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陈姓家族,在重庆石柱为大家族,源自江西义门陈家。石柱陈姓的总祠堂在下路镇马锣洞的小龙岗。解放后被毁掉,当年祠堂气势恢宏,柱子直径都接近2米。
1、石柱陈氏简介
春节回家,老人拿出陈家家谱,石柱陈家的老祖是宋代进士陈光显,进士出身,官居相州太守(河南安阳),迁入黄州麻城县孝感乡洗脚河,其儿子陈栗,生五子,长子陈温,南宋时恩进士,将军。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时元朝侵犯,中原大乱,宋庭南迁,川东地区的苗蛮叛乱。朝廷命陈温与马定虎(郎舅兄弟),一同前往川东平叛,后朝廷任命陈温为同知宣抚司(正五品),世袭罔替,镇守川东,治所在石柱县悅崃镇古城坝。节制九溪十八峒(tóng)。宋、元、明、清,四朝世袭,陈商惠元朝授封世袭,陈世显明朝受封世袭,陈治宁清朝受封世袭。至民国初年,才停止世袭,陈氏掌握川东军政大权700余年。
九溪十八峒为西南地区的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大概治理范围为现在的石柱县、忠县、丰都、秀山、酉阳、湖北和贵州一部分地界
九溪:秀山县的清溪、右溪、土溪、庙溪、哨溪、溶溪、酉阳的后溪、湖南花垣的叠溪、贵州松桃的满溪。
十八峒:秀山的上下宋龙峒、打妖峒、鲁必潭峒、俊倍峒、地隆箐峒、上济峒、南容峒、地寅峒、晚森峒、威平峒、容平峒,酉阳的息宁峒、巴息峒、酉酬峒、治酉峒,湖北来凤的九灵峒、贵州松桃的九江峒、云罗峒。
民国时期陆军中将陈兰亭再次崛起,为陈氏后人,任国民党163师,少将师长,手下雄兵近两万,长期镇守石柱、丰都、忠县三地(简称忠丰石),解放前期代理56军军长,后与56军军长潘文华,同时起义。抗战爆发,日寇横行,将军愤然称:堂堂中华,岂能够让倭寇横行?随第七战区司令刘湘出川抗日,后参加豫中会战,奋勇攻击日寇,因功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
2、陈世显受朱元璋封
陈世显,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乙末科进士,出授万州刺史。在任十八年。明室定鼎,于洪武八年,去南京投诚献贡。太祖朱元璋大喜,封陈世显为奉义大夫,正五品,世袭镇守川东。
朝廷圣旨原文:
联君临天下,凡四方慕义之士,皆授之以官,使之宣其力焉。今陈世显久居西南之境,闻我声教,能委心效顺,联甚佳之。兹特授尔以奉义大夫,俾尔子孙世袭。尔尚恪尽乃心,钦遵纪律抚慰部众。使疆土靖安,毋负朕委任之意。
尔惟懋哉!钦此。
3、小龙岗,陈家祠堂
陈姓在石柱各地分散居住,但是家谱和辈分一直是一致的。其中一个重要大支,发迹于下路马锣洞的小龙岗。后陈氏家族,以此建立祠堂,为石柱陈姓的总祠堂。陈家人丁兴旺,现在已经有几万人丁,为川东第一大族。
小龙岗后的来龙,发脉方斗山,为石柱狮子坝县城九龙归中的主龙之一
小龙岗为蛇形地,祖山为石柱的方斗山,方斗山向南伸出一条大脉前往石柱县城,为九龙归中的主龙之一,该龙在灯盏村后面的轿子顶起大顶,然后跌落下来,至大坪再起顶开落脉。西边伸出大枝,急峻陡峭,直接落到马锣洞沟,主脉往东南前行。中间分出一条大枝下来,下脉清秀,龙脉左右摇摆,星峰伏伏,没有枝脚,像一条菜花蛇,活灵活现,圆润饱满,长达三百多米,最后在马锣洞沟前起大顶,为蛇头。主脉继续前行,分出几个小枝,都回身看护着中间的小龙岗。
小龙岗上的陈氏祠堂和陈家清代老坟位置图
站在河对岸回看陈氏祠堂和陈家清代老坟
陈家祠堂就建在蛇头顶部的位置,倒坐在蛇头的顶部,望着龙河来水的方向,立酉山卯向,亥方入首,宅前龙河卯方来水,左水倒右,未方去水,为木局正旺向。祠堂正下部的石头里,有一个清代陈家老坟,陈善繁的坟地,祠堂与坟地上下重合,立向一样。
中国古代,把蛇称为小龙,此地下脉为蛇形地,为一条粗壮的大菜花蛇,所以叫小龙岗。祠堂立向没有顺着脉气,因为脉气尽头直接盯着虎方的缠护,明堂局促,并且顺水。祠堂立向倒过来,逆着脉气的方向,对着龙河来水的位置,呼形:倒骑菜花。
甲阳木,长生在亥,左旋,沐浴壬子,冠带癸丑,临官艮寅,帝旺甲卯,衰乙辰,病巽巳,死丙午,墓丁未,绝坤申,胎庚酉,养辛戌。
癸阴水,长生在卯,沐浴在寅,冠带在丑,临官在子,帝旺在亥(以上为气之盛);衰于戌,病于酉,死于申,墓于未,绝于午,胎于巳,养于辰。
未为木库位居西南,是癸龙木局之正位,若水口在西南丙午、丁未、坤申方,则称金羊收癸甲之灵。木局卯方帝旺来水,主官主贵,未方墓库出水,主聚财。陈家后发人丁近十万,人才无数,为川东第一大族。
站在河对岸,看龙砂和缠护
站在河对岸,看虎砂和缠护
站在河对岸回看父母山、穴星和下脉
站在陈氏祠堂门口,看龙河来水方向
站在小龙岗,细看蛇的躯体
站在龙砂上看小龙岗,脉气清秀、细嫩、灵活有力
陈家清代大坟样式
陈家清代大坟样式
陈家清代大坟样式——祠堂正下有一个清代老坟
祠堂与清代老坟立向一致
站在龙河岸边看陈家祠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1 万条内容 · 26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陈益峰寻龙点穴(31):蛤蟆吐钱文/陈益峰 笔者最近常常在渝东地区为人寻找龙脉正穴,顺便考察古坟案例,总结已有案例的地理成败得失。每天行程几十公里山路左右,从早晨走到晚上,脚步一直不停,一个又一个的坟地案例,总是让人流连忘返,苦于白天时长太短,晚上六点多天就黑了,研究地理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个山川细节都需要细细揣摩,每天都是天完全黑下来,才驱车返回。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