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毕设故事③】菜翻天:网络时代的菜场复兴

【毕设故事③】菜翻天:网络时代的菜场复兴

发布于:2017-04-25 16:20:2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作者:郑娴
现于奥地利林茨艺术与设计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

内容转自澎湃网


儿时,常常和奶奶去菜场。菜场是城市中的舌尖天堂,可那里的气味,和永远潮湿泥泞且沾有烂菜叶的路面,总会让我感觉不那么舒服。长大的我只是偶尔去菜场。如果说,当下菜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是50/60后的网络绝缘体,那么70/80后的网络移民,甚或90/00后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和菜场会发生什么关系呢?

15年前电商兴起,5年前生鲜电商细分市场,稀释了实体菜场购菜人群;10年前线上餐饮团购兴起,近年外卖O2O模式盛行,又降解了青年群体的购菜烹饪动因。传统社区菜场,会逐步衰落消亡吗?以500米服务半径于城市密布的巨大菜场网格,如若消亡,菜场原址空间可如何再利用?菜场营生人群应如何再就业?社区庞大人口的日常购菜刚需如何得以保障?网络时代,菜场是否有复兴的机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研究菜场。


菜场的前世今生

菜场、菜市场、农贸市场,是指在城乡设立的,以固定商位(包括摊位、店铺等)和相应设施(柜架、秤等),可自由买卖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从殷、周的“前朝后市”,到唐都长安的“东西两市”,明确的营业时间标志着“日常性集市”形成。宋朝《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 “农贸集市”,成为现代农贸市场的雏形。其个体经营和占街经营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曾经的私有菜摊、商铺被收归国有,用以存放和分发农副产品,居民的吃穿用供应几乎全都凭票凭本。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实施改革开放,菜市场的私有制经营方式得以重现,并迅猛发展。广州在1995年提出全市菜市场的升级入室模式,2003年起开始试点升级改造工程,如改善排污排水、照明通风和电子监控等。《2013年广州市室内肉菜市场规划及发展计划》提出,1998-2010年,广州全市以每2-3万居民设一个建筑面积为2000-2500平方米的室内标准菜场,服务周边500米半径,计划全市新增菜场316个以上。

当下,中国城市化建设加速,而脏乱差的菜市场明显阻碍整体市容环境提升;同时,菜市场自身也存在很多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一是绝大多数的菜市场基础设施陈旧;二是菜市场盈利模式单一,营收以摊位租金为主,租金直接挂钩菜品售价,市场环境难以提升,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导致菜场利润低下。随着生活方式转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传统社区菜市场有逐步退出舞台的势态。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在城市商业发展规划中,已不再规划新建传统菜市场,而以其他新型业态取而代之,并对已有的菜场都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改超等。


菜场中的你我他

我走访了广州七区十几家菜市场,仅有“东川新街市”在环境布局和配置设备上,介于菜场和超市之间。对买菜者而言,菜场的食材丰富性、新鲜度和价格相对优于超市,而环境整洁度又往往处于劣势。菜场脏乱差的环境,常常成为青年一代菜场消费者的困扰。


广州市越秀区东川新街市,设置新风和空调系统、菜价电子屏、禽类冷藏展示柜,电子屏挂称等,每日菜价由市场运营方统一监控管理,较传统菜场偏高,整体环境宜人。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郑娴。

对城市小商贩而言,菜场是营生的场所。“卖菜”有复杂的程序。小商贩平均两年签一次入场经营合同,还附带一笔赞助费。由于可经营摊位数量有限,一些菜摊常需争抢,甚至托关系才能获得。从小至两三平米的果蔬、肉品摊位,到不过5-10平米的水产品摊位,是摊主每日从凌晨四五点(两三点便起床去批发当日食材)到傍晚七八点的工作场所。菜场如拆除,菜摊主们能否得到新的营生方式?菜场如保留,是否可在保证摊位租赁需求数量的前提下,提供更人性舒适的菜摊搭建方式?

