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市政工程施工 \ 交通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

交通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

发布于:2015-09-10 11:18:10 来自:道路桥梁/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1运输管理课程的特点
  运输是物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拓宽市场、促进商品交换、加速社会分工等功能。运输管理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熟悉各类运输方式、能够设计运输路线,并对运输成本进行优化控制的专业人才。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实验实训难等特点,只有对课程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运输管理课程包含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物流运输的成本控制、物流运输的路线优化、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运输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量大。现行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培养计划中,运输管理课程仅有40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较多的内容,导致学生理解吃力,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课程中的运输方式的选择、线路的确定和优化部分,实践性较强,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体会运输方式的组织及运输业务的管理过程,如果仅凭理论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实验实训涉及的各种运输单据的填写、各种运输方式的调度、各种运费的计算,因受到时间、人员、场地以及软硬件的限制,实施难度较大。
  2交通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2.1教材内容不合理,缺乏实用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现行的高职高专物流教材缺乏针对性,与本科物流专业的教材基本没有差异,依然是篇幅过大、内容较多,这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来讲,存在学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同时,物流教材的编写人员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期的缺乏物流运输企业的实践经验,对物流运输管理知识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这与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2.2教学注重理论,实践环节薄弱
  交通运输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熟悉运输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然而由于条件有限,本门课程的实训环节大多数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例完成,而真正进入码头、企业锻炼的情况则很少,对于运输相关的软硬件的学习,许多学校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投入,无法提供实验环境。因此,所谓的实验实训也是一纸空谈,无法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尽管学校对学生安排有顶岗实习的机会,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表现出动手能力差、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中去,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操作,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良印象。
  2.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高效性
  在理论授课方面,教师主要以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大多采用PPT课件为授课资源,由于PPT内容有限,只是提纲挈领的罗列主要内容,这与学生的课本内容相差较大,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存在较难适应的现象。同时,许多教师的PPT多年不变、文字较多,当学生看到整篇大段文字时,极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方法依旧为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只顾讲知识,不管学生是否明白,自己充当课堂的主体,这会使课堂缺乏互动,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主要依托于案例分析和参观企业,然而由于案例分析只是停留于理论阶段,无法真实再现工作环境,起不到实质性帮助。企业参观往往都是走马观花,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不大。
  2.4考核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真实诊断和反馈。目前的考核偏向于“重知识、轻能力”,考核的内容均是纯理论知识,形式为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过度地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评优评先、毕业实习等都以分数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分数被认为是能力的象征,导致了学生对待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考试前死记硬背,也不管自己是否理解,只求能取得高分。而少部分学生会产生“60分万岁”的心理,将及格作为学习的唯一动力,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为了及格,不惜在考试中作弊。长此下去,最终导致学生只有应试能力,而其它能力严重缺失。
  3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情景教学,提升趣味性
  交通运输管理课程虽然属于文科课程,但如果单纯讲授各类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优化、费用的控制核算,非常枯燥,学生毫无兴趣。课程教学可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互演小短剧的方式,教师扮演客户,将学生分配到物流运输的具体岗位,如收货员、分拣员、调度员、派送员等,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操作要领,师生一起模拟各种单证的有序“流转”,体验物流的真实运输过程,并在过程中设计责任制,通过追究责任,加深学生对各岗位职责的认知度。情景教学将“授课与听课”变成了“演课”,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3.2团队汇报,增强合作意识
  当前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教师一口气讲到尾,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了积极性。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对于课程中较为容易的章节,可将班级同学分为多个团队,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制作PPT,走上讲台讲授给其它同学。鼓励学生使用PPT、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团队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并将团队汇报纳入课程考核体系。通过团队汇报,不仅增强了学生查寻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能加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3.3项目化促进实践教学
  近年来,以项目带动实践教学,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由于物流运输管理实训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高校无法实现任务的真实运作。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有利条件,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力度,通过带领学生做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运输管理岗位上,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形成“教、学、做、思”一体的有效培养模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4运输管理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引导、检验、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作用。运输管理课程考核改革改变了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模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细化了过程考核,突出素质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三重任务。其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各占50%,课程总成绩为100分。
