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览业作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文章通过对现代城市及会展业相互关系的分析,并以北京新国展中心为案例,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展览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展览设计、城市、高效、可持续性
Abstract: The display industry took the prospect broad sunrise industry, hasgreatly to the correlation industry draws the function. The articlethrough to the modern city and can the unfolding industry reciprocityanalysis, and unfolds the center take the Beijing new country as acase, regarding us accurately knew the display industry to our country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impetus function, has the inspirationsignificance.
Key words: Exhibition Center design、City、Simple、Efficient Mode
展览建筑这些年势头比较火热,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都在搞。总体感觉,第一轮建展览建筑的风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兴起,集中在西部一些较落后的城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了,要上一个台阶,就建政府办公楼、中心广场、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但做来做去,撑门面的多,讲究实用性的少。像南宁会展中心,建在一个山坡上,大玻璃幕墙,大柱廊,很气派,其实商业展览建筑就是提供一个空间,从使用上应该尽量避免外立面用大玻璃,因为展品是用人工照明控制效果,不需要阳光直射。
很多国际大都市的展览中心形式很简单,就是要求交通方便,场地足够大,有发展潜力,不是什么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国内把一些不应有的功能赋予展览建筑,去炫耀夸大建筑形式,于是各种圆形、弧形、玻璃盒子就出来了,这样对节能、对使用都不利。
现代化大城市里会展是个大产业,但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搞会展。有些城市的会展中心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和实事求是,出现许多不妥之处,比如有的展厅仍然搞二层、三层这种多层展厅。这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搞的老国展中心一号馆就是个失败的例子,一号馆5万多平方米,投标的方案提出做地下车库和无柱大空间,但业主没钱,就没做地下车库,最后中标的方案也基本上没拔柱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建筑虽然用了标准的9米柱网,但隔两个摊位就会碰上一根柱子,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其实这些设计上的弯路都走过了,但现在有些地方还在走,如柱网不合模数,搞多层空间,展览建筑还是要多从使用功能出发。
一个现代化的展览中心首先要体现出国际标准化。现在的展会不仅局限于国内,还要向国际市场开放,因此展览设施应该与国际接轨,否则很多国际展会无法组织。根据经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展览中心应该具备5个条件:
第一,功能性。一座城市建一个什么样的展览中心,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先要有一个定位,有好的展览设施不代表有好的展览资源。河北廊坊建了一个展览中心,但它的展览资源就非常有限。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展览中心搞得比较大?因为一个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中小城市的展览中心与北京这种大城市的展览中心配套功能不一样,大城市因为配套功能完善,不必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展览中心,像北京国展中心,就是搞展览,而且是跟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展览。中小城市可能配套不完善,展览资源有限,就可以搞一些资源的补充,比如搞一些会议,建一些酒店,也可以弥补一些城市功能。
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定位也不同。北京新国展中心定位是重载展览馆,以举办工业展览为主,比如汽车展、重型机床展、采矿设备展,这一点与国内其他展览中心是不一样的,功能不同,设计上的针对性就不同。这次北京院设计的新国展中心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地下连廊。应该说地下连廊是目前国际上知名的展览中心普遍采用的方式,非常有效。地面设备放到地下连廊里,可以灵活布置,灵活计量,还解决了增容的问题,不像过去一增容就要刨地面。地下连廊环绕着展览中心,设备管线都在里面,截面积是4.8米×4米,里面可以开汽车,维修很方便,最主要的是安全可靠。展览馆的出线非常多,原来都是展馆两端设配电柜,从中间穿线,安全隐患很大。现在有了地下连廊,可以每6米布置一个展位箱,展位箱里强弱电、上下水、电信接口都有,布展非常方便。做地下连廊,新国展中心是第一家,整个面积占到总面积的1/3。
第二,实用性。一个好的展览中心一定要好用,高度的问题、宽度的问题、布展的问题、等同性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参展商。刚才提到柱网过密影响摊位出租,谁也不想要有柱子的摊位,花同样的钱拿到的摊位条件应该是同样。