对社区中老年人群而言,菜场是“再就业”的每日打卡处。老人们拄着拐棍、带着孙儿们与老伙伴们在菜场闲扯停留,在菜场周边乘凉休息饮茶,也分不出是顺道买菜还是顺道聚会。菜场提供着顺道买菜的半日闲散,实则构筑了社区的活力中心,是传统城市居住区的家门邻里缓冲聚所,不能随意拔离于城市脉络。

对青年务工者而言,菜场是一处爱恨交织的场所。白领人群可能没有时间自行购菜烹饪,中低收入的青年可能会错过菜场开放时间,也因环境脏乱差对菜场敬而远之;但不可否认的是,菜场是儿时妈妈味道的食材来源,是城市中的舌尖物资天堂。于是。想买菜又不想去菜市场,想念妈妈的味道又缺乏烹饪技巧和时间,是青年一代的困扰。如若菜场环境整体升级,提升周边网上下单订菜服务,让菜场内部增点定制式餐饮加工服务,也许菜场能以时尚和便利吸引到青年群体。

对社区儿童而言,也会与菜场发生交集,主要有两类儿童:菜贩子女每日放学归来,扔下书包,在菜场内打闹玩耍;由老人看护顺道带来买菜的儿童,也在此东张西望。在我的记忆中,菜场是跟着奶奶去买菜就有糖吃的臭臭的地方。菜场本没有义务为孩子做些什么,但如果菜场能为孩子提供更卫生、安全甚或有趣的玩耍空间,幼儿效应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不可忽视的菜场服务新业态。

菜场是去身份化的人生百态图。在此,精英与草根同样为了一颗白菜萝卜争抢还价,最后以秤码为大。古龙说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市井混杂芸芸众生,尔虞我诈不过如尔,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未来的菜场可以成为一个中性的、开放的、包容的社区共持空间,让不同需求的人群在不同功能的空间内活动和交流。


别人家的菜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我们的菜市场是这样的:

天河区猎德肉菜市场,城市最中心地价最高的菜场。坐落于两栋高层电梯楼之间的群楼首层和负一层,单面临街,单层面积约1400平方米,菜摊约60个。相对房产均价持平的越秀区(东川新街市),猎德菜场的经营方式十分传统没有创新;相对旧城区的传统菜场,猎德菜场摊位面积和通道宽度大一倍(常规约2.5米,猎德可达5米),整体空旷且有20%以上闲置摊位,因而菜品种类少而摊位租金和菜价高昂。

有一种流行的句式叫“别人家的孩子……”。我特意去看了欧洲的菜市场。看到别人家的菜市场是这样的:


荷兰鹿特丹缤纷大菜市场,占地10000平米,地面层为菜场,地下1层超商,地下2-4层车库,40米高巨拱划分10层住宅,2014年完工并由荷兰女王亲临剪彩开业。


如果只看图片,我们只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别人家的菜场为什么可以那么美?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理解,我们的菜场很难变得那么美。

其一,国民饮食习惯产生售菜方式和环境区别。国外餐饮常以生冷凉拌或煎炸类为主,饮食涉猎种类相对国内更少(如较少食用动物内脏、头、爪,或鳄鱼、鸽子、蛇、兔等非家禽类肉品),菜场肉类以成品、半成品或冰鲜类为主,果蔬类也擦净呈放,整体环境更加干燥洁净。中国地大物博食材丰富,餐饮习惯较复杂,十分强调新鲜即食,菜场常见活物现场宰杀售卖,易产生地面积水和大量宰杀垃圾,且旧式菜场地面排水排污、管道新风、垃圾运输和卸货流线等都并未配备到位,必然造成环境脏乱湿,且很难仅通过管理去人为杜绝。