  5结语
  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基于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团队汇报的新式教学方法和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物流技术,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要建立社会、行业、高校等多方参与,以素质和技能并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课程改革的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密围绕行业人才需求,在积极探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大科学研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为物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753 条内容 · 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基于SOA的企业技术架构  省域运管业务系统面向省、市、区县三级运管机构,为相关人员提供基本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决策。省运管局根据国家和省相关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负责执行省域运输管理工作,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各地市运管处行使本地市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职能,是行业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各区县及乡镇运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道路运管的具体实施。根据三级运管部门的职能,省域运管业务系统除需满足各级机构、各类人员的基本业务服务操作功能外,还需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辅助决策管理功能,同时也需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信息访问服务功能。通过运管辅助决策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行业信息数据及各类统计信息,帮助其实现决策管理[4]。通过省域运管业务外部接口管理,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与交通部系统、省域“权利阳光”管理模块以及服务企业自行开发的各类应用系统等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上述需求背景需设计者通盘考虑系统技术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这需要SOA的技术架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因此,需构建提供不同能力的服务,如流程服务、业务规则服务、人工干预服务等。根据省运管局的顶层设计,对业务系统的应用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管理层进行无缝集成设计,打破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形成的信息“竖井”,消除系统功能新增造成的信息囚笼,以形成信息融合,发挥信息的协同效应。以组建和中间件等技术提高系统的健壮性,以降低系统开发成本。参照IBM的SOA参考模型[5],运输管理业务系统信息化实现技术架构采用如图1所示方式进行构建[67]。技术架构的核心是应用支撑层,其关键技术是WebService等。使用的技术规范说明如下:(1)连接服务JCA(Java连接架构器):JCA定义一套标准的接口,用于让连接器把兼容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无缝地集成[8]。通过这一技术,实现省域新老系统、省域系统与各类外部系统的无缝集成。JDBC(Java数据库连接):JDBC作为开放的多类关系数据库访问接口技术,可执行SQL语言开发的各类JavaAPI,开发人员可构建更高级的工具和接口。通过这一标注的数据接口技术,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中不同服务对象所使用的各类关系数据库的数据集成。(2)数据服务XQuery(扩展标记语言查询):作为W3C制定的一套标准,它弥补了传统关系数据库的不足,通过XML文档中信息的抽取,实现对异构数据的同质化处理。这一技术是新一代省域运管业务系统对异源数据处理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有利于省域运管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的实现。(3)业务服务EJB(企业Java豆):EJB是J2EE的核心技术之一,支持组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EJB由封装了业务逻辑的多个方法组成[9]。采用EJB技术,对省域运管业务各类业务流程实现组件化,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又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SCA(服务组件架构):通过SCA提供的编程模型,实现SOA架构下的各类应用系统。基于SCA架构,构建省域运管业务中各类EJB组件的服务模型,从而高效地实现省域运管业务中各类应用系统。(4)流程服务BPMN(BusinessProcessModelingNotation):一个业务流程建模和Web服务标准[10]。BPMN提供简洁明了的标注体系,也内置了各类开发模型,这有利于下一代XML语言高效执行系统业务流程。省域运管业务系统通过内置这一技术,提高新一代省域运管业务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WSCDL(Web服务组编定义语言):通过WSCDL,实现不同交易代理之间的形式化联系。这一技术有利于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不同组件之间的形式化联系,实现业务组件有效集成。(5)展现服务JSR168(JavaSpecificationRequest168):作为Java规范要求,主要应用于Portal软件的开发。这一技术是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门户程序的关键。WSRP(远程门户Web服务):WSRP定义一系列规范。这些规范描述了如何基于SOAP中Web服务生成门户系统标记片块以及如何构建公共接口。通过公共接口,设计者无需进行编程即可构建在相关页面中远程运行Portlet的门户。省域运管业务系统可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各类组件的引用。AJAX(Asynchronousand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11]。它使用SOAP或其他一些基于XML的WebService接口。这是各级运管部门信息门户网站数据抓取的核心技术。(6)消息交换与传输RMI(远程对象方法传输):主要实现企业Java豆等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对于已开发实现的省域运管业务EJB组件,利用RMI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内组件池中不同组件之间的相互通信。JMS(Java消息服务机制):定义的一组基于Java环境的技术规范,实现Java平台上面向消息中间件相互通信的接口。基于JMS,开发设计出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中警务通等各类移动通信中间件以及各类系统中信息的推送技术。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一组基于XML技术的分布式环境中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的简单访问协议。这一规范能有效解决省域运管业务系统这一分布式环境,实现不同物理系统之间信息的有效交互与融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了系统的均衡负载能力。SDO(数据服务对象):它规范了系统中异质数据源间采用统一的数据进行开发设计的模型。通过这一技术,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与交通部系统之间、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与企业业户之间、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与社会大众之间等的信息交互,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7)安全管理WSDM(Web服务分布式管理):它提供了如何描述MUWS资源的接口、如何访问MUWS资源的接口等的相关定义,同时实现了Web服务管理的功能。WSTrust:它是安全令牌交换协议的扩展,采用了WSSecurity消息传送机制,实现凭证在不同信任域环境下的传播和签发。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作为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实现省域运管业务系统各类数据包和信息的传输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服务描述、注册与发现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以某一结构化的方式描述Web服务,通常采用XML结构这一方式进行。由于接口的标准化,因此Web服务可以实现即时装配。通过WSDL,将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中各类Web服务描述为包含相关端口的访问点的集合,既有利于消息的交互,又有利于省域运管业务系统分布式操作的实现。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采用XML实现跨平台的一种描述协议。通过这一规范,实现各类Web服务的描述并进行注册,构建服务池以利于各类服务的查找和使用。省域运管业务系统中定义的所有服务均通过这一机制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调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