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叫中民筑友的建筑工业化公司,发布了一则招聘30名博士的广告: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各10名;看到这样的信息,您吃惊吗?一定的,传统的施工企业对学历要求不高,即使如央企,也主要招聘本科毕业生;其次是专业对口,比如工民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为主,这则广告颠覆常识。
中民筑友是谁?笔者查阅了公开资料,这家专注于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净资产20亿元,投资方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建筑科技产业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形成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领先行业的五大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涵盖建筑设计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现场装配技术、建筑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一直在研究这家公司,目前1500人,正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已经申请了超过1000项专利,即使如此,一次招这么多博士,数学、计算机、机械三个专业,还是非常让人吃惊,在第一时间我对中民筑友的人力资源总监进行了解,探寻其背后的秘密:
问:确实要招这么多博士吗?
答:确实需要招,30名左右,我们已经引进了一批博士;公司有五个研究院:建筑技术研究院、材料技术研究院、装备技术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五大研究院已有研究人员约200人,其中7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过去引进的博士在研究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技术人员的努力,我们正在形成自己完整的技术体系,已经申请专利1300余项就是成果之一。
问:为什么招数学博士?
答:公司正在研发5MAC系统,它是支持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涉及PC构件智能装备制造、建筑信息模型BIM、制造执行系统MES、大数据管理系统BDM、项目管理系统PMS、智能化仓储与物流系统,这个复杂系统涉及大量数学模型的构建,多数做软件开发的人只擅长编程,不善于构建数学模型,我们需要专业的数学人员来做。
问:为什么招计算机博士?
答:现在的软件开发已经有博士在牵头,由于系统复杂、模块多,人员不够,需要补充,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人员来配合现有领军人物,普通人员只能做某些点的事情;从长远看我们也需要培养持续改进的领军人物;此外,公司也正在建立云计算中心,不仅自己用,也可以给产业链的关联公司用。
问:为什么要机械博士?
答:做建筑工业化,装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其他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引进了研究院院长级别的人,他们经验丰富,但建筑工业化是新行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消化国外先进经验,需要创新和开拓,高学历的年轻人在这些方面没有路径依赖,没有瓶颈。
问:为什么这么强调学历?
答:我们早期找的主要是实用型的人才,进来就用;现在找的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人才;经验型人才上手快,实战,但往往存在路径依赖,学习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对国际同行的理解速度慢,消化能力不强;现在批量招博士是一种探索和尝试,我们正在从经验、实干人才朝学习、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强人才转型;当然,加强基础研究也是部分原因,比如计算机的图形引擎等方面的工作,一般人做不了,这是比较基础的,需要理论功力深厚,靠经验解决不了。
一则招聘广告和短短的电话沟通,让我这个旁观者大生感慨:
对建筑业的理解,不同企业、不同模式之间正在出现巨大分化,“工程师+民工”的传统建筑模式正在转变为“科学家+工程师+工人”的新建造模式,而这种分化可能会成为建筑业进步的新动力,建筑业新陈代谢,已经成为时代必然。汽车行业的特斯拉目前只有投入,没有盈利,市值已经成为美国汽车业第二;建筑企业批量的高学历者进入,会不会打造出新型建筑企业、塑造建筑业新时代?
房屋建筑工业化到底是把传统的扎钢筋、捣混凝土、搬砖头转入工厂,还是整个建筑业价值链的重新构造?大量以传统思维做建筑工业化的企业,是不是已经走入误区?一位中民筑友做研发的博士告诉我,目前建筑工业化用CAD出图,到工厂制造,出BOM清单时间很长,而他们正在开发的Idrawin Bim出BOM清单,就是敲一下键盘那么简单;这到底是技术的重构,还是价值链的重构?这些都是值得进入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企业去深思的问题。
正如一句流行语,“未来已来”,建筑业这个传统行业,正在快速变化,一批新的拓荒者正在进入这个行业,他们的打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建筑企业,虽然并非所有的拓荒者都会成功,但我相信他们中间一定有人成功,这些“成功者”就是“颠覆者”。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8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重磅】建筑业结构性人才短缺正在来临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建筑业形成了400-500万庞大的管理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撑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按理除了人才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总体上不再存在人才短缺,但随着建筑业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国际化,建筑业正出现新一轮的人力资源短缺:从数量型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在传统业务人力资源过剩的同时,逐步出现新业务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现实,而相比数量型短缺,结构性短缺的弥补难度更大,在短时间难以实现供需平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做法很超前,但致力于做好一个大型企业就需要这种超前的理念。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