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 建筑设计 \ 对刚进入工作的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要求有哪些?

对刚进入工作的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要求有哪些?

发布于:2018-02-06 15:26:06 来自:/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对刚进入工作的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要求有哪些?



回答一:

1.迅速熟悉规范,主要是通则+消防规范,各建筑类型规范(主要是住宅办公商业等),项目地区的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2.能够完成整个设计流程。这个要求有点高,但是一个新手行还是不行, 差别就在这里了。因此需要掌握的技能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整套,哪怕有的环节弱一些。其实大部分在学校都应该是学过的。建筑设计的特点就包括综合性这一项。

a.项目前期:会调研,会拍照,会看懂有关资料,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能研究任务书,能跟业主沟通,能汇总有关资料和问题形成文本。

b.草图设计:能分析主要指标,能选择设计方向,能找到关键性问题,能进行布局和体量分析,能选择风格,理顺流线,能寻找亮点。

c.详细方案设计:了解各专业基本系统和对建筑的主要要求。还记得学校里那些怪模怪样的课么?抓瞎了吧?后悔了吧?其实反正在学校也学不会吧!能够把各具体房间和设备专业房间以及结构系统清晰合理的组合起来。一个建筑能否真的像一个真的建筑,就看这里了。学校里的设计主要就是少了设备房间这一项。

这时候就牵涉到软件使用的问题。对主要软件的掌握要熟练清晰可靠:

cad能画得清晰条理。

su比较简单,除了要能用它作出任何模型以外,模型还必须简洁、准确、分层分组分组件清晰合理,便于观察和修改直到施工图结束不烂掉。

ps当然必须能满足做出任何正常的图,同样也应该图层清晰逻辑合理。

还有excel和word,要很熟练,不需要知道很多功能,但基本功能要熟练并且图面漂亮清晰。

不同软件配合的流程要清楚。su和cad之间要互动,su和cad要导向ps,ps有时候再导向indesign。

做特殊建筑的时候,3dsmax和犀牛也可能需要。revit或者archicad还得等等,不急。

要记住,软件使用不是基本技能的全部,而只是一小部分。真正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是对真实建筑和你将要设计的真实建筑的理解,以及对建造真实建筑的产业链的了解。而这些的前提是对社会和人的理解和沟通,以及对有关建筑的部分的精细掌握。

有了这些,才能进入设计,进入设计以后,才需要表达,(除了表达还有权衡,判断,综合,谈判,沟通,灵感,推敲……)

表达手段里包括图纸,(还有语言 文字 模型 动画 诗歌 摄影 吹牛 博客 广告……)

针对图纸有部分使用软件绘图,(还有手绘 尺规绘 拼贴 找人绘……)

软件绘图里包括了上述一些软件的使用。(还有一大堆别的软件……)

方案到施工图之间,有个万分关键的报批环节,这个不是基本技能,不谈。

让我们先忘记扩初。

d.施工图:新人画施工图,首先是熟悉图集里的构造做法。不要小看图集,它不但多而全,而且也是中国施工国情的直接体现,先弄熟悉必须的。

然后是熟悉施工图深度。其实国标里有,还出版了图样,再认真看看各种本单位的样图。

再然后是制图规范,国标也有,各公司也有,要理顺。特别是图层清晰简洁,图面清晰简洁。再再然后是真正设计施工图,也就是把方案深化到施工图深度,也就是把没考虑到的各专业,各细节,各构造做法,各设施家具考虑到位,让他们互相协调,形成一个真实合理好用漂亮的建筑物的施工用图纸。

e.之后的解决施工图里的一些疑难杂症,报批审图, 解决施工现场各种问题,这是进阶技能,不急。

先说这么多吧,补充我的书里的技能图

mxk (61).jpg

回答二:

我想说的是关于执业技术以外的,自身的,素质培养。说白了就是职业素质,不单单是建筑师行业,是任何一个你想做好、想有某些追求的达到某一高度的行业。建筑行业算是设计行业,更需要自我培养了。

第一,待人接物。作为设计师,现在最流行讲的一个词就是“交互”,或者说“交互体验”。设计的建筑作品好坏与否的评价,不管是对形体的感受,还是内部的功能布局,这些评价实际上都是一个交互的感受。产品况且是这样的,那么设计师——作为一个需要和甲方、和各个旁通专业表达、讨论的这样一个协同工作者,待人接物更是关键。怎么向甲方,向你的上级,合理、妥当的表达想法,怎么拒绝甲方不合理的要求,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服软,这些虽然不是刚上班的“super junior”能cover的,但是咱也应学学其中的技巧。

归结出一句话就是,培养情商。

第二,触类旁通。设计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自于四面八方,说不定你在街边撸个串,就从师傅那娴熟的撒孜然撒辣椒面儿的飘逸的动作中,找到了高潮。。。。除了老本行之外,旁通的设计行业,比如广告设计,工业,产品,平面设计,艺术设计,都可以涉猎啊。

