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微神VCEM(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科研专供)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但“去产能”并不比“提产能”省力,反而更要慎重。这不仅是因为要妥善安置被去产能企业的员工,保持社会稳定;更是要通过去产能,真正提高剩余产能的品质,壮大行业整体发展的实力。
一、”一刀切“的错峰停产只能助长劣质产能
这两年各地都分别实施了所谓错峰生产,即实施一刀切的明令停产,显然是去掉了多余的产量,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实让水泥行业跳出了价格拼杀的泥潭,让企业有了缓冲生存的余地。这种作法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收入,故有人戏称为‘增本增效’。为此,不少人希望将此做法常态化、扩大化。然而,它与“降本增效”毫无共同之处:“降本增效”是来自企业内部挖潜改造,而“增本增效”是来自市场价格的回归,即从社会总体效益中要回来的;况且这种增效不过是与前两年残酷压价比出来的效益,只能算救命的稻草,且是以提升能耗、增加污染为代价。所以,这种“一刀切”,表面貌似公允,不得罪人,也容易执行。但它无法去掉劣质产能,不能提升水泥整体产能的平均品质,应该尽快修正。
应该承认,在水泥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时,水泥现存产能的品质并不均等、差异很大:一般品质的产能占大多数,优质产能不多,劣质产能却不少。“去产能”就该像胖人减肥一样,要去掉肥肉、赘肉,才能既健康又精神;如果去掉的是肌肉和筋骨,那就麻烦了。水泥去产能也只有去掉劣质产能,才会使行业产能品质整体提升,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这里涉及到产能品质的概念,它与常说的产品质量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产能品质是用以衡量生产者所拥有的产能,为自身创造效益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供给侧必须考虑的;而产品质量是指它为使用者服务所具备的性能,是与需求侧的关系。显然,产能品质的概念包含了产品质量,因为质量优越也是优质产能的必要内容,但决不是全部内容。如果生产能耗过高,就必将降低它的产能品质。所以,在衡量企业是否值得生产某种产品时,应该更加关注最为影响产能品质的能耗指标,即除了关注产品质量及市场销售的客观环境外,还必须重点关注生产中能耗为主的成本高低。无须怀疑的是,在产品质量性能相同时,能耗低的产能就是优质产能,能耗高的产能就一定是劣质产能。
如果将上述停产政策修正为另一种区别停产的模式。先将现有水泥企业产能按能耗高低,分为优质产能、一般产能及劣质产能三类,它们的熟料热耗水平分别是100kg标煤/t、105kg标煤/t及110kg标煤/t。就可根据企业的能耗高低,规定它的停产时间:让劣质产能彻底关闭,一般产能每年停4个月,而优质产能不停。
不妨对两种模式算一笔帐:如果按一刀切地停产,则行业平均熟料热耗仍维持105kg标煤/t不动,再加上增加设备开停次数,又多用了2kg标煤/t,使全行业熟料热耗为107kg标煤/t。但如采取区别停产,为计算简单,假设它们的产能在行业中所占比例分别是25%、50%、25%,平均能耗就降为102kg标煤/t,而因设备开停次数减少,热耗也少增加1kg标煤/t,全行业平均热耗就是103kg标煤/t,比原有水平降低2kg标煤/t;与一刀切相比,就相差了4kg标煤/t。仅凭此一个修正,就可降低该产品平均单位耗能,显著提升优质产能的比例,从而提升了全社会产能的平均品质。这笔帐还告诉我们:“一刀切”地错峰停产,不仅没有提高产能品质,还因增加了所有生产线的开停次数,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直接提高了单位产品的能耗,客观上劣化了产能的平均品质。