其二,菜场属性和城市职能不同。欧洲当下主流购菜途径,以附近大、中型商超满足日常所需;广场露天临时市集和城市近郊农庄,售卖绿色食品和家庭制品;入室型菜场较为稀有,常集购菜、休闲餐饮、旅游产品售卖于一体,如前文所述马德里、布达佩斯和鹿特丹的大菜市场,均已成为城市旅游地标级场所,不同于国内菜场的日常购菜刚需和基层服务属性。同时,欧洲此类入室型菜场的的进驻经营成本和菜品售价对相对高昂很多。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尺度是欧洲城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型超市虽具有菜品售卖功能,但并不如欧洲分布密集便利,且对比菜品价格和菜品丰富性,传统菜场依旧是中国居民的主要食品采购处。


其三,欧洲常为独立式建筑,国内常为住宅底商。欧洲独栋菜场,内空净高至少两层或以上,顶部设大面积天窗,外墙常采用玻璃等通透材质,从而形成有效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对流;国内菜场多位于住宅的底层,室内净高有限(平均3.5米),沿街面常以砌实墙隔出商铺,菜场室内难以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照明。虽然,广州市2015年审议并原则上通过的《广州市城乡规范技术规定(试行)》,提出新住宅楼内不得建肉菜市场,应独立设置,已有的应逐步改善。我走访的广州6个城区的菜场,其中坐落于住宅底层的菜场比例超过五成。


其四,欧洲菜场专注单一业态的产业完整度。基于食品安全法规和遍布街巷的餐饮店,国内菜场基本以售菜为主,偶见日杂或服饰店,也不成系统。欧洲菜场,在菜品售卖基础上,提供现场烹饪或来料加工的休闲餐饮、特色餐饮服务,将食材制成酒、果酱、芝士等销售,专注食材从购买、食用到存放的链条;同时涉猎产业周边开发,如烹饪所需创意家居用品、特色食品或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国外菜场更加类似一座集购菜、餐饮、休闲的“菜场商业综合体”。


我们家的菜场

既然我们的菜场无法拥有欧洲的美,那么,是否有可能拥有自己特色的美呢?我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了熟悉的广州海珠区细岗肉菜市场,这是一座传统住宅底商的入室型菜市场的空间原型,我想尝试一下改善这个菜场。

细岗菜场区块环境和外立面


细岗菜场位于海珠区昌岗街道,昌泰路九层住宅楼底层,二层原为停车库,现改成商铺租用于少儿培训和经济酒店,三至九层为住宅。以菜场周边500米为服务半径,为犬牙交错的8个社区、约4万人口,提供菜品供应,其中中老年人士比重较大。菜场周边交通便利,与两座地铁站相距不足500米,散布公交车站近10个;菜场周边业态丰富,涉及衣、食、住、教育和“网”五方面,临近同类市场和大型超市业态均不足千米。


建立C2C+O2O菜场双平台

我的想法是:C2C+O2O菜场双平台。就是依托实体菜场,建立个人菜摊主对顾客的第三方线上交易托管平台。这个平台不是大型企业电商,而是将个体小商贩视为独立个体。

一方面,有别于不温不火的生鲜电商的B2C模式,因为前期菜品配送和冷链仓储等运作成本过高,且有损实体个人菜商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保留并逐步腾挪菜场实体空间,保留菜场身兼传统社区社交中心的作用,而腾挪是为社区服务功能的植入创造空间环境。第三,网上菜场可协助菜商加速售菜效率和缩减守摊耗时,也为晚下班者或出行不便者,提供购菜的便利。

菜场的实体商业复合网络平台是未来趋势,菜场实体空间也需逐步应对调整功能。虽则当下菜场主导消费人群为50-60后的中老年人群,但互联网养成者的70-80后和互联网原住民的90-00后等,终将成为菜场主导消费人群;同时菜商也有子承父业的年轻化趋势。


C2C+O2O菜场双平台购菜流程。


订单大数据的三项应用。


通过C2C和O2O菜场双平台的建立,打通从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反馈的全程数字化调控,收集一定时长一定范围的海量订单数据,分析大数据并发掘应用,可能构筑从智慧菜场到智慧生活的整套体系。

