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师】郭卫宏:建筑与环境相融共生

【建筑师】郭卫宏:建筑与环境相融共生

发布于:2018-12-05 16:38:0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引言 

何镜堂院士今年80岁了。他严谨的学风、谦逊的气质、低调的为人,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都堪称建筑业界典范。


他曾在文章《我的建筑人生》中写道:“1999年,我与研究生及设计骨干一起尝试组建创作工作室,进一步把研究生培养、建筑创作与研究结合起来。


建团队之初,为了解决办公用房问题,我们自筹资金,首先把尚未分配的住宅首层改造为工作室,每天一大批青年人分组在这里工作学习,研究或讨论方案,到晚上工作室灯火通明,常常是夜深人静,依然能见到建筑师们忙碌的身影。”


2016年,78岁的他当选院士。何镜堂院士当年与建筑师们忙碌的工作室——何镜堂工作室获授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基地。


名家志策编团队当年采访了其中的一名建筑师,郭卫宏,他的娓娓讲述,为我们还原了院士工作室的“前世今生”。


在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上,一组空置多年的旧建筑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南面4栋2层高的独立式住宅和北面5栋1层坡屋顶别墅,看似相互独立,却又是一个整体,它们都环绕着一个独具岭南风韵的庭园,以连续的路径贯通,在建筑之间、不同标高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建立起微妙的视线和心理联系。


因在旧建筑更新、岭南园林、生态绿色等多个维度上的杰出表现,这组建筑群夺得了“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的桂冠。


这组令人激赏的建筑,实际上就是何镜堂工作室。而它的“再造者”,便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何镜堂院士和郭卫宏教授及其他们带领的团队。何镜堂院士已经家喻户晓,现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另一位建筑师——郭卫宏。


郭卫宏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长期从事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实践,有二十多项建筑作品获国家及省部级大奖,并创造性地提出“建筑创作系统论”。


2004年底,他荣获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荣誉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7年又入选《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2009年有4项作品获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他的代表作主要包括天津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海外潮人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国资本巿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武汉大学文科区、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等。


640.webp (68).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外观


岭南建筑与庭园共生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原是国立中山大学(老中山大学时期)的教授住宅区,南北两列共有9栋建筑,分别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和70年代未,已空置多年。


自本世纪起,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该街块分三个阶段逐步改造成工作室,用地面积约5100㎡,总建筑面积约2600㎡。


郭卫宏告诉记者,尽管历经多年风雨,这9栋建筑显得有些破败,但仍保留着较多的岭南特色,不管是从抽象价值还是形式特征,都值得珍视。


因此,制定改造方案时,他们在对场地和历史建筑进行详细测绘和研究的基础上,尽量以保留原历史建筑的风貌,运用可持续性设计理念,适应岭南气候特点,改造内部空间以适应建筑创作的功能需求为目标进行构思。


640.webp (1).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庭院空间


“我们的立意来源于岭南建筑与庭园共生的思想,通过精心创作获得一个新旧建筑和谐共存、适应岭南地域气候特点的、富有岭南文化气息的建筑群。”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工作室渐渐成形:建筑群保留了较多的岭南传统建筑的材料、构造与细节,并且,在尊重原有建筑、地形绿化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组颇具岭南园林特色的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


尤其是建筑环绕的庭园,植栽葱茏、水波潋滟、游鱼衔饵,一派悠然自在的景象。


而连缀的庭园与连廊,又使得建筑群浑然一体,创造了空间上的流动感和景观的层次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岭南神韵与风致,令人流连忘返。


640.webp (2).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庭院空间


“与环境相融”正是建筑师在大量创作中所追求的设计目标之一。


郭卫宏告诉记者,好的环境不仅能让人身心愉悦,还能激发创作激情。“现代办公和岭南庭园相辅相成是工作室的重要特点。”


他介绍说,首先,他们通过梳理基地内原有建筑的使用情况,将主要的办公空间集中在南面的四栋2层高双拼别墅中,而将一些具有公共服务的使用功能放在北面的3栋独立别墅,再通过增加必要的连廊空间和公共空间将原来独立的各栋建筑联系为整体,从而满足日常创作所需。


在朝向园林的界面,他们则尽量营造开放、通透的空间界面,使室内外空间交融共通,相得映彰。


在空间连接上,为了让新旧建筑得到较好的区分,他们新建的建筑都采用钢结构,用钢和玻璃作为主材料,用轻盈通透的新型结构和材料来烘托历史建筑和园林空间。

结合气候地形特色鲜明


“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的评委曾评价说,何镜堂院士工作室“在建筑与园林和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方面,在适应岭南气候和结合地形等方面,特色鲜明”,并认为这是工作室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郭卫宏告诉记者,建筑的“地域性”是何镜堂创作团队一贯坚持的设计理念之一,在很多设计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从建筑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环境等地域性特点出发进行构思和创作。


“对建筑地域性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可以使建筑就象从场地生长出来一样,具有强烈的场所精神和独特性。”他深有感触地说。


实际上,“环境产生建筑”正是郭卫宏重要的创作思想,他认为,建筑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产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筑师应有超越建筑的系统观,既要协调好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又要统筹好建筑、环境与人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640.webp (3).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庭院鸟瞰


回忆起工作室的改造过程,郭卫宏连呼“不容易!”


