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8-01-07 21:17:07
来自:人才招聘/职场问答
[复制转发]
环保是否真的有前途?
现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环境保护”闹的是沸沸扬扬。据我个人的经历,凡是我周围的人知道我从事环保行业都说我搞环保有前途,凡是说我搞环保有前途的人都不知道我搞环保具体是做什么工作。呵呵……其实也就是说中国搞环保只是一句空话,是平衡舆论压力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在中国搞环保,30年内没戏!分析如下:
从政策和制度方面看。目前一个企业如果排放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其它污染环境的物质的时候为保护环境的角度上看是要做相应的处理的,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正常的手续是先写环评报告书,然后拿到当地的环保局批复,等批复下来了进行环保处理设施的安装,最后处理设施安装完毕就进入验收阶段,还是由环保局或其下属单位负责!说白了就是,环保工程让不让你做?给谁做?最后验收合不合格?前都是环保局说了算。在这样的制度下,环保局相关部门想不腐败都难,这就是制度上的弊端。我从事环保工作3年了,接触过不少地方的环保机构,无一不是这样腐败。大学有个老师考进省环保局公务员了,一年后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没有一样没吃过;哪里旅游好玩,哪里有什么特产无一不晓……”
环保机构如此腐败导致了环保市场的混乱。我总是说,环保市场发展的如此糟糕,全都是环保机构搞得鬼!
从经济角度分析。对企业来说,建立环保处理设施是一种成本,而根据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是无法将环保投入打如产品的成本的,也就是说环保投入要靠企业的利润去维持,大家可以试想象一下,这样企业会主动去投入吗?也许大家还会说现在国家在环保方面投入也是很大的呀,钱都跑哪里去了呢?
我可以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大家还记得“十年制淮”吧,国家投入了5000亿呀,结果怎样呢。还在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一篇权威的报道,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当年为了让“十年治淮”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竟然修改降低国家的环境标准,够牛吧!什么叫瞒天过海!
凤凰卫视也曾报道过,国家的投入的钱很多都拿去建污水处理站了,但当污水处理站建好后,旁边的什么重污染的化工厂等等企业的废水却直接排到河流里去,根本不排到污水处理站处理,什么原因不排进去处理,具体原因我不知道,但至少说明的是就算旁边有污水处理站,企业也不把污水处理站排进去处理这个事实。钱都知道花哪去了吧。
环保公司的恶性竞争
刚才提到过,能不能拿到工程来做取决于环保公司在环保机构的关系,而不是公司技术力量,这就导致了一些所谓的老板(连环保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老板)大把工程做,而正真拥有环保技术的公司确面临倒闭的困境!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环保公司就是这种性质,凭关系拿到工程,就临时请几个人胡乱一搞。一个报价100万的环保工程,造价绝对不超过30万,其中起码有20~30万流到环保局去了。其中企业是最惨的一方,花了这么多钱搞环保,确让一些垃圾公司来搞,第一次验收环保公司凭关系验收过关了,以后企业就惨了,因为正常的运行就不能达标的,而验收以后的事就由企业负责了,环保公司就推掉责任了。
如此的市场环境恶性循环,恶性竞争加剧。好的公司也只能被带坏了。工程签下来,大部分流到环保局,在实际的环保处理设施方面又尽量的省,反正能保证用一年就不错了。这样的环境怎么有公司去创新?环保怎么会发展?现在大家采用的处理工艺,80%都是30年前的技术水平了,没点进步,当然在某些设备和材料方面有一点的进步。因为当你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了某项处理工艺,两天就被人家复制了,而且现在企业想搞环保处理设施,第一句话肯定问,你环保局有关系吗?如果没有,你就甭往下谈了!
还有一个就是,国家虽然提倡环保,但绝对不是提倡末端处理,末端处理和环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恰恰现在我们大家所从事的却是末端处理!我一个环保窗口单位的朋友谈到,现在搞环保末端处理,由于现在城市污水处理网络的健全,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市场只会越来越小,企业也越来越聪明,情愿把钱都花到改进工艺方面也不愿花在末端处理方面。所以清洁生产工艺还是比较有前途的,还有就是中水回用,毕竟水是有限的资源,再加上国家对水价的调控使得回用会越来越有市场。但是清洁生产岂能是我等环保小辈能做的???做一个清洁生产工艺必须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做全面的分析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是外行。
待续……
全部回复(3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