再者,还要多和其他行业打交道,金融业,互联网行业等等,能聊的来的就聊,互相交换想法。现在建筑业的前沿是BIM协同,没准未来哪天,一帮只有钱的天使投资人,跟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马云马化腾,再联合个什么微信支付宝之类的,是不是咱就立马成了跨界潮人了。

第三,自我修养。设计师吗,不是码农程序猿啊,太原味儿的气息如果能激发你野性的创作灵感,那当然更好啊。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你头发不洗,一身汗味,穿个拖鞋,在公司敲键盘吧,头皮屑是不是撒了一桌子了。去见甲方,上身穿个帽衫,底下穿个皮鞋,里面还一个白袜子,你是想和煤老板做朋友吗?

“为啥建筑师都穿黑”,“气质+装逼”啊!所以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稍微正式一点就衬衫西服,跟大多建筑师一样;稍微geek一点可以牛仔裤+polo,乔老爷子和Jony Ive;再运动一点就帽衫运动鞋,扎克伯格类。不管哪个型,整身不超过三个颜色,黑、蓝、褐为主,图案条纹logo越少越好,纯度越低越好。

学男生怎么穿戴怎么打扮自己也是一个学问,买什么牌子的衣服鞋子,也能看出你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品位和风格。在知乎搜一下葛巾老师的专栏,能学到很多。

mxk (58).jpg

回答三:

(一) 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

建筑是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

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

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那属于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学术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的工作范畴,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

足球行业涉及的人群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球员,是足球艺术的直接创造者;第二类人指导球员创造足球艺术的人,比如各种不同专业的教练;第三类人更关心足球演绎出来的种种文化,如某球员的转会费多少,谁又下课了,对甲A在册球员家史了如指掌。他们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足球文化的主体。

相应在建筑界,一类人在第一线生产,是直接做设计的建筑师;一类人是从事建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还有一类是建筑评论家。就好比一个高水平的球员应该上球场证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谈论足球文化一样,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的不精,设计做的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也不是哲学家。确实,象路易·斯·康这样伟大的建筑哲人,以其圣经式的建筑言论,影响和感召着一个时代的建筑师。但这不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方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康不算成功,他一生的大多数方案都留于纸面,而且最终悄无声息的死于三等舱的卫生间里。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想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

任何建筑都有它的投资方。对于一个开发项目,发展商的投资动辄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建筑师必须根据设计委托合同的要求,在建筑技术上提交一个解决方案。对于一个政府项目,资金来源与纳税人的税金,建筑师对纳税人承担责任。即便是对于一座艺术要求再高,纪念性再强的建筑,比如美术馆或是纪念碑,终究是一项工程,有出资者,建筑师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出资方的要求。这反映了建筑师对建设方的投资,以及所承担风险的尊重。

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要使用几十年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建筑师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建筑,避免因此而来的混乱城市面貌呢?

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盖在土地上。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个人创作的欲望。不单是服务于投资建设方,更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建筑师的天职。

2.建筑师的团队精神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

大型事务所的常见架构是在公司内部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比如因为不同建筑类型的规范不同而分为商业,住宅,学校,办公楼小组等,小组间的互相协调是顺利完成大项目的保证。小组一般由资深建筑师带领,一味追求个人表现而不讲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对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什么都能做”。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是必然趋势。

mxk (7).jpg

3.不断学习的态度

 优秀建筑师是由时代造就的。

只要将身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稍做对比,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建筑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新兴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知识。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到钢结构,从石头、木材到钢和玻璃,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形象一次次的飞跃。建筑师要创新,就必须掌握新技术。

即便是为了能够以最经济便捷的方法建造建筑物,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建筑界在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有些大跨度建筑中,运用钢结构显然有更快更经济的优势,而由于钢结构设计能力弱被迫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事屡有发生。

新设计手段的学习。

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在闻名世界的解构主义建筑--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用于航天造型技术的软件,这使得将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全自由的外形,转化成施工图纸进行建造成为了可能。当然,有人认为建筑师对计算机软件的过分依赖将导致创造力的退化,但在西方很多建筑学校,比如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英国AA SCHOOL,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应该承认,新一代建筑师对于新型设计手段的掌握是必需的。不断掌握和运用性的设计手段,要求建筑师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不断更新的市场环境。建筑设计师为市场服务,而市场比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不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不了解用户在想什么,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

市场是建筑设计师最好的老师。有效吸收和学习有用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思维的敏锐程度和专业判断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对于建筑师保持更长的职业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 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

