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城市不是树

城市不是树

发布于:2008-02-09 19:53:09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这里所说的树不是一棵有叶子的绿树。树是一种思维模式,半格(semi—lattice,数论的专用术语)是另一种更加复杂的思维模式。
为了把这些思维模式与城市的性质联系起来,我必须首先对城市做一个简单的区分。我把那些或多或少是自发地经过许多年而发展起来城市称为自然的城市,而把那些由设计师和规划师刻意创造出来的城市和城市地区称为人造的城市。例如.锡耶那(Siena)、利物浦、京都、曼哈顿是自然的城市,而美国宾州的莱维顿(Levittown),印度的昌德加尔和英国的新城则是人造的城市。
现在,许多设计师似乎正在怀念传统城市的形体特征,但是,他们却没有去研究那些抽象的城市布局原理。传统城市正是因为抽象的布局原理而存在,而在现代城市理论中.我们已经找不到这种抽象的布局原理了。

什么是区别自然的城市和人造的城市的内在性质,即布局原理呢?

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到我对布局原理的信念。我相信,自然的城市按半格方式组织起来,而人造的城市按树的方式组织起来。
树和半格都是思维方式,即怎样把许多小系统集合成大的和复杂的系统。更进一步讲, 树和半格是两个关于集合或结构的名称。
为了定义这样的结构,首先让我定义集合的概念。集是元素集合,因为某种理由,我们认为这些元素属于这个集合。作为设计师,我们关注活生生城市的形体和这个形体的骨架。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到有形因素,譬如人、草、汽车、房子、庭院、水管,以及在水管中的水分子等。
以某种方式被组合在一起协调工作的一组元素,我们称为系统。
例如,在伯克利有个药房,药房外边有交通红绿灯,药房入口处面对一个展示当天报纸的报栏。红灯亮时,等待过马路的人便会扭头看看报栏上的报纸。有些人只是看看报纸上的大标题,有些则索性买张报纸,一睹为快。于是,报栏和红绿灯产生了相互作用。报栏、报纸、从人的钱包到收钱机的钱、读报纸的人、交通红绿灯、改变灯光的电脉冲、形成了一个协调所有这些工作的系统。
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兴趣在于这个系统中形体恒定的部份。报栏、红绿灯和人行道构成这个系统的固定部分。这个固定部分是一个不变的载体,它使系统变化的部份(报纸、钱和电脉冲)可能在一起工作。我把这个固定的部分定义为城市单元。它从这些属于它的元素那里产生凝聚力,也从包括它在内的更大的活生生的系统中获得动态的凝聚力。
城市有许许多多这类有形的子集,它们是其所属系统的载体,它们也因此被看作关键的形体单位。我们通常特别考虑其中一些形体单位。实际上.无论人们怎样看待城市,城市总是由它们所确定的一组单位来定义的。
这样,组成城市的集合就不仅仅是零散的形体单位,这些形体单位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某些关系,于是,集合有其内在的结构。
从这两个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单单选择子集就赋予了这个集合一个整体结构,这就是我们这里关注的结构。当结构符合某些条件时,我们称它为半格;当它符合其他更加苛刻的条件时,它被称为树。
半格公理:只有并且仅仅只有当重叠的子集都属于一个集合,并且所有元素同属于这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形成一个半格。
树公理:在只有并且仅仅只有属于一个集合的任何二个子集中,或者一个子集完全包含在另一个子集中,或者一个子集与另一个子集完全无关的,那么这个集合形成树。
两个公理的区别不仅仅是重叠,更加重要的事实是,半格潜在地比树具有更加复杂和更加微妙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在树的构造中没有任何一片树叶,既长在这个树枝上,又长在另一个树枝上,除非树干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
当我们以树的模式去思考时,我们实际上用简单性替代了活生生的人和城市 这对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和开发商有利。每当我们摧毁城市的一个部分,我们就拿树去替代以前存在的半格,于是,这个城市便向着分崩离析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对于任何有组织的客体,正在来临的解构的先兆就是极端区域化和内部因素的不协调。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协调就是无政府。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和出现自杀的先兆。举一个城市不协调的例子,随着亚利桑那州的太阳城周围城市星罗棋布的发展,退休的人渐渐退出了他们原来的都市生活。正是在树的思维模式下,才会产生这种不协调。在树的思维模式下建立的城市,不仅仅扰乱了青年人的生活,也扰乱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你老了再回到太阳城,你与你的过去之间的联系已经荡然无存。你的青春不在,你的生活被割成了不相关的两段。
对于人的思维而言,树是复杂思维中最简单的载体。但城市不是树,不能是树,也一定不是树。城市是生活的载体。生活是千丝万缕的,城市把它们包容在内。如果城市是树。它就会切断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生活本身会变得支离破碎。




克里斯托弗&S226;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先生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和建筑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建筑学博士。自l963年以来,他一直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筑学教授、环境结构中心的主任。l980年,克里斯托弗被选举为瑞典皇家学院的成员;l996年被选举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克里斯托弗用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创造一种新建筑思维方法,寻找一组可以决定城市结构、建筑结构和劈间结构的普遍法则。他用了30年才完成他的巨著《秩序的性质 (The Nature of Ord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他的几本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著作是《模式语言》(A Pattern Languag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l 977),《新城市设计理论》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 987)和《城市不是树》(A City Is Not A Tree)。下面是“城市不是树”的一个节选。原文摘自《建筑论坛》 (Architectural Forum,Vol. l22.No.1,April,l965)。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论文表格制作的问题···

请问这个表格怎么制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