只按全国年产10亿吨熟料计,经此修正的停产模式,就可少用标准煤400万吨,平均折合实物煤500万吨。仅凭此修正模式,无须任何投资,以原煤每吨500元/吨计,全社会每年就会节省25亿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效益。如果用这些财力安置劣质产能的企业职工,大家的日子岂不都更好过。
说到底,“一刀切”的停产,只能实现去产量,谈不上去产能,它只是暂时改变目前的产需平衡关系,它与原来的限产保价做法,实则出自一种习惯思维,不分好坏,每人三杆子。它只能对社会发展不利,形成行业的变相垄断、保护落后的结果。
二、“一刀切”错峰停产不利于环境保护
错峰生产的政令是始自北方冬季取暖预计雾霾严重之前,水泥市场又不景气,于是,以环境保护为名,下令统一停产。它比限产保价的理由,要光明正大得多。在不少人眼里,似乎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大课题相比,牺牲些局部利益,没有任何理由可讲,包括停产的任何代价都应承受。
但环保与节能从来是紧密相关的目标,环保必须节能,节能才是环保;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正是从摄取天然能源开始的。如果为环保所消耗的能量越多,不仅治理的成本越高,所带来的污染也要增大,成了对环保自身的反治理。因此,任何降低污染的措施,首先应当看其对能耗的影响,包括间接增加的能耗。决不能顾此失彼,挫伤了环境治理效果。
就以限产、停产为例,如果真是从减排出发,任何停产的模式都应考虑节能。如上所述,一刀切地停产,是增加了耗能水平,只要是社会需要的产品,勒令停产虽简单易行,但它治标不治本,不仅未减少劣质产能,而且恢复生产时将平白增加耗能;反之,区别停产的效果已如前所述,利用提高产能品质的思路,才真正客观上保护了环境。
如果真从治理污染的大方向出发,对待哪怕污染排放合格的生产企业,只要生产能耗过高,也不能算环保达标;甚至应当规定:凡能耗未达到设计指标的生产线,本身就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它们理应作为劣质产能迅速淘汰,让他们还在为减少排放与污染努力,岂不是小巫见大巫。为此,毫不夸大地说,能准确判断、并去掉劣质产能,正是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的杀手锏。
三、一刀切错峰停产只能延缓技术改造的步伐
一刀切的停产模式实际是保护了落后产能,让他们拍手称快,相反,却严重束缚了技术先进的企业。它的消极作用是,任何企业都无需关注能耗指标,而还应重视增产扩容。
这种作用不难在现实中找到踪影:一方面对技术改造持有更多的保守与固执。很多集团将技改的权力高度集中,基层寻求尝试技改的积极性受到约束。甚至有些基层利用大修进行技改取得了成果,也不敢宣传,还将更换好的装备制造商名称,重新喷漆遮盖,生怕上级发现;大集团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习惯,凡本集团能做的项目,管它的节能效果如何,一律不准外包,这种保护落后、让本企业缺乏竞争压力的政策,已经造成行业内的高端装备少有大集团所造。闭关守旧与对外开放,始终是两种思路、两种结果。
另一方面,当今仍有个别企业心存侥幸、逆流而动。他们利用各种借口,继续建设产能品质并不高的新生产线。他们认为唯有只有如此才能增加产量,提高自身在当地同行的话语权。他们的潜台词是:虽该项目生不逢时,但按现在‘一刀切’的停产政策,只要增加新产能,就能增加本企业在市场蛋糕中的分配权重。即便亏损,又不是亏我一家,权重越大可能吃亏越小。然而,既然资金富余了,为什么不对现有生产线技改,迅速补齐原存在的短板,提质降耗,提升现有产能的品质呢?这不能不怪罪当今错峰生产模式的潜在影响。
就像去年某集团通过上两档窑、六级预热器的五千吨生产线,替代了原有的2、3千吨生产线,使产能品质明显增强,热耗从110kg标煤/吨熟料以上,直降100kg标煤以内,成了优质产能,取得明显效益。由此说明,任何技术决不会因市场饱和停止发展,当前的预分解技术也不会是熟料煅烧的“顶峰”。所以,对优质产能的创新生产线禁建与停产,并不明智,相反,应网开一面,通过区别停产的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这才是诞生更强实力企业的希望,更是增强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宗旨!