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

在2000-2001年,北京五合负责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栋洋房”住宅项目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接到项目之后,北京五合的建筑设计师认识到项目定位是设计的关键,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核心问题。于是与代理商北京金网络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把握住了两点最关键的因素:项目的位置优势和销售对象。

“一栋洋房”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4月8日亦庄开发区成立以来,10年间有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驻扎于此,其中有著名跨国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巨大的经济力量使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栋洋房”项目的位置优势。

由位置特点决定了“一栋洋房”项目面向的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的年轻白领,包括开发区的外企工作者和在CBD工作在郊区居住的有车族,属于成功人士的过渡性第一居所。因而建筑设计师选择了有朝气、积极向上、色调明快、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格调氛围。

准确分析和正确决策给后续设计明确了方向。从设计至施工图,建筑设计师避免装饰的堆砌,不表现奢华,从形象到功能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并成为2001年北京十大明星楼盘之首。

2.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是63岁。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

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

mxk (6).jpg

3.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

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存在着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时的方向性失误。

对于建筑师来说,城市和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较高级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建筑师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建筑小品的创作层面上,或者是给城市留下一些大而无当的空间和蠢笨骇人的建筑群。

4.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

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改变着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筑的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审美和情绪。建筑的美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表现在温文尔雅,商业建筑的美表现在生机勃勃,建筑的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特征,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

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人员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而在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能力。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流传百世的著名建筑均可简练到用一根线条来表达,其宏观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

5.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

人们使用的是建筑物的空间,而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是建筑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

建筑是不是随心所欲的雕塑,建筑师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比例的图纸感受到建筑物建成足尺后的实际效果,对各种建筑构件在未来空间和形象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具备较强预知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实践的培养逐步形成。

6.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

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

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

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

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

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

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为建筑师的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建筑师对最终用户的关怀。

7.对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同类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关注其差异,提出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体验,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和使用者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同样是别墅,在美国,比如洛杉矶,是普通人的居住场所,两个孩子一条狗,一栋house一辆车,是标准的大众化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国,别墅则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业成功,成为“人上人”的标志。于是洛杉矶的别墅可以是简单温馨的,而在中国,则需要能够表现居住者的尊贵身份,超越一般人的高尚品位,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人认为建筑师迎合这种心理和需求是“媚俗”,但“建筑”物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俗”物,只有尽早还“俗”的建筑师才能“普渡众生”!

8.表达和沟通能力

 表达和沟通合称“交流”,是说明自身意图,进行讨论,并接受反馈意见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两方面内容。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即将自己对空间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

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

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必要。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是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mxk (3).jpg

9.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复杂过程,历史上著名建筑的设计通常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4世纪20年代,最初为长方形“巴西里卡”式大会堂,1506年拆毁后重建,于1626年完工,历时120年,先后经过勃拉芒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迦洛等10位建筑师之手,其工程前后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建设速度快得惊人的中国,一栋普通公建的设计建造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捷实用之间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难怪梁思成先生说,建筑师的工作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二. 社会和市场对建筑系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建筑系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不小的一部分人将选择专业道路,投身职业建筑

师行列。他们的心态形形色色,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是否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

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呢?

作为市场一线的建筑设计单位,也是建筑系毕业生的直接用人单位,我们认为,

毕业生在进入专业设计队伍之前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 坚定、清晰、踏实的主观心态

1.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做

一明确定位,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专业的本科毕业1-2年的学生中,考研成风。约有80%的人想考,50%

的人真正复习并参加考研,而最后只有5%以下的人才能考上。从考研的动机来看,最多的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找一个机会继续学习;第二是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第三个原因是不想走入社会或者在社会上碰壁,想在象牙塔里再躲几年。真正考虑清楚为何考研的学生,少而又少。

对于想提高业务水平的人,读完博士可以说在理论修养上有长足的提高,但建筑设计能力决不是按比例增长,与其他同时期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缺少了宝贵的几年实际工程经验,在这方面实际是落后了,在建筑设计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而下降。在国外,设计公司大多不愿意接受理论能力强,工资水平高,而设计能力弱,创造产值低的博士。综观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几乎没有几个是建筑学博士毕业的,(较多的是有杰出成就以后,被授予名誉博士)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建筑大师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对于想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的人,总有学位至上的想法。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系,也是社会意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学位代表水平,学位越高,综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话是把博士后当作一种学位。事实上,一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不是他的学位高低所决定的,而是与他的劳动在社会市场中所拥有的价值对应。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相应的带来高收入。

对于不敢走入社会抱有逃避心理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胆怯,明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走出来试一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地认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所以毕业生首先应该明白,社会分工的不同赋予建筑师和学者的不同职责。学者和教师同样是社会的需要,认真做科研与教学的好学者能教出一万个好建筑师;设计师是社会的需要,在最前沿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建筑界的主力。建筑师的学位或高深的理论不能证明什么,他们的价值在于实实在在的设计能力。