家庭层面应用,综合每家日常购菜种类,得出家庭饮食习惯,生成挑食和偏食菜品种类,从而做健康均衡膳食引导,可以生成“智慧购菜订单”;

区域层面应用,综合统计城市各区每日各类菜品需求总量,明确每日菜品备货数量,减少余菜储存和废弃成本,达到“智慧净菜入市”;

城市层面应用,结合诸如“滴滴打车”等平台,云端计算匹配打车线路和送菜线路,利用道路车辆的大量闲置后备箱资源,在打车的同时顺便加入“智慧菜品配送”业务。一程完成两项业务,为司机创收,同时降低资源能耗的浪费,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医疗层面发掘,根据每日订单归纳家庭饮食习惯,同时结合家人健康状况,分析饮食习惯与疾病的联系,形成社区的“智慧养护医疗”,辅助分级医疗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以防范保健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改造空间及业态

而在实体空间中,可整体调整双层空间功能布局,将内外和上下空间进行通透处理。首层可以成为“舌尖上的”欢聚场所,二层则提供生活起居的延展服务,将菜场变成智慧社区的商业核心。所有功能都可在网上平台进行预定、预约和服务评价反馈,同时在实体菜场进行服务享用和物品获取。

如今底商只有单一的购买功能,未来可以形成现场购菜、烹饪、食用的一条龙服务。餐饮不同于一般的餐饮店,利用菜场资源,以提供辅助性或自主性服务为主,如 “小饭桌”,可由社区退休阿姨为周边中小学生提供午餐托管,为菜商提供加热饭菜的公用厨房;如“现煮餐吧”,可由顾客在菜场自行购买新鲜食材,川、湘、粤等各菜系大厨提供现场烹煮,且实行日间烹饪、夜间酒吧的双时段经营模式;再如“可租式厨房包间”,为老城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自行烹饪聚会的场地,以解决居家请客旧宅空间狭小,展示厨艺后繁重洗碗清洁的困扰。“社区市集”和“阳光乐园”,为老人、儿童等社区居民提供购菜、餐饮后停留小坐的场所。

细岗菜场设计图_一层功能轴测示意图。


现在的二层空间是一些无序的商业,未来可以为各年龄层提供社区服务,如以中老年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站,提供基础医护和养生资讯,为电子医疗档案建立做社区接口;如儿童托管培训中心和胶囊午休间,为菜商解决午休和儿童放学托管的困扰,并可先行在线上预定午休铺位和课程时间;家政街、康乐街、书吧和艺术中心等可为青年提供生活服务和减压调剂。当居民开始聚集于此,后期可建立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如物价监控和气候浮动播报站、社区信息发布大屏和数字化采集点等,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的社区智慧平台的实体端口。

细岗菜场设计图_二层功能轴测示意图

实体菜场首层提供食材到餐桌的便捷新型餐饮模式,形成“舌尖欢聚”;二层提供社区全年龄段人群的动、静“社区服务”


分人群场景营建

下面将分四类人群:老人、菜商、青年和儿童,介绍新型菜场社区综合体的日常。

1)老人与菜场:买菜——“穿越书吧”途中小憩——食杂日杂购买——花园停留——辅助坡道通往二层——观看表演——棋牌娱乐——医疗就诊

中老年购菜者常常只能暂歇菜场周边的路沿。

一层中心增设具有竖向交通、停留休息和可视玩耍的“穿越书吧”。

现状废弃封闭的二层坡道被重新打开,作为辅助轮椅坡道,并建立上下双层立体“种植花园”。


2)青年与菜场:网上买菜——菜场提菜——预约现场烹饪食用——二层走廊阅读——健身——家政干洗

首层东南侧设置网络提菜点。

“现煮餐吧”青年务工者的家味食堂,网上预约定制口味,现场购菜来料加工,白天餐厅夜间清吧,拥有新鲜、清洁的家的味道,又省却自己烹煮清洁的时间和劳作成本。


3)儿童与菜场:中午放学——来到菜场内的“社区小饭桌”,由社区阿姨进行午饭托管——下午放学——菜商子女在“穿越书吧”可视化的玩耍——在“花园滑梯”随购菜老者嬉戏——在“二层文娱区”托管、课辅和习艺

