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要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好几次,一些设计师朋友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你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负能量?很多时候,我都想好好地跟他们说说原因。可每每说了几个回合,我就不想往下说了。
为什么?因为话不投机的时候,一撇一捺都是多余的!这就好比对于一个长期吸毒的人,你单凭一张嘴苦口婆心,劝得住他?
我这有两张微信截图,一张一张说。
今天,霍金走了。全世界无不感慨,好像人人都跟他有点关系。上图这位建筑师,今天也走了。不过,全世界都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除了他的家人。
一个名校的海归硕士,放在其它行业原本可以光鲜亮丽。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能活得像个人样吧?做设计,竟然做到吐血暴毙!这特么哪里是死亡?这简直惨无人道!
能从英国AA建筑名校毕业,能进知名设计公司,你能说他没有能力?你能说他没有情怀?但,有能力有情怀,又能怎样?
乔峰厉害吧?不也抵挡不住千军万马的摧残?在一个腐朽的行业里,个体难以璀璨。
不久前,表哥特地来电话,好心给我介绍工作。说是成都的国企设计院,保底年薪25万,让我去成都。
我回他:不去。这么多年下来,设计院是怎样的工作氛围,性价比如何,我很清楚。在出版社,我很好。
前两天,有个自称“设计院长”的人出来“维稳”,写了一篇文章,我实在看不下去。他列举了一些逃离设计院的人,说他们过得并不好,借此来表明“呆在设计院还不错”。
在此,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离开设计院,是我近30年里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没有之一。
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工作,还要生活。没有钱,也要生活!比如我现在坐在电脑前码字,就是一种实打实的生活。不像往年那样,尽做些“点头是方案,摇头是废纸”的无用功。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其它行业,死掉一个从业人员,媒体们好像都会给予足够的关注,各种头条新闻满天飞。比如医生,比如程序员。
而在设计行业,死一个设计师好像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直到上个月的一次聊天,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发声器!
作为行业媒体,不关心挣扎在一线设计师的现状,整天发些无关痛痒的文章,意义何在?为了所谓的“和谐”,他们直接过滤这些负能量。
还有那些躲在背后的行业大佬们,问你们一句:究竟还要死去多少条鲜活的生命,才换得来你们的一次正眼相待?每年十条够不够?
回到朋友问我的那个问题:
你的文章为什么要这么负能量?
我不否认我的文章负能量,但我负能量,是因为我期待它变好。有多少设计师离开围城的时候,拔腿就走,干净利落,毫不留恋。我也想这样,但是,我做不到。
我时常会在深夜,想起曾经的同事,想起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熬着无尽的黑夜,和熬干了的自己的青春。
我相信有一天,它会改善。我会为坚守在设计岗位上的同事们摇旗呐喊。因为,当无助时,唯有放声呐喊!当呐喊没有被听到时,那是因为呐喊的声音不够洪亮!
现在,我可以回答:
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做设计?
既然他们死不悔改,那我只有不断地劝退,直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设计学科再也招不到被大师情结冲昏头脑的学生不得不进行学科改革,直到那些充满剥削的设计机构再也招不到廉价劳动力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改变当前依靠人力穷举的劳动力密集型方式,探索多元创新的行业模式,设计行业才会走上被迫改良的道路。
我知道,那些行业官媒们是不屑于看到这种负能量的文章。但是,我知道会有人支持我。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足够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4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分析的不错,
回复 举报
圈外人想进去,圈里人想出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