在国外,这两者分得很清楚:读硕士或博士的人,走的是学术道路,就很可能回不到实际生产里来。大部分中国人出国,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出国而出国。出国读了几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位越高越不好找工作,在大学里当教授也好,做研究也好,注定了在学术这个领域里面,路是非常窄的。很多硕士、博士到设计公司找工作,不敢说自己是博士,甚至连硕士也不说,只拿本科文凭找工作,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总之,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的毕业生,于已可尽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于社会,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2 正确认识自身能力

 刚出校门的建筑系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过于自信,无视或轻视社会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不肯踏踏实实的从点滴做起。尤其是读完研究生的毕业生,过惯了懒散的研究生生活,不适应设计行业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方式。他们应聘时薪金一开口就是别人的几倍,认为学位高的人能力就比别人强,实际情况可能是恰恰相反。

读学位不代表设计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资应该提高。学位主要代表的是理论水平,与实际生产能力没有本质关系。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在这一点上有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有创意,将方案推给新毕业生、甚至实习学生做。致使学生也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最终误人误己。

mxk (59).jpg

3 有长远目光避免浮躁的心态

 在明确规划未来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毕业生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和踏实的态度。整个社会的浮躁使得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调换工作,总认为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空间。殊不知,限制其发展的不见得是所在的企业,而往往是自身浮躁的心态。

很多学生都崇拜或很推崇实验建筑,热衷于前卫的、另类的、更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追求表现自我。这也是毕业生不实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建筑师可以自诩是或被别人称为建筑大师。建筑也常被称做艺术。建筑有艺术的成份,它是跨越了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包括城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追求创意的实验建筑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于社会而言不可能成为主流。

实现了七成的毕业生就业率。未来可以预见,毕业生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心态导致未能迅速地融入行业和社会,可以说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毕业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心态而耽误了自我发展的时机,更令人惋惜。

(二) 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具备成熟建筑师的各种技能是苛求,但一些基本要求应该达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审美素养和基本的建筑感觉

现状是毕业生所掌握的创意与空间变化等知识常不切实际,同时缺乏对高

品位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毕业生常常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体空间塑造缺少基本的感觉与能力。

2. 对建筑所涉及各系统和程序的初步了解

这方面要求包括对结构、水、暖、电与建筑配合的基本认识,和构造方面

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外墙构造知识。由于在构造方面缺少感性认识,即便了解的也是相对老旧的知识,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方案要么脱离现实无法实施,要么不懂得如何利用新的材料技术,创造新的表现手段与形式语言。

3. 绘图技能

主要是计算机绘图,这一点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符合要求。在手绘方面,则

有较明显的不足。实际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终究不能代替手绘的工作。

4.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是从业建筑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

提升。

回答三:

对软件的要求,一概是会用,快慢无所谓,往后的日子天天磨,一个月就出来了,只要手指不是特别粗大。

对专业的要求,这个其实没有要求。刚毕业的都是绘图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教,笔记记好,然后回家消化,下次不再犯。

对任何职业都是一样的,就记住下面这句话,就可以了:

何错误你最多只犯一次,你成为这个行业最优秀只是时间问题。

回答四:

其实只要是一个用人单位敢用应届毕业生,那么这个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大概能力就一定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题主不用过分担心自己会跟不上或者不会之类的。因为,不会.跟不上是正常的!

打个比方:

我工作前认为我CAD用的还可以,但是工作后,我就发现,我其实根本就不会用CAD;

我工作前认为我ps和ai操作还算熟练,但是工作后,我发现,我的ps用起来简直只能用龟速来形容;

我工作前以为我sketchup用的很流弊,后来才发现,sketchup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功能;

我工作前认为我方案设计还可以,工作后发现其实效率很低

...........

如此种种,但是用人单位不知道你什么都不会吗?其实任何一个单位都知道,但是初入职场,比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比潜力

你可以没能力,但是你要证明你值得被培养出能力来——这就是潜力

你的潜力如何体现?我的观点是,谦虚,好学,肯吃苦

不会,你就多问,千万别不会装会

不懂,你就总问,千万别不懂装懂

别觉得你什么都懂,也别觉得你什么都不懂,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

所以,我认为,题主与其在这里担心建筑师刚工作需要什么技能,倒不如回去端正自己态度,想想自己如何面对以后工作的日子

640.webp.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116 条内容 · 6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大家帮我看看楼梯间防火门这么设可以吗

有一个变电站,有个半地下一层,是电缆层室,在电缆层的入口处设置了甲级防火门,现在还需要在一层楼梯口下电缆层室的地方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吗?请大家帮我看一下。如果必须要设,怎么补救。现在是消防大队验收的时候提出,有没有什么轻便好施工的方法?不要砌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