存在大量专业综合协调问题,亟待采用三维可视化手段与中外设计师沟通协调;施工相对参考坐标少,精度控制难度大,测量放线量大,精度要求高。地下管网空间布置复杂,排布密集,管线及各类检查井、阀门、拉线盒的控制放设点位约8235个,与其他园区管线对接的竣工信息测量点位约1268个。各类景观设施造型奇特、铺装复杂,场地景观设施、铺装、种植等基准坐标点位多达10810个,竣工信息测量检查又使测量点位大量增加,需引入高效便捷、精度可靠、过程投点质量稳定的测量放线工作方式。
2场地信息化模型
2.1三维协调设计
本项目采用Autodesk Revit(Structure,Architecture和MEP)平台实施三维协调设计。根据BIM实施规划,明确场地建模团队组织架构和工作分工,指定1名负责人全面负责模型的建立、设计协调、深化图制作以及现场技术支持等工作,设置建筑、结构、机电MEP等专业模型协调员组成三维协调设计团队。各专业间采用工作集或链接模型的方式进行协同设计,各专业设计者在规定时间频率内上传各自更新的内容,其他设计者即可实时查看其管线布置情况,通过三维空间模式下的可视化设计方式,优化排布各专业管线,或者通过给其他管线的工作集所有者发送实时请求的方式修改其他专业管线的空间排布,在各工作周期内,完成各专业设计的同时也实现了专业间的协调,提高模型协调效率。在建模后期,各专业模型已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为保证模型充分协调,可链接所有专业模型自动执行碰撞检查,依据碰撞报告进行协调避让和空间优化。
场地模型建立主要依据IFC图纸及变更、材料报审参数进行,同时,满足技术规格书、现行设计施工国标规范要求。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设计变更频繁,材料采购周期长,现场改动多,为保证场地信息化模型准确可靠,充分协调和信息整合完整,要求模型处于实时更新状态并及时将变更信息以工程联系单或设计变更的形式通知现场,避免施工错误造成返工。在项目施工的中期阶段,场地模型已达500MB。
场地巡游路线管线最为密集,各专业元素多,铺装要求高,演艺、景观场景复杂,是三维协调设计的重点,并且,为营造美妙的乐园氛围,电气系统管线和终端种类繁多,管线的埋置深度和平面路径与其他系统如电气排管包封、拉线盒、电缆井、水系统管线和检查井、种植树球、挡土墙、道路侧石等的协调难度和工作量巨大。场地充分协调模型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实施,对完整体现设计思想,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施工场地巡游路线综合协调模型如图2a所示。场地拉线盒、电缆井模型如图2b所示。
基于充分协调、优化设计的BIM模型,在Revit MEP中设置符合建设方技术标准和国标规范的制图标准和符号法则,如线型、填充图案、颜色、图框等,由Revit MEP直接生成平面、立面、剖面图纸,赋予精确的管线系统分类、管路编号、埋深、端点坐标等信息,确保模型数据信息无缝传递至深化图,全方位指导现场精细化施工。
图2各构件模型
场地面积大、分布广,相对参考坐标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缺乏控制轴网和实体参照,增大了施工测量控制的难度。场地二维管线施工深化图采用管线平面标注和管线表的形式进行表达,在局部管线密集,纵向标高变化大以及弯头数量多的区域辅以三维轴测图进行描述,便于图纸识别,减少理解偏差。场地管线深化如图3所示。
图3场地管线深化设计
2.2可视化载体
BIM模型作为可视化载体是其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可视化极大地改善了各方对项目的理解和交流,增强项目研讨过程中的思考。在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师举行场地单专业或多专业模型审核会,确保设计信息完整、准确地体现在模型中,针对原始设计的漏缺碰问题进行研判和制定变更方案,明确多专业综合协调方案,提高优化设计水平,探讨复杂节点安装方案,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实施。模型审核会后形成会议纪要,采用模型截图罗列问题清单和协调方案,作为模型更新的依据。场地模型审核会议纪要已多达800余条,内容涉及设计变更,多专业协调方案以及模型细度要求和现场施工质量要求。
总包在项目管理全程中应用BIM模型,使其价值最大化,提升项目管理水平。BIM模型应用于现场施工班组三维技术交底,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全方位视角,对管线走向、交叉避让、埋置深度、施工工序、测量控制以及资源组织等产生直观认识,避免蓝图理解偏差,提高施工效率,规避施工错误和返工风险。
场地面积大,单体分布广,露天施工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土方开挖和堆料布置受施工场地空间的制约,同时,场地施工受全场道路、物流、堆场布置的影响,与其他单体如天桥、天幕存在同步交叉施工的情况,因而,无法大面积同步施工与紧迫进度要求的矛盾亟待解决。场地施工组织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采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提升方案的科学实用性,兼顾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优化施工方案、资源配置和进度控制方式,保证现场质量和施工进度。
在场地管线施工过程中,利用基于云计算的支持各类移动终端的BIM模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Autodesk BIM360 Glue,将综合协调模型和相关工程资料带到现场,充分利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和赋予各类系统参数的模型元件指导现场施工和工序安排,实现“无纸化施工”。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提高检查效率,可及时将问题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记录、拍照并添加标记和备注,使问题描述的更加清晰准确。在无线网络支持下,将检查结果上传云端服务器,利用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Autodesk BIM360 Field实时发布,以便项目相关方及时了解、共享和跟踪,确保问题高效、准确地解决,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移动终端PAD搭载模型进行现场检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施工BIM应用
返回版块4908 条内容 · 28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京沈客专:BIM技术打造铁路施工大数据时代京沈客专:BIM技术打造铁路施工大数据时代 据了解, (北)京沈(阳)客专TJ-5标 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箱梁的预制和架设。中铁四局京沈客专在拌和站、路基压实、箱梁静载、智能张拉、试验、隧道围岩监测、隧道安全管理等方面均开展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