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抗震措施均是依据抗震等级来确定的。故判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在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
《抗规》第8.1.3条: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8.1.3确定。
《抗规》第6.1.2条及第8.1.3条规定中的烈度均应理解为抗震设防标准,即经表一、表二调整以后的烈度。比较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分类表格可以发现,钢结构的抗震等级只与设防标准和房屋高度有关。而与房屋自身的结构类型无关。
对于混凝土结构,同一建筑中的不同位置抗震等级有可能不相同,一般分为加强部位和一般部位。如塔楼、裙房;底部加强区、非底部加强区;框支框架、非框支框架;地下室、非地下室的抗震等级确定。而对于钢结构,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
抗震等级反应的是延性要求,即抗震等级越高,要求其延性越好。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一般通过多配钢筋来增强结构的延性。对于钢结构来说,一般通过限制钢构件的长细比、宽厚比来增强结构的延性。
从钢构件的截面特性来说,钢截面宜选用截面面积分布应尽量开展(远离主轴线),以增加截面的惯性矩和回转半径,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刚度。这就要求钢板尽量取得薄一些。但薄板的延性较厚板的延性差,在抗震方面是非常不利的。故在选择截面时,从经济角度出法,应在满足板件宽厚比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薄点的截面。如果某个部位需要很高的延性,如耗能梁段等则需要选择较厚的板件。另外对于某类结构如轻钢厂房其截面并非由地震力控制,则结构板件可以取得更薄,可以不满足表8.3.2的要求。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9度的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即结构在中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此时要求构件的延性就没有意义了。这就是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对抗震等级应分别表述清楚。注意: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基本上只涉及结构设计的内部作业,即结构计算。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涉及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
钢结构设计免费公开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北京峰源结构培训
返回版块1.22 万条内容 · 5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整体计算分析---层间位移角、周期比概念讲解及模型调整一、 层间位移角:抗规5.5.1 高规:3.7.3 (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 即层间位移角需要看风和地震工况,但是不考虑偶然偏心。 本质:(刚度问题) 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要判断是风控制还是地震力控制,若风控制,层间位移角富余很少,尽量增加竖向构件的刚度。 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实现第一水准下的设防要求。弹性变形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的范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