菜场中的儿童。

“社区小饭桌”,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餐托管,为菜摊主提供午饭加热和用餐空间。

“二层文娱区”,提供学龄儿童托管、小学生课辅和全年龄段艺术课程。


4)菜商与菜场:传统菜商在新型模数菜摊区域,分区进行果蔬、鱼肉、日食杂和熟食售卖;转型菜商开拓线上售菜配送和线下打包提取服务;大厨菜商供职于“现煮餐吧”,提供食材到舌尖的现场餐饮服务——午间,菜商在“社区小饭桌”加热午餐,在二层“胶囊旅馆”午休小憩——晚间下班或周末,租用“可租式餐厨包间”,以菜场新鲜食材与亲朋好友进行互动烹饪聚餐。

“果蔬竹林”提供水果、蔬菜售卖,以简易竹架进行模数化拼接,形成可调的高度和自由的组合;菜品运输箱兼作售卖和存储,展储一体整洁环境。

“水族鱼池”,营业时增大水产储存空间优化环境,歇业时形成水族乐园的宜人视觉环境。

“胶囊午休”,菜商每日凌晨2、3点起床进货,晚上7、8点收摊,超15小时蜗居于2-3平米菜摊进餐午休,为菜商提供一张临时的床,男女分室的胶囊独仓。

“可租式餐厨包间——大排档式”,满足16-20位的多人聚餐需求,服务城市蜗居务工青年、临近大学校园学生、小型公司团体的互动自煮。

“可租式餐厨包间——围桌中式”,满足10-12位的家庭聚餐需求,服务周边老旧社区居民的家庭聚会、老友同事聚餐,相较于餐馆更为实惠而亲切,相较于家庭又更为轻松而宽敞。


500M菜场复兴生长社

原本我只是出于兴趣,游荡于广州各区的新老菜市场,还借着在欧洲学习的机会,实地调研了很多欧洲的菜场。起初并未思考如何将这些研究设计变成现实。幸运的是,我受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在硕导杨一丁老师的帮助下,我接触到一群在零售商业设计领域、商业市场推广领域、设计战略规划领域等从业10年以上,同样对老菜场饱含情怀的伙伴。于是,我们决定要在现实中,让老菜场翻天!

“500M”是一个正在萌芽的菜场复兴生长研究+设计型团队。“500M”,原本指城市中菜场的服务半径是500米。我们重新定义了“500M”,以500米为边界,远于500米可组建“菜场社区服务综合体”,即“微mall”,以活化商品房大量闲置商业库存;500米内的老菜场旧址,可做“农改超、新街市型”等版本升级;小于500米的可分段设独立生鲜店、移动生鲜摊等。

500米将成为菜场的复兴契机么?菜场能成为不同人群在社区的聚会场所么?菜场可以变得缤纷时尚,同时保持老菜场的亲民性和丰富性么?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我们将继续前进,也期待更多关注老菜场的伙伴们一起参与。


往期精彩内容:
【毕设故事②】幼儿园,你知道小豆豆们的感受吗?

全部回复(3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txs426
    txs426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2017-05-08 11:55: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涵梦蓉忆
    涵梦蓉忆 板凳
    想法很好,操作实验一个才好。
    2017-05-08 10:06: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5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每日一例】混凝土办公楼 Oficentro Asebanacio / ICESA

建筑师:ICESA位置:San José Province, Tibas, Costa Rica主创建筑师:Sebastián Alfaro Fuscaldo, Cristian Cambronero Herra 面积:10500.0 平方米项目年份:2017由于哥斯达黎加国家银行员工的不断扩充,团结协会需要一个新的总部。他们设想不仅需要一栋建筑,而且要建立一个公共的屋顶空间来容纳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协同效应的机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