实用性的问题首先要从建筑本身解决,这一点新国展中心就做得很好。比如人车分流是许多展览中心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新国展中心把人行通道放在最短面,货运通道放在最长面,人行与车行相互之间没有交叉点,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而且货运通道在最长面,进货通道更多,进展撤展更方便,这应该是新国展中心中标方案的一个首创。
观众在一个超大空间里看展览,肯定会有视觉疲劳,怎么解决?新国展中心在20万平方米的展馆里放了四个小休闲区,使观众在长时间参观的间隙有一个休闲的空间。这也是设计上的一个亮点。新国展中心展馆的空间使用尺寸是70米×140米,为什么这么定?是考虑到布展和参观的需求。从布展的角度,这种尺寸方便排布标准摊位,从参观的角度,70米的一半是35米,视觉上可以看到最后一个摊位,140米的一半是70米,人在展会上走70米不会觉得累。还有高度,分为13米和16米两种规格,13米是标准展览馆,16米是多功能展览馆,可以搞一些文艺、体育表演。这种布置更好一些。
展览中心的设计,既要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观条件,也要为参展商提供一个良好的布展条件。这都是要从设计上体现出来的。
新国展中心每个展馆1.25万平方米,8个一组,组合成一个U形,8个馆全部是连通的。为什么不做得更大?因为防火规范有限制。按规范只能做5000平方米,做了性能化设计才到1.25万平方米。馆与馆之间的卸货通道是38米,为什么?因为38米可以保证最长的货车可以自如调头。很多展览中心的货门是卷帘门,既不美观也不好用。新国展中心采用了5米×5米的多功能门,有点儿像大门套小门,一扇大门2.5米,里面放两个自由门。打开大门走货车,布完展了,大门一关观众走小门,一举两得,还可以在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及时疏散。参观的时候可以只开两个门,疏散的时候全部打开就是11个门。
第三,无障碍设计,不仅是无障碍通道,还包括所有门机的位置。
第四,环保和节能。新国展中心的设计考虑了自然光线的引入,采用了屋顶的采光窗和侧窗,布展的时候可以用自然光,节省能源。开展会的时候使用人工照明,就用电动装置遮蔽起来,这是一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做法。而且根据不同的使用区域和使用环境采用了不同折射率的玻璃。展览建筑用幕墙应该适量,因为很不经济。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最后,我想从城市的角度谈一下会展建筑。现在很多中小城市都在搞会展中心,但大部分都误读了会展建筑的功能,只是认为建一个展览馆,一个大型展览设施。其实,展览作为城市的一种功能应该是一个系统。有小型的博物馆、画廊,有中型的专业展览馆,都是以文化活动展览为主,是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现代意义的会展中心则是从大都市的建设来的,主要展示工业产品,如果从窄的定义理解文化,会展中心是非文化的,这个功能定义要清楚。英国伦敦的会展中心就位于距市中心很远的郊外。而北京老的国展中心过于靠近市中心,一办展会,交通都会陷于瘫痪,但小城市可能需要放在市中心,以激活一些经济活力不足的地区。
大都市的会展中心往往与市民的生活关系不大,因为主要是办一些大型的工业产品展,与市民生活本身的需要没有多少关联。当然汽车是个例外,它既是大型工业产品,又是和生活相关的生活用品。一些小城市愿意把会展中心建在市中心,从城市生长的角度可以理解,但应该不是一种会展中心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小展览建筑。现在的业主认识到要发展,一般会在市中心分期建设,预留发展用地,但这是错误的,一旦规模扩大后,很容易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个毒瘤。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建筑本身的适应性上想办法,规模不要太大,甚至可以搞一些低造价的、临时性的建筑,在实现功能置换时方便拆除。从一个发展的城市看会展中心,功能置换远比简单地作预留地要有效、合理。现在会展中心建设的问题很多,关键是没有搞清楚功能定位,刚才说到把会展中心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会展中心已经远离城市了,恐怕也没人会把它作为城市标志,就像没人会把机场作为城市标志一样。
因此,好的会展中心,应该地域开阔、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只有这样,才能与中心区的规划协调,进一步完善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将带动整个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会展中心今后的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信菊,会展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 应丽君,20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吕文强,城市形象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任力之,东莞国际会展中心,时代建筑,2004第4期
(6) 王晓欧、张音玄,德国大型会展中心建筑设计专题考察,建筑师,2004第6期
(7) 王晓欧,新时期我国会展建筑发展述评,建筑师,2003第10期
(8) 钱海平,会战建筑前期规划策略研究,新建筑,2002第5期
(9) 任力之,城市意义中的现代会展中心,时代建筑,2004第4期
(10) 章迎庆,世界博览会中的技术性、地方性与文化性,时代建筑,2003第4期
(11) 赵剑峰、钟健,会展中心建筑的广义地域性特征,四川建筑,2005第1期
(12) 陶郅、倪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3第7期
(13) 时匡,设计视野的拓展——记扬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创作,建筑学报,2003第7期
(14) 周毅,大型现代会展中心设计初探,重庆建筑,2001第2期
(15) 程世丹,展览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回复 举报