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腐蚀,往往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钢筋的腐蚀。单一的使用钢筋,而不采取防护措施,长期暴露在外界极易发生腐蚀,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混凝土属于惰性材料,能够有效起到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来防止钢筋腐蚀。然而,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数量的日益增长,混凝土腐蚀的问题也逐步地暴露了出来。
混凝土腐蚀而导致建筑提前 “退休”,在我国已经发生过很多起。西直门立交桥,是1980年北京第一座立交桥,却仅仅服役19年,就被拆除重建。这起事件中,罪魁祸首就是混凝土发生腐蚀,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如果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防腐措施,也许这些劳民伤财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结合多起混凝土腐蚀的案例,我们发现,虽然混凝土腐蚀有着多种原因,但引起腐蚀最多的原因还是混凝土碳化与氯离子侵蚀。两种腐蚀类型分别有以下的影响:
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渗透进混凝土中的二氧化碳或其他酸性气体在水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混凝土碳化会导致混凝土碱性降低,破坏混凝土组成,使钢筋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最后发生锈蚀。
氯离子侵蚀:常见于桥梁及港工结构中,指的是氯离子在水的作用下从外界环境侵入已硬化的混凝土的过程。氯离子侵蚀会引起混凝土膨胀反应,最后钢筋锈蚀,整体结构发生破坏。
以上两种常见腐蚀虽说反应方式不同,归根结底却存在相同的因素,那就是水。混凝土结构长期暴露在外,与水的接触更是必不可少,腐蚀的不断发生,也让人们意识到混凝土防水的重要性。然而,在采取了防水措施的混凝土结构中,依然有腐蚀现象发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防水原理上来看。对于目前混凝土防水的措施,基本上都是采用防水涂料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以防止混凝土与外界水接触,从源头上杜绝腐蚀的出现。防水材料的种类不同,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影响防水效果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混凝土防水涂料中,大部分都是环氧类、聚氨酯类等成膜涂料,成膜涂料即是指涂料涂刷在混凝土表面后,能够在其上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水的进入。这种材料短期效果显著,然而在使用3至5年,就会出现空鼓、玷污、变色,影响保护效果,最终造成防水措施失效,腐蚀现象发生。
成膜性涂料固然优点显著,却没有考虑到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基材,同时混凝土自身在使用中也会向外界排出潮气,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保护膜的起鼓、破坏,水与混凝土结构直接接触。为了能够达成长久防护的目的,必须要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
硅烷浸渍涂料,是与成膜性涂料相对的浸渍型涂料,是更加经济、有效、耐久的防水涂料。硅烷并非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而是渗透入混凝土中,与混凝土结构发生反应,赋予混凝土憎水性,保证内部湿气排出的同时也能阻隔外界水的进入。防腐不止表面工作,只有向深层入手,才能取得更佳的防腐效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加固
返回版块1.65 万条内容 · 34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结构加固,PKPM建模与规范理解的一些疑问,求助求助!!!最近接触了一个加固的项目,由于身边没有什么朋友在做加固设计。所以上论坛请教下路过的大神。 目前有这些疑问: 1.加固鉴定标准的选用,是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还是后续的使用年限? 2.PKPM设计信息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折减系数一般在取多少的?(PKPM手册中只说了小于1) 3.《抗震鉴定标准》中,P40 A、B类建筑的一二级鉴定,这里的A类和B类,与鉴定标准中的ABC类是不是一个概念?(是高规中的A类高度、B类高度吗?)如果是同一个概念的话,C类没有一、二级鉴定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很实用啊,长知识了
回复 举报
不明觉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