他介绍说,工作室改造的筹划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当时设计院也是通过多次争取才得到学校最后的批复将两栋旧楼交由他们改造使用。


从改造到完成,困难也没少遇上。


“主要有两个,一是这组建筑属于上个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的历史建筑,学校担心这种改造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貌;


另一个是这些历史建筑是在学校东区教工宿舍内,很多教职工会觉得在生活区里改造做办公室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面对这些质疑和压力,创作团队并没有丝毫犹豫和退却,相反,他们慎之又慎,以“修旧如旧、整治环境”为原则,不断对建筑群的外观与内部进行优化设计,力争做到最好。


这是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改造,在不能改变外立面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现代功能的置换,并满足现在的抗震设计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想了不少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创作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期和二期建成使用后,不论是学校还是周边的居民,原有的疑虑基本都消除了,三期的渐进式推进也就越来越顺利。”


640.webp (4).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接待室与鱼池


三层面保护传承岭南建筑


工作室不但本身是历史建筑,还涉及到旧区改造问题。这样优秀的岭南建筑,能够保留下来,甚至焕发生机与活力,实属有幸。


那么,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优秀的传统建筑如何逃脱破坏拆除的命运?


郭卫宏表示,要想让优秀的传统建筑继续传承下来,首先在社会的价值观层面上,就要建立延续和保留优秀岭南特色建筑的共识,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还是社会公众都应有这样的共识;其次才是建筑师的从技术的层面上去实现。


他分析说,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展开:第一在城市层面上,应该保留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城市肌理,旧城的城市肌理是源于对岭南地域气候特点、生活习惯等地域条件的适应。


例如极具岭南特色的梳式布局,其呈现的空间形态正是对岭南日照强、炎热的自然气候特点的反应,所以在城市的更新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延续城市原有的肌理,发掘其背后的客观规律并加以运用。


第二是在建筑层面上,应以时代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传统的岭南建筑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时代发展了,有些条件不会改变但有些条件改变了,就像气候因素,岭南湿热的气候特点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岭南建筑都是一样的,但处理的方法和方式会不同,像生活方式十年前和十年后就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了,保留和发展优秀的岭南建筑应将其与新时代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640.webp (5).jpg

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 鸟瞰全景


第三是在建筑材料和细部层面上,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岭南本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同时结合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有发展的延续,传承与发展是一体两面。


总而言之,保留和延续都应该是活的,不应该是教条式、符号化的,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岭南建筑从产生到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应该将这些与当今现实条件相结合,做到在更新中保护,在保护中更新,找到岭南建筑发展的新出路。


他强调说,孕育岭南建筑的应该是深厚的岭南地域文化,岭南建筑与岭南地域文化是整体的,在文化基因上也是整体一致的。


而且,新的建造技术和现代建筑风格与岭南建筑的发展并不相悖,人们应该用理性的精神去发掘其背后的共通性,做到传承和创新的和谐统一,创造性地发展新岭南建筑。


“未来,岭南建筑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应该说是大有可为。”他充满信心地说。


作者手记 

对于郭卫宏来说,能在这样的工作室里办公,是一种幸福:“累了可以在庭园中散步喂鱼,亲近自然,即使再辛苦的工作,都是愉悦的。”

我们祝愿郭卫宏,这位主张“环境产生建筑”,追求建筑与环境相融的建筑师,在何镜堂院士的引领下,在这个优美的环境里,创作更多美好的建筑与空间。


作品展示


钱学森图书馆

640.webp (6).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天津博物馆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640.webp (25).jpg


潮人会馆

640.webp (26).jpg

640.webp (31).jpg

640.webp (32).jpg

640.webp (33).jpg

来源:名家志(ID:STMINGJIAZHI)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亚军12
    亚军12 沙发
    确定这是大师作品?感觉何院士真的被高估了
    2019-05-22 11:37: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qpppp99999
    qpppp99999 板凳
    怎么可能2016年才当选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2018-12-10 14:47: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早安建筑】Aedas设计的“台中之钻”赢得WAF世界建筑节大奖

由Aedas设计的台中商业银行企业总部“台中之钻”,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赢得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WAF大奖(未来商业综合项目类别)。 项目外观效果图 由Aedas主席及全球设计董事Keith Griffiths(纪达夫)设计的台中商业银行企业总部“台中之钻”位于台中市商业中心,是一座高达200米的大楼。该项目由台中商业银行总部办公空间及奢华酒店组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