四、落实区别停产模式的难点
上述错峰停产的三大不利已经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更多人的疑问是,如何识别与区分劣质产能。谁会简单承认自己是劣质产能,甚至还会假冒优质产能在呜冤叫屈。因此,识别劣质产能,区分出僵尸企业,就成为绕不开的课题。只有制订出过硬的杠杠,而且令其心服口服,才可能实施区别停产的政策;这里仅提出几点建议,组织对产能品质的评审。这虽比‘一刀切’要繁复一些,但也不是复杂得难以进行,而且更有价值:
1、对现有矿山资源及开采方案评审。
认真检查现有的矿山资源与开采现状:凡是没有资源,且无法落实,就应尽快关停并转;凡有资源而未认真勘察、无法计划开采时,应禁止这种烂采乱伐,令其限期落实详勘与开采计划,否则应收回矿山开采权。
2、对以质量与能耗为核心指标的评审。
承认质量与能耗是产能品质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企业只会靠降价竞争市场,说明它的产品质量并无优势;而熟料单位热耗超过110kg标煤/t、电耗超过60kWh/t的窑,哪怕是万吨线,也是劣质产能;水泥单位本部电耗超过30kWh/t,不管是什么粉磨系统,即便是Ф4.8的磨,也应遭淘汰。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该标准还应提高。
在确认企业申报的能耗实际水平时,不要轻易相信企业提供的资料,完全可以按如下可行的简易方法评价:
⑴ 直接观测中控显示画面的主要工艺参数,如果一级出口废气温度超过320℃,二次风温低于1100℃,熟料出篦冷机温度高于150℃,系统漏风严重等现象,就可以判定该窑系统热耗不可能低于110kg标煤/t熟料。在确认相关测点合理、仪表准确的条件下,通过观察一组运行参数,完全能印证该系统的实际能耗水准。
⑵ 检查系统喂料量、物料成分及半成品质量等的稳定程度,波动越大,能耗越高、质量越差,就越趋向于劣质产能。
⑶ 如果对上述观测结果有较大争议,还可采用单独存放称重过的煤量与对应生产的熟料总量,磅秤称重,并检测原煤热值,便可得知真正的热耗。这种方法比不实测下煤量与熟料量的热工标定,可信得多,也简单得多。
⑷ 检查企业科学考核机制的有效性,看能否调动与督促全体员工的节能积极性。没有这样的内功,靠编造数据过日子,是经不起核实的。
当今优质产能的熟料热耗指标已达到100kg标准煤/t熟料,甚至在95kg标准煤/t熟料以内,熟料电耗则已在50kWh/t左右;而水泥本部的电耗已达到25kWh/t,甚至是向20kWh/t进军。用此优质产能的标准,与上述劣质产能相比,更可以理解去劣质产能的迫切性。
当今不少企业集团早就开展了以能耗为中心的对标管理,如果这里没有水分,不仅比较出企业实力大小,而且也能确认企业产能的优劣。
3、开展企业中高性价比装备占有率的评审。
凡有志于降低能耗的企业,都会采用节能的高性能装备,并以准确的计量予以证明。现今世界还少有僵化得一成不变、历经二、三十年都停滞不前的装备,所以,凡不关心节能装备进步,不能主动开展技改的企业,高性能装备的占有率必将逐年下降,其产能只能沦为劣质产能。在非劣质产能的企业中,优质产能、既实力强的企业,一定是用能耗最低的装备、可靠的在线计量仪表,追求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开展对环保指标及对安全生产的的综合评审。
这两类评审已经在企业中进行过,无须在此赘述。
通过这些并不困难的评审,就能很快区分出基本建设所形成的落后产能,不一定非要等它成了僵尸再作处理。
总之,水泥行业的去产能,真可谓任重,因为有计划的去产能工作并未开始,却让人们满足于错峰统一停产,显然不容乐观。但此道并不远,只要认识错峰生产的局限性,勇于克服弊端,并确定判断落后产能的方法,就能落实区别停产的模式,迎接提升优质产能的明天。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82 万条内容 · 158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从水泥行业南北分化看背后隐藏的供需秘密整理:微神VCEM(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科研专供) 水泥南北基本面分化:南方创新高,北方仍徘徊 2011 年是水泥行业“浓墨重彩”的一年,当年无论南北,全国各地水泥均迎来高景气,以上市公司为例,2011 年的盈